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第一中学 云南 景洪 666100 )
摘要:以往的高中体育田径训练过程中,为了快速的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教师通常采取强度大、训练量多的训练方法反复的让学生进行田径运动的练习,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的运动水平和运动能力得到提升,但由于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不足,很容易给学生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伤害,并且,这种训练方法也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因此,教师应明确高中田径训练的目的,改变成更加适合学生身体成长和运动水平提升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体育素质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对此本文针对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合理的设计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来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进行探讨,旨在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能让学生的运动能力获得有效提升。
关键词:高中体育;田径运动;训练量;训练强度
前言: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身心发展有着一定的特点,只有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才能真正提升高中生的田径运动水平。目前,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有很大帮助作用,但教学方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由于对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控制不当,导致体育教学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身体负担,导致学生并不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受到良好的锻炼和提升。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应对田径运动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进行思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规划,才能真正提升高中生的田径运动水平。
一、田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关系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是提升学生运动水平的主要方式,决定其教学效果的有两个因素,训练量和训练强度[1]。这二者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首先,训练强度取决于训练的频率和每个频率的运动量,训练量是与训练时间的长短决定的,如果体育教师能够控制好训练的时间和训练的频率,把握好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关系,掌握好平衡,有节奏地进行训练,会对学生的田径水平提升有巨大帮助。而如果教师过于注重训练量,会导致学生对田径训练产生抵触情绪和长时间的疲惫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影响注意力;如果教师过于重视训练强度,会让学生的身体负担增大,很难承受住这种田径训练,对处于青春期学生的身体发展不利。所以在田径训练过程中教师必须合理均衡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田径潜能。
二、把握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策略
(一)重视合理性
在高中田径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训练的意义是为了让学生良好地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运动水平,而不是为了训练而训练。因此,教师在训练之前要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2]。
训练计划的前提是要保证学生的身体在训练中不能受到损伤,要以健康发展为主,因此,训练的时间长短要合适,在不损害学生身体的前提下来增加训练量以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力量训练,然后进行速度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体力基础后才让学生提高速度。
训练强度的设计也要有合理的规划,在训练时,教师要按照考试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完成项目,以便让学生能够将运动水平稳定,在考试时能够正常发挥;教师不要在训练的过程中进行一些突击强化之类的集训,这会导致学生的身体无法适应突然增加的训练强度,对身体造成损害。例如,许多体育教师会让学生在比赛之前让学生疯狂训练,在考试时很容易失常发挥,还会导致比赛后又一下子松懈下来,这样可能导致一些有着出色成绩的学生立马又退回原点。
(二)重视适度性
在整体设计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时,教师必须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进行田径训练时,教师要确保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合适比例[3]。在日常训练中,除了要保证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稳定性之外,还要适当加入专项训练和强化训练,以此挖掘高中生的田径潜能。专项训练旨在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强化训练旨在促使高中生的身体水平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两者有机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田径水平。
(三)重视针对性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素质存在着差异,其个性特点也不尽相同,所以,高中体育教师在田径训练时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尊重学生的差异化[4]。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式教学,即采取班级组合式教学和集中组合式教学。
前者是指将多个班级集中在一起进行田径教学,然后对体育项目进行合理分类后,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后者是指先将学生集中在一起讲解田径要领,然后以学生的实际体能为准则实施分组训练,通过合理分组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
结束语:高中生的身体处于一个关键发育期,如何提升高中生的田径水平,使他们享受这项运动,是我们体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学无法,贵在得法,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我们还要探索更多的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以此真正提升学生的身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程兵.田径训练观念创新——关于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6):27-28.
[2]胡昌友.关于高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探讨[J].教育界,2014,16(7):160.
[3]郑东方.论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22(18):184-185.
[4]刘晓岳,时文伟.浅谈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14):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