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桂贤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语文学科在人们的刻板印象当中都是较为枯燥乏味的科目,因其本身较为单调和冗长的学科知识内容,导致许多同学对语文科目产生排斥感,甚至一些同学不愿意深入接触语文学科的学习。因此,将趣味教学策略创新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就显得十分重要,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不断革新教学理念,通过增加课堂趣味程度的方式加强学生融入课堂的专注度,从而使学生转变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态度,建立“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态度,从而不断优化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课堂;创设策略;教学思考
构建小学语文趣味课堂是基于新课改大潮下所必须执行的重要教学模块,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点出发开展趣味教学课堂的方案设计,通过落脚于教学方法、内容以及思维的有效改革,优化知识传输的承载方式,让他们能够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享受语文所带来的乐趣,同时深化其对知识内容的吸收和掌握。文章以现代新课改教学需要为趣味课堂设计的主要依据,融合教师日常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究趣味课堂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全方位构建。
一、把握趣味课堂创设的重要意义
趣味课堂是基于现代教学需求所整合提出的教学方式,其目的在于借助课堂教学趣味度的提升,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而趣味性教学的优势主要在于能够有效规避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通过更加多元化、全面化、个性化的特征进行知识的有效呈现,可以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把握和理解,让他们从更多的角度感受教学的深层内容。同时,趣味课堂的落实对于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活跃度同样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助力剂,通过趣味课堂延伸小学语文教学,可以让他们在不断的学习中找到兴趣点,引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之情,从而将热爱转化为学习动力,以此极大程度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和水平。趣味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地位显而易见,同时将趣味课堂全方位渗透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方向之一。
二、探究趣味课堂创设的有效路径
1、融合信息技术,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多媒体教学为小学语文情景创设的不可或缺的主要手段之一,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文本内容进行有效转化,通过图文结合,动画搭配的方式开展知识内容的多元化呈现。同时,现代教师在情景创设中,应规避传统教学中利用PPT、Word等过于简化的多媒体方式创设课堂情景。
比如,以《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篇文章教学为例,教师采用以声、象、形三位一体的小学信息化情景创设模式,实现教学内容的情景再现。通过精美的图片展览方式,让他们从中领略西沙群岛的美丽风景,并配合相关的动态视频播放,让学生在声色的双重体验中融入课堂,从而进行文章词句的赏析和内容的分析。同时采用多媒体朗读,让学生通过情感跌宕起伏的朗诵深度理解与掌握文章深意,并在课堂教学中锻造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构建“双赢”小学语文趣味课堂。
结合以上例子可知,提升教师多媒体应用的能力和水平,能够充分聚焦文本内容进行情景信息化的多媒体再现,通过融入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教学的弊端和短板,赋予情景课堂以更加生动化和形象化的内容,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整体的趣味性和多元化特点。
2、借助音律节拍落实小学语文趣味课堂
教师需要充分挖掘音乐教学中与小学语文授课相匹配的内容,通过将音乐和语文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让相关的知识重点和难点能够在音乐生动性和形象化的载体中降低教学难度,使学生能够借助音乐的节拍律动强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并在强化知识技能同时陶冶高雅情操。
比如,教师在语文古诗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歌谣编曲的方式对相关的诗歌内容进行创新,从而有效落实音乐内容与课本知识的深度融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在《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三篇诗歌的授课准备阶段中,教师通过参考童谣儿歌编曲的方式,为三首诗歌分别进行乐谱的设计,将诗歌内容转化为脍炙人口的童谣歌曲,并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电子琴”为学生进行伴奏,让学生进行演唱,在演唱中深化对古诗词本身的理解和记忆。
结合以上例子可知,教师利用音乐趣味课堂的有效渗透赋予语文知识新的形式和含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强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运用音乐本身的韵律节拍将知识重点和难点进行简化,建立学生联想式的记忆模式,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理想预期。
3、联系学生生活实践丰满小学语文趣味课堂
教学实践的有效开展,可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进行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熟悉的生活实践元素更加贴近于学生的认知,更容易让学生所接受与理解,因此教师通过发掘生活实践中的闪光点,并与小学语文知识内容进行深度融合,切实强化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从而有效提升课堂趣味性。
比如,在教学《慈母情深》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育工作者可以以亲情为主题开展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母亲的爱都表现在什么事情上?”让学生通过对实际生活的回忆,结合自己与母亲相处的经历,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母爱的表现形式,并结合课本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入阅读,理解母爱的深刻含义,并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为母亲写一封“家书”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同时用手机记录与母亲的一次互动和交流。
结合以上例子可知,发掘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践内容,利用生活实践当中的相关元素开展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拉近问题情境与知识内容的距离、缩小陌生感,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快速融入课堂问题情境当中,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课堂参与感,促进语文教学趣味性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趣味教学法显然是当前小学语文现代化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引导学生以“兴趣”开展学习的重要方式,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将趣味教学法在实际课堂中得以落实和运用,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鲜活灵动的教学方式、趣味生动的授课理念等多方角度出发,以把握同学的个性化学习发展需求为基础,全面建设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课堂,能够有效增强同学在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并在良好的课堂体验中收获充实的语文知识,发挥趣味语文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冷木.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家长,2021(08):102-103.
[2]刘艳.如何巧用趣味教学法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界,2021(15):46-47.
[3]宋佳.趣味识字浓浓 结成字缘深深——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漫谈[J].考试周刊,2021(2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