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技巧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第6期   作者:  黄丹婷
[导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离不开提问
      黄丹婷
      金华市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离不开提问,同一个问题以不同的方式提出可能会得到截然不同的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必须贯穿诱发思维,使学生受到从简单到复杂、从有疑到无疑的思维牵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要做到:提问要有明确的方向、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还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样的提问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有效的课堂提问,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自然而然地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精设巧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
      一、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方向
      要使课堂提问质量提高,首先要做到提出的问题的要有明确的方向、提问针对性强,不能脱离现实,使学生不知如何回答,从那方面回答。如教学“认识物体”时,课一开始,教师就出示各种各样物品的包装盒,提问:“你能给这些物体分类吗?”由于问题指向不明确,学生不知从何回答。所以,课堂提问要明确目标。设计课堂提问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一节课的教学其整体的教学目标,它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而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优化提问思路和过程,以及提问技巧等。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教师上的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向,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应善于把教学目标通过一个个具体问题体现出来,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再通过学生的探讨、活动取得最佳效果。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在探究或是向学生提出问题时,都要考虑给学生一个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也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
      【案例1】中不妨可以这样构课:   
      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时,可以重新设计:
      1.怎样才能使客人尽快地喝茶呢?
      2.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去设计、去讨论。(教材中给出:烧水-8分钟;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大家都知道,必须先洗水壶,接水。
      (1)最先干什么事情?哪些事情还可以同时做?
      (2)等待水烧开的时间,同时还能做点什么?(如洗茶杯和找茶叶)。
      (3)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样安排?需要多长时间?和同学们讨论,看看谁的方案比较合理。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索、去合作、去探究、去发现。最后让学生比较,同学们设计的方案,所用的时间,是否合理,教师引导学生从各个小组、个人设计中,选择最佳方案向全班学生展示。
      这样设计以上问题,能及时、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合理地、快捷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及数学能力培养。
      此外,提问的指向性,还体现在问题的表述要准确、清晰、简洁,这涉及到教师的语言表达的水平和语言风格等问题。如果一个教师的语言表达欠流畅,或过于晦涩模糊,那么学生就很难听懂老师的要求,不知该如何思考作答。一般的说,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尽可能采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去提问。?
二、课堂提问要有开放性和探究性
      开放的课堂提问就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求知欲越强的学生,就能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同时还能引起全体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浓浓的探究兴趣。
      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教师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提问方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勤动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2】不妨可以这样构课:
      1亿有多大?这个问题可以设计探究式课堂提问:
      1.想象1亿究竟有多大?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大胆猜测1亿这个数;
      2.紧接着又提出第二个探究性问题:
      (1)“1亿”张数学作业本纸,摞起来有多高?
      (2)能否直接量出有多高?怎么办呢?有的小组托腮苦想,大胆猜测(估计);有的小组讨论,去想、去量1亿张数学作业本纸中很小一摞(就是将1亿张数学作业本纸分成许许多多等同的小叠,即可量1000张、10000张报纸的厚度,从而推算出1亿张数学作业本纸摞起来的高度)。
      哇!真是不得了哦!很多同学都睁大了眼睛……这就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验证求真的强烈欲望。
      这种开放性、探究性课堂提问,不但没有限制学生思维及想象能力,而且还更会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
      三、课堂提问中应注意的要点
      提问是贯彻教学意图、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教学中,课堂中的提问,对于准确了解教育对象,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的作用。
      1.提问要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每个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而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它们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架起了桥梁,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
      【案例3】不妨可以这样构课:
      当学生计算出三张数字卡片3、7、9能摆出6个三位数。3、0、9能摆出4个三位数后。老师,可以继续设计以下提问:
      (l)为什么是6个?为什么是4个?动手摆一摆。(学生摆一摆后,)
      师:现在请摆得4个的同学把你摆的数字读给我们听。
      生:309、390、903、930。
      师:请刚才认为可以摆6个数的同学把你摆的数字读给我们听。
      生:只能摆4个数字。
(2)师:为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生:0不能放在百位上。
      师:0为什么不能放在百位上?
      生:因为这里的百位是最高位,0不能放在最高位。
      师:0为什么不能放在最高位?
      通过以上的教学提问设计,学生在不停的思考和实践中学习,既弄清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
      2.提问要抓住学生的思维方式
      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刺激素。学生思维方式一般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所以我们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可以把教材的内容与一定的故事或实际事例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就会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师生交流的最主要的手段,是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文指出要想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应要有明确的方向,提出的问题要有开放性和探究性,在提问的时候所应注意的要点。如何让课堂提问更质量,这是每一位教师理应重视的问题。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积极作用,使课堂提问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2]童子双,周佩青,钱丽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与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72-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