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创设教学情境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第6期   作者:刘扬春
[导读] 物理学科教学情境设计,需要凸显学科特点
     刘扬春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   350800
     摘要:物理学科教学情境设计,需要凸显学科特点,还需要与学生学习心理形成对接,教师要对教学情境方式做出筛选,还要针对学生学科核心能力培养做出创新组织,让学生顺利进入到学习环节,并在实践体验中形成学习能力。教师对教材做深度解析,创设问题情境、媒体情境、生活情境、实验情境、跨界情境,都可以形成教学调度,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迪,自然形成教学亮点,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
     关键词:高中物理;情境教学;核心素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来培养生本理解能力
     学生对一些悬疑性、趣味性、探索性问题有特殊思考兴趣,教师在物理学科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思维现实,借助问题展开教学调动,引导学生自然进入到物理内容核心,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过程中达成学习共识。高中学生心理趋于成熟,学习思维追求独立,教师在问题情境设计时,需要考虑学生思想特点,针对学生关注点展开解析性设计,抓住适宜时机做出投放,以成功启动学生学习思维,自然建立学科核心能力。
     教师借助问题展开教学设计是最为常见的导学方式,如何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这是最为关键的。学生对学科问题有主动思考的意识,但也有比较强的选择性,如果问题设计不能形成触动,其调度效果会大打折扣的。核心素养包含诸多内容,培养学生物理理解能力,这是最为基本的追求目标。教师借助问题设计为调度手段,对学生展开思考引导,通过问题追加形式,创设深度思考机会,都对学生学习形成重要激发。学科问题设计需要有多重预案,教师在教学执行过程也需要有随时调整的意识,针对学生学习表现做出必要设计和调度,可以快速激活学习气氛。同样是问题调度,不同设计必将带来不同效果。
     二、创设媒体情境来培养生本推理能力
     物理教学情境设计时,教师习惯借助媒体手段进行调动,能够对学生多种感官带来一定冲击。媒体情境带有直观性、立体感,能够将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做直观展示,特别是微课的广泛应用,给学科教学提供更多选择。媒体手段有太多优势,教师要正视其助学作用,唯有科学合理运用媒体辅助手段,才能获得适合的调动效果,不能产生媒体依赖症,让媒体代替教师授课,必将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在物理学科情境设计时,不妨推出一些案例信息,或者是实验信息,让学生学会物理推理和想象。媒体展示方式众多,其立体感更强,对学生学习心理形成冲击,教师科学运用媒体展开教学调度和组织,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思维启迪。
     三、创设生活情境来培养生本观察能力
     物理是自然学科,与生活有太多对接点,教师在物理学科教学情境设计时,需要有对接生活的意识,结合生活案例和生活现象做设计,可以快速激活学生学习思维,自然进入到物理学习探究之中。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一定认知,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展开生活观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也能够培养其物理学科核心能力,这对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现实帮助。如果有需要,教师还可以广泛吸收学生参与意见,让学生借助生活认知经历,搜集提供一些生活案例,对学科教学形成支持。生活化教学情境设计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有一定了解,这样才能顺利形成对接,启动学生学习思维入场,对物理现象和原理做深度讨论。在教学《重力》相关内容时,教师在课堂导学环节,拿出几样东西,如粉笔、黑板擦、篮球等,将这些东西举到半空松开手后,都掉到地面上了。大家展开观察之后有什么新发现呢?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相似的现象?学生开始观察和讨论,列举出诸多相似现象。

在集体讨论后,逐渐达成学习共识:这些东西都掉到地面上,说明其受到了自然重力的作用,几样东西运动方向一致,其因为重力方向一致性造成的。教师拿出一些实验材料,准备测量物体的重力,推导出重力计算公式。学生自然进入到实验操作环节,对相关物理概念和原理做推演解读,逐渐形成学科认知基础。
     重力现象在生活中有广泛存在,教师借助现实生活案例展开教学引导,给学生提供观察机会。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鼓励学生参与案例列举行动,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学生研究学习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生活案例列举情境设计是比较有对接性的,对学生学习心理形成冲击,其调度作用更为显著。物理学科教学与学生生活有太多对接点,教师抓住学生生活认知展开对应设计,为课堂教学注入丰富动力。
     四、创设实验情境来培养生本操作能力
     实验是物理教学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教师要对物理资源做合理处置,在教学情境设计时做适当引入,可以带来更多学习体验的机会。观察实验、验证实验、探索实验、演示实验、模拟实验等,每一种实验都可以对学生感官带来冲击,教师在实验情境设计时,需要对教学内容做深入分析,也需要对学生学科能力基础做评估,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最为适合的实验内容。学生对实验操作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需要对教学制约因素作出梳理分析,以便做出正确设定和组织。学生对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有特殊学习兴趣,如果能够给学生提供现场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之中掌握物理学习能力,或者是操作能力,对全面提升其核心素养有重要现实帮助。在教学《弹力》这节内容时,教师课前引导学生做过预习,对相关物理概念做深入阅读和讨论。在课堂导学环节,教师给每一个小组分发一根细铁丝,要求学生手动制作一个小弹簧,对这个小弹簧做现场展示,特别是展示其弹力如何,解读弹力的形成原理。学生接受这个任务后,都能积极行动起来,开始研究这个小弹簧,对其弹力进行测试,通过集体讨论,研究弹力的产生,对其弹力大小做估算。教师深入到课堂之中,对学生实验操作和相关讨论做观察,参与互动交流,给学生提供一些技术支持,确保实验活动顺利展开。在实验总结时,学生都能对实验操作过程做出科学梳理,对实验结果做认定。
     教师给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一根细铁丝,引导学生进入到弹簧制作实验之中,因为操作非常简单,学生很容易完成了操作。为对弹力做出原理解读,教师发动学生展开集体讨论活动,展开现场操作,对弹力形成做深度解析,逐渐达成学习共识。教学情境设计有多种方式可以选择,实验情境带有操作属性,学生参与热情更高,调度效果更为显著。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培养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需要先理清核心能力基本内容,然后才能做出针对性设计,借助情境创设手段,积极推出教学方案,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设定合理轨道。物理教学情境呈现形式众多,教师需要做出科学选择。问题情境、媒体情境、生活情境、实验情境、跨界情境,都能够对学生多种感官形成一定冲击,教师针对学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展开组织和协调,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学习核心,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成长核心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高振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情境创设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75):125-126.
     [2]肖敏.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4):65-66.
     [3]孙冰.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0):12.
     [4]宋新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2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