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谭晓霞
重庆市云阳县实验幼儿园 404500
摘要:在全面普及素质教育形势下,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当前教书育人者的首要任务,通过组织开展多元化的区域活动,能够帮助幼儿形成主动学习理念,促进幼儿的全面综合发展,还能使其身心健康发育、茁壮成长。本文将以此为中心展开研讨,分析探究切实可行的区域活动实践策略,以期为教育同仁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主动学习理念;幼儿园;区域活动;策略;分析
引言
幼儿园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在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幼儿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的主动学习理念上,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而教师若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利用好区域活动,通过活动来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但就当前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现状而言,区域活动的利用效果并不好,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幼儿教师掌握着活动的主导权,未能重视起幼儿主动学习理念的培养,加之活动模式过于程序化,使得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逐渐丧失,他们也难以通过活动,塑造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与其他幼儿建立起融洽的相处关系。针对此种情况,幼儿教师需要先摒弃原有的教育指导理念,重视起幼儿主动学习理念的培养,还需要设计出多元化且具有趣味性的区域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才能使幼儿得以全面综合发展。
一、细致地观察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前提
幼儿教师若想通过区域活动来培养幼儿的主动学习理念,其首要任务就是强化自身的观察能力,由此对幼儿进行目的性观察、随意性观察,具体而言,随意性观察指的就是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在不经意的状态下,观察幼儿在哪方面较为擅长,对哪种事物兴趣较大,为达到这一目标,幼儿教师需要具备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并能在细节之处发现问题,及时地抓取有价值的信息。而目的性观察,则是指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幼儿教师需要针对其感兴趣的内容,对幼儿进行有指向性的观察,通常情况下,教师要对幼儿的整体表现进行细致地观察。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可掌握不同幼儿的认知特点、发展规律,进而实行因材施教,这样一来,幼儿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就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幼儿教师也能依据幼儿之间的差异性,采取行之有效的引导策略。
二、激发兴趣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保障
为使幼儿园区域活动充分发挥出教育效能,幼儿教师需要先激发起幼儿的兴趣,再为其提供各种样式的活动材料,并为其预留充足的时间,使他们能够完成主动学习,此举不仅能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理念的形成,还能使其获得多种学习体会。具体到实践中,幼儿教师应该依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认知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教学目标等,合理的创设区域环境,以此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理,激发幼儿主动思考的欲望,进一步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幼儿能够在愉快的区域活动中进行主动学习。除此之外,幼儿教师应依据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结合幼儿心理和年龄的特点以及幼儿的兴趣爱好,合理的投放材料,并注意遵循区域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探索性和教育性原则。幼儿教师应该投放多种区域材料,保证幼儿能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操作和探索,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应该注意区域材料的造型美观、颜色搭配合理,并在投放以前对材料进行彻底的消毒,尽量降低材料对幼儿的伤害。
三、增强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参与感,建立起融洽的相处关系
幼儿教师在组织开展区域活动时,应增强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感,并在幼儿、家长、教师间建立起融洽的相处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幼儿逐步形成主动学习理念,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认识到一点,即教师不仅是区域活动的创建者、组织者,更是区域活动的观察者和调节者。幼儿教师应该观察不同区域的由此情况并参与幼儿的游戏,不能仅仅参与一个区域,忽略了对其他区域幼儿的指导,幼儿教师应该用心观察每个区域和每名幼儿的兴趣和游戏反应,恰当的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及时解决幼儿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与此同时,在幼儿、家长、教师间建立起融洽的相处关系也是十分必要的,为达到这一目标,幼儿教师需要邀请幼儿家长,踊跃地参与到区域活动中,要求家长以平等的态度与幼儿进行合作,使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到父母的关心与爱护,而幼儿家长的踊跃参与,不仅能丰富区域活动,还能拉近家长、幼儿、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家长真正地看到幼儿的进步与成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的一部分,不但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主动学习理念,促进幼儿的成长发育,还能够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为幼儿提供了愉快的玩乐环境以及自我展示的机会。因此,幼儿教师如何创设活动室的区域环境,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调动幼儿自身潜在的能力,是值得幼儿教师深入探究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晓昕.主动学习理念下的幼儿园自主式区域活动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06):161-162.
[2]王淑芳.主动学习理念下的幼儿园自主式区域活动[J].教育观察,2018,7(20):63-6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