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统编版教材中“语文要素”如何在课堂中落实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第6期   作者:黄琼珍
[导读] 近年来,语文要素成为教育中的热词,为教材的单元教学指明了整体教学方向
     黄琼珍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田心镇中心小学517362
     摘要:近年来,语文要素成为教育中的热词,为教材的单元教学指明了整体教学方向,但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目标,与之相比,更加模糊,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其进一步细分。语文学习要素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包括语文知识、语言运用和表达、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等等,简单来说,就是围绕“学什么、怎么学”展开递进式的教学。而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的培养是首要,丰富的语文知识、灵活的语文思维、自然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语文要素”背景下的决定性要素,对于学生的学识精进以及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促力。
     关键词: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课堂教学;渗透策略
     聚焦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单元语文要素整体趋势上升,由浅入深,由初步的学习体验不断深入,到后期的体会课文内涵,悟透课文情感。由语文要素引出的模块性学习也更加突出,将写作、阅读、交流等以模块性活动传达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应用语文思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要素更多起到的作用是明确教学方向,聚焦重点内容,使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内容的具体教学,从而带领学生在课文理解和知识运用中更有方向性。另外,将语文要素与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也能为学生提供整体的学习框架,对于小学生这一受教群体,他们还不具备整体性的逻辑思维,对于知识的学习多依靠教师的引导,而有了语文要素的明晰划分,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根据语文要素自行把握学习中的要点。基于教材特性,教师要科学借力,借语文要素的优势,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一、着眼于教学目标,深入开展要素化教学
     单元要素的设置是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一大特点,即在每一单元导语部分都注明有该单元总体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有效借力,也是学生在这一单元学习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的相关要求。单元语文要素的设置是基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以及学习方法构建而产生的引导性内容,对于学生开展逻辑性学习具有很大帮助。基于此,教师在语文授课时,就可以围绕语文要素进行教学目标的进一步细化,从每一课文对应的要素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词、句、段、写作情感、人物形象等方面的研习,深入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小学语文四年级《观潮》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并写清楚推荐理由。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根据要素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即熟练识写生字;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感受大自然之美。接着,引导同学们在阅读中理解生词和语句,并充分发挥想象,通过画面感的创设提升思维理解力。像在整体感知部分,教师可以将不同场景提取出来,让同学们根据场景进行关键词的提取,把这几方面联系在一起,帮助同学们把厚文章读薄,把浅知识积累深厚。最后,组织同学们自读课文,赏析精彩的句子,要求每位同学都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向大家分享自己曾经游览过风景名胜。这样一来,同学们就能在语文单元要素的指引下强化学习、深化认知。


     二、重视要素间联系,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语文要素不是独立存在的,要素间往往存在一定联系,词语、阅读、写作、积累等都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子,都是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关键助力。再者,语文知识的研习不是机械式的记忆知识,更不是枯燥死板、一成不变的学习模式的延伸,而是在创造性思维基础上展开的情境化、趣味化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在明确单元语文要素的基础上进行引导性教学,即根据要素进行“再整合”的教学模式,同时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吃透知识、锤炼本领。
     例如:在教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教师就可以将各个学习要素联系起来,借助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本单元的要素主要集中于阅读,即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在写作中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对一个人进行描写,将印象深刻之处写出来。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将自己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写下来。接着,进行小组交流,互相谈谈课文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像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既能熟练词句,又能把握文章中心,在小组交流中也能增强大家的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要素间的相互联动为学生的全面培养奠定了基础。
     三、结合实践性活动,落实语文要素化教学
     有了语文要素的支撑,教师可以在实际授课中融合实践性教学活动,将静态课堂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如此,学生在学习时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将学习要素动态化也能促进知识间的联系和传达,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除了课堂以内的知识教授,教师亦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在实践中感悟学习内容,在情境体验中强化学习认知。
     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时,教师就可以将要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课堂上引导同学们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在课外学会用眼睛发现美,在观察中感受文章魅力,并学会写观察日记。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先借助视频材料创设课堂情境,让大家观察爬山虎的成长,并记录它们的成长历程及特征,以视频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接着,将重点教学内容融合到室外观察活动中,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户外的植物,对其特征进行仔细连续观察,并形成观察日记。以此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和记录,在阅读中提高写作水平。
     总而言之,语文要素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授课角度上,每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提供了教学的大方向,为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在学生学习上,语文要素的融合教学使其在学习中能凭借更清晰的逻辑和学习构架理解、积累和运用知识。作为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学习要素在语文课堂中作用,并将其有效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助力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家栋.例谈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理解与教学实施[J].语文建设,2020(20):35-38.
[2]陈嬿伊.落实语文要素  优化课堂教学活动——以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为例[J].课外语文,2020(28):66-67.
[3]陈月萍.浅谈落实语文要素的立体化推进模式——以统编版教材《三黑和土地》一文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0(29):15-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