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措施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6期   作者:杨正芬
[导读]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审美与鉴赏
        杨正芬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金钟镇第三中学校  云南 曲靖654200
        摘要:文言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审美与鉴赏、传承与理解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文言文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也是立德树人的迫切需要。怎样提高学生中考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研习谋篇布局的章法,体会炼字炼句的艺术,知文意,晓情感。纵观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篇目,这样的范例不胜枚举。
        关键词: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最费力、成效最低的一项学习内容。究其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文言文本身与当代学生言语习惯之间存在语言隔膜;二是间歇性的学习模式,并且学生学了之后却没有现实运用的场合;三是教师灌输性的教学方式枯燥无味,使学生对文言文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即使勉强着手复习,也是被动而茫然,复习陷入盲目刷题的备考泥淖,最终在中考文言文题目中失分较多。
        一、诵读中熏陶,解密文言学习二维码
        诵读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义,文言文学习更是如此。诵读不仅是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更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学中,对于经典篇目、精彩文段,都应该立足文本,指导学生诵读,读的过程中准确把握字音、句读、情感,读中悟,悟中读。通过千回百转的诵读熏陶,就一定可以实现知文意、晓情感的目标。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二则》中的《陈太丘与友期行》,本文属于“方正”篇之一,主要通过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夸赞陈太丘之子元方聪颖机智、懂礼识仪。课文以“无信”“无礼”为全篇核心,告诉学生为人必须明礼诚信,为人要方正。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借“陈元方责客”来阐明“信”和“礼”的重要性,教学时可以尽情诵读涵养要义。
        有了前面充分诵读的铺陈,语言的建构初步达成。人物分析就是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的自然落点,是核心素养的提升。进一步结合课后习题理解“尊君”等谦辞和敬辞在文言文中的使用,引导学生用“信”“礼”二字,概括元方方正的表现,阐明正是因为元方讲信明礼,所以才将本文选入《方正》。诵读中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学习古人智慧,学习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传承经典文化。
        二、积累中浸润,夯实文言“形”“量”基础
        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是夯实基础,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必须要实现从“形”到“量”到“神”的转变。这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要履行的重要环节。
        所谓“形”是文言词汇、语句翻译等扫除字词障碍的形式,“量”是文言词汇的积累,“神”是语言的揣摩、品鉴。由于受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文言文教学偏重于“形”的学习,文言字词的积累掌握是首当其冲,如通假字、一词多义的词、古今异义的词、词类活用的词等重点实词虚词的积累等;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等特殊文言句式的掌握都是文言文阅读的有力助手。初中阶段文言文“形”的学习还是不能丢,这些基础知识是文以载道的抓手,更需要强化积累,积累得多,才读得透,才会识文晓义,才会“胸中有丘壑”,学生的文化底蕴才会深厚,才能让学生运用自如。


        例如《桃花源记》的学习,涉及了通假字“便要(邀)还家”;一词多义的词“武陵人捕鱼为(作为)业”“不足为(对)外人道也”的“为”;特别是古今异义的词是本文积累的重点,如“芳草鲜美”“阡陌交通”“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等语句中的“鲜美”“交通”“妻子”“绝境”,这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虽仍然在使用,但是语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此文也是初中阶段学习文言古今异义的典型。
        三、品鉴中领悟,传承优秀文化精髓
        文本鉴赏既是一个量变的过程,也是由浅入深的“神”韵转变。统编教材的文言文编排精当典型,言文并重,寄予了立德树人的深意。练达的语言、巧妙的构思让人拍手叫绝。为《陋室铭》骈体文的音韵平仄拍手称赞,为《爱莲说》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称妙叫绝,为《曹刿论战》“一鼓作气”的论战经典和人物“远谋”夸奇。若论文章谋篇布局的章法,脑海里就立刻想到《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开篇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中心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然后用了两个概括性极强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从攻城和防御的失利来说,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既摆事实又讲道理,有理有据有力。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孟子“仁政”的主张趁此推进。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析理精辟,层层深入,论证有力。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摆事实、讲道理,论点突出,论据准确,论证严谨,以上两章堪称文言文“起承转合”的典范。同时,三章选文皆善用修辞、短句,比喻、排比,气势磅礴,感染力强;短句凝练,朗朗上口,语言精练。
        炼字炼句是文言文鉴赏学习的另一个要诀。课文《河中石兽》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条线索,讲述寺僧、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石兽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同时也诠释了在学习生活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寺僧求之下流,讲学家求之地中,老河兵求之于上游,“求”字应该成为读通全篇的关键。
        《曹刿论战》中的“请见”见出政治清明是鲁国取胜的关键。《桃花源记》中的“要”“设酒杀鸡作食”足见桃源民风淳朴、富足殷实的理想世界。文言文语言雅致、练达,学习时不是简单的识记,也不是机械的翻译。它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智者与贤达的神交,它是中华文化经典流传的重要载体。
        文言文教学要落实好诵读、积累、鉴赏,在“形”“神”之间往返穿梭,知文意,晓情感。要提高文言文考试成绩,主要还是在平时的文言文教与学中下功夫,并加强考前复习。
        
        
        参考文献:
        [1]邹慧.关于优化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心得[J].试题与研究,2019(63):27-28.
        [2]赵云娜.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德育渗透[J].初中生世界,2020(36):52-53.
        [3]郭燕.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新策略[J].中学语文,2020(75):4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