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第6期   作者:刘兴富
[导读] 问题导学法可以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
        刘兴富
        重庆市巫山县大昌小学
        摘要:问题导学法可以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在课前应用可以起到课前导入的作用,能够激发小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兴趣,在课中应用可以促使小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在课末应用可以帮助小学生巩固学到的新知识,检验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知识、思维的延伸,锻炼小学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学;实践
        引言:
        小学数学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是利用板书或者口头讲解的方式来传达知识,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们被动的接受教师传达的信息,效仿着教师的思维逻辑和解题步骤,但是自己却欠缺思考,导致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应用不灵活。对此,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促使其主动思考、探究,教师加以引导,锻炼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一、课前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上来就直接讲解新知识,没有给予小学生充分的适应过程,而且此时小学生对新知识是完全陌生的,他们的思维迷惘,往往跟不上教师的节奏,高度的紧张情绪以及艰难的学习体验会让他们快速的失去学习乐趣,因此会对小学生后面环节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正式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课前导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自然的过渡到新知识上,并通过一些形象、生动的模式来激发小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其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1]。以五年级“可能性”这一知识点为例,《熊出没》、《蜡笔小新》都是小学生比较喜爱的动画片,教师可以将动画角色与知识相结合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先多媒体来展示动画内容:熊大、熊二准备了蜂蜜、香蕉、鱼和榛子四种食物准备过冬,他们将食物的名称写在纸条上,通过抓阄决定每天吃什么,这种有趣的情境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然后,教师开始设置问题:熊兄弟每天吃到蜂蜜的可能性是多少?他们可能吃到苹果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小学生开始对“可能性”产生探究兴趣,此时就可以自然的引入“可能性”这一知识点。
        二、课中问题导入,深入探究知识
        传统教学模式下,课中教学往往是填鸭式的,师生间缺乏交流,学生无法及时的表达自己遇到的问题和看法,教师也无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的内容与进度,经常脱离学生实际需求,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

并且,教师一味的灌输,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枯燥、单调,容易产生疲惫感,也影响学习效率。对此,我们可以运用问题导学来引导学生思维方向,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2]。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例,教师先带领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定义进行了解,然后提问学生: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就开始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和对比,调动并启发思维,培养学生探索意识,使其对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
        三、课末问题导学,进行知识巩固、延伸
        讲解完新知识后,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再判断学生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考虑如何在日后的教学中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巩固。此时,教师就可以采取问题导学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但是需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这样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实际需求[3]。以“角的度量”为例,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以及领悟能力等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不足,数学基础差,教师提问时主要是考察学生丢基础知识的掌握,对此可以提问这一节中相关的概念,比如,什么是线段?什么是射线?什么是角等等。第二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中等,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一般没问题,但是知识体系的构建往往不够清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较查,对此教师可以提问一些知识点涉及比较多的问题,同时可以适当的增加一点问题难度来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努力。第三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他们对一般的问题已经可以解决,对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答案多元化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问题导学对所学知识进行延伸、拓展,比如“负数”一节中,这节内容只是简单的让学生认识了负数,但是其运算规律却没有涉及,对此教师可以温度的例子:早晨六点时室外温度是-2℃,中午12点时,温度是3℃,问增长了多少度?观察温度计我们可以看出是增长了5℃,按照正常的运算法则,算式应该为3-(-2),从而让学生初步了解3-(-2)=3+2=5这一运算法则,为日后学习负数运算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新课改背景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而研发的一种适应现代化教育的新型教学方法,在锻炼学生数学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问题导学法符合小学生性格特点与学习需求,可以提升学生数学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罗万军. 小学数学问题导学影响学生思维之浅见[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14):0303-0303.
[2]陈学军. 问题导学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 师道:教研, 2020(1):124-124.
[3]张爱平. 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1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