关于智慧校园中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6期   作者:黄娇月
[导读] 智慧校园作为一种环境全面感知、智慧型、数据化
黄娇月
陆军边海防学院乌鲁木齐校区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摘要:智慧校园作为一种环境全面感知、智慧型、数据化、网络化、协作型一体化智慧学习环境,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是现实校园文化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院校在智慧校园建设中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是新兴技术与文化内容的结合。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有利于突出院校特色,在潜移默化中对师生员工进行熏陶。本文对加强智慧校园中校园网络文化进行思考,探讨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关键词:智慧校园;文化建设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文化在学生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随着网络使用时间的不断增加,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使其更好地为师生员工服务,已成为一个需要我们切实思考的问题。
        一、院校网络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倾向
        (一)校园网络建设中的物质投入与使用期望值存在差距
        一定的物质基础是精神活动的必须条件,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也不例外。2018年国家标准《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发布,为各大院校建设智慧校园指明了方向,也设立了框架。但客观地说,当前各个院校在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中投入可观,收益有限。很多院校虽然有网络实景校园,但更新不及时,与实际环境出入较大。很大一部分师生员工对校园数字资源情况不太了解,资源使用率偏低。种种原因都制约了院校现有网络文化建设发挥成效。
        (二)娱乐需求与个人自律有限之间的冲突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网络在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资料,了解国内外时政新闻,开阔自己的视野。另一方面,过多的网络参与渗透也增大了我们接触多样化思潮,尤其是一些别有用心的观点的可能性,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挑战。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比越来越高,娱乐性越来越强,从这个角度出发,大多数人的网络参与行为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长时间的“网上冲浪”导致我们身心疲惫,但仍然不愿意克制自己。
        (三)现有校园网络建设与时代需求的矛盾
        学生正处在形成价值观的关键阶段,也是校园网络文化的最主要影响对象。校园网站作为院校的官方网站,其思想的纯洁性和鲜明的党性对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校园网站的内容表现形式过于单一,以文字和图片作为主要表达载体,缺乏多媒体形式的教育宣传产品,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精神需求。

更有甚者,校园网站设计粗糙,没有院校特色,内容陈旧,各类官方信息长时间不更新……
        二、思考与建议
        针对以上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现状,下面将从物质保障、行为引导、精神激励3个层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物质保障层面
        校园网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阵地,但校园网站建设还不够成熟,存在内容枯燥乏味、形式呆板、信息资源相对匮乏等缺陷,因此必须要加紧校园网站创新。因此,院校必须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对现有网络基础设施进行优化维护,尽可能扩展互联网接入端口,在满足学生网络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扩大不同网络的覆盖范围。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更新各类校园网资源,紧跟时代增加不同网络板块,以满足学生不同的网络需要。
        在内容方面,首先坚持思想政治建设为主线,开发精品课程,推广线上线下的校园网络活动,增强校园网站的吸引力。其次以学术性建设为依托,推出有本院校特色的、专长的精品课程,名师、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做客主讲,促进主流文化在校园网站落地生根。在技术方面,一方面创新网站界面开发技术,优化用户情境性感觉。另一方面,优化校园网站的人机交互操作,以用户体验满意度为标准。在资源方面,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传统文字资源壁垒,增加教育内容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二)行为引导层面
        院校在建设校园网络文化的过程中,应以主流正面的网络文化为指引,培养学生甄别信息的素养和能力。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媒介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注意。”这一代学生成长于网络环境,网络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院校必须抢占校园网络文化这一有利“文化高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体落实起来,需要院校在技术手段管理校园网络文化的同时,有意识在校园网络文化中展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作品扩展填充影响学生视野,加强对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对校园网络文化的行动自觉。
        (三)精神激励层面
        院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网络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校园网络文化的塑造上,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院校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核心,保证校园网络文化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其次,院校要丰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式,可以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教育,评比表彰等传统形式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筑牢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健康发展的主阵地。最后,院校要进一步创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渠道,在传统教育形式的基础上,拓宽网络平台教育,将主流意识形态融入学生的生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