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第6期   作者:解佳琳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能力
        解佳琳
        鲁东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而阅读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语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以及提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而对目前小学生来说,阅读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并且能够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重要基础。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小学生学会阅读、提升阅读能力,是本文探究的重要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阅读之所以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因为阅读对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都会产生积极影响,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究竟有什么重要意义呢?首先,好的阅读材料能够为学生知识的拓展提供依据,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学习生词以及学习好句好段的写作方法,为写作积累素材,并且语文学习的过程正是积累的过程,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为写作积累素材,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其次,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学习书本中的哲理,加上老师的讲解,可以对学生价值观的树立进行正确引导,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意志薄弱的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而阅读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最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可以开拓学生眼界,从书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平时接触不到的各种事物,而这种新鲜感可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带领学生不断进行阅读,丰富自身体验,真正爱上阅读,开拓眼界。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情感体验
        1.合理利用直观教学
        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好的指导老师,同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考虑到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对阅读的兴趣,是提高阅读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应当采取一些措施来引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例如,在语文教学中中针对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设备,播放一些图片与视频来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因为低年级的小学生直观思维是完全占据主导地位的,所以必要时可以借助工具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能够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或者针对所要讲解课文的主题,创设一定的阅读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丰富小学生的阅读体验,建立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沉浸其中。
    2.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想象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阅读课文时,抓住可拓展的空间,在此基础上适当的引导学生根据阅读内容进行想象,让学生善于动脑,打开学生的知识视野,并且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学生想象之后,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并且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进行表达,既增加了小学生阅读的趣味性,又促进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以及提升了小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3.考虑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
        部分教师有一个误区,喜欢将自己所认为好的书籍或者阅读方法强加在学生身上,教师的引导十分有必要,但尊重学生自身的兴趣更为重要,首先,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有自己的兴趣偏好,这时教师可以对他们合理的需要加以引导,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进行一些活动的延伸与拓展,比如,根据课文编排一些简单的情景剧,或者让学生主动分享他们自己积累的与所讲课文主题相关的课外阅读知识,有利于帮助语文教学顺利开展。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因此,他们在阅读方面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是尊重学生在读课文中所获得的感悟与理解,教师可以对学生所获得的个人理解进行合理引导,但是不要直接否定学生自己的感悟与看法,维护学生良好的阅读情感体验,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面。
        (二)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认知等各个方面尚未发展成熟,比如小学生的记忆、注意等能力还在发展中,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状态,所以这时候让小学生进行阅读时,就要选择合适学生实际情况的方法。例如,我们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对于小学生可以了解掌握的课文,教师可选择选读法,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快速浏览阅读,抓住关键思想,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短时间内阅读的能力,并且小学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注意力也比较集中,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获取重要信息的能力,为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打下重要的基础。对于小学生需要仔细学习的课文时,这时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精读,仔细慢慢的阅读,这对于小学生来说,需要学生能够保持一定时间的注意力,并且要求学生在这个期间能够全神贯注,阅读时要调动各种感官,双手和大脑同时使用,养成边读书边记,随手写感想与问题的好习惯,阅读方法的选择可根据学生学习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实际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让学生学会边阅读边思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了解文章所蕴涵的思想以及道理,能够联系作者背景进行思考,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行阅读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或者教师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提出来的问题去探索相关答案,阅读的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简单的进行浏览,而是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进行一定的思考,通过学生的已有的经验来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文章中所含的哲理。
    2.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教师适时加以知道,要让学生能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来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进而去推敲整个句子的意思,并且能够建构读书的框架,理清写作顺序,在头脑中形成写作逻辑。对于好词好句要用笔记下来,或者有疑问自己无法解答的也要及时记下来,教师要及时的帮助学生解答疑问,发挥应有的引导与启发作用。小学生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能够主动阅读、学会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会有很大帮助,因此教师要把重心放在提高小学生对于阅读的自主学习能力上。
        三、总结
        阅读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活动,从学生入学这一刻起,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在小学阶段阅读的重要性。阅读对于培养学生审美、形成与完善人格、开拓学生学习方面的视野,增长学生见识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自主学习,以及适当在学生阅读的进程中进行评价。要做到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与阅读相结合来提高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的素养,应当积极发挥语文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J].知识文库,2020,(24):32-33.
[2]齐举贵.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下),2020,(12):116-117.
[3]杨小萍.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启迪与智慧(中),2020,(12):42.

作者简介:解佳琳,女,汉族,山东烟台人,2020级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在读研究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