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第6期   作者:张国林
[导读] 创新在任何时期都是进步与发展的强大动力与不竭源泉
        张国林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第二中学校    644400
        摘要: 创新在任何时期都是进步与发展的强大动力与不竭源泉,尤其在政治经济高速发展的当前社会,创新的重要动力作用越来越凸显,而这也就为学生教育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为例,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不仅需要专注于基本学科知识讲授,同时还要致力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助力社会持续迅速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思维;措施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对自身教学方法进行更新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对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创新
        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导入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在一堂课的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能使学生的听课质量得到提高,并且能有效提升这堂课的教学效率。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对课堂导入技巧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和运用。比如,在讲解指数函数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高效集中,教师可以与生物钟细胞分裂过程相结合来进行指数函数增长过程的介绍,同时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前向学生播放与细胞分裂相关的视频动画。在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从视频中可以看到,细胞能从1个变成2个,从2个变成4个,再从4个变成8个……以此类推,那么x个细胞变成y个,x和y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由这个问题的导入,接着开始本堂课内容的讲解。这样的课堂导入形式,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的激发,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对后面的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使用应用探究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从有效的教学方法入手,如应用探究法。所谓应用探究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活动,并且这个引导过程具有一定的计划性,能够令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且与同学共同解答问题。比如,当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三角函数》这一章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任意角?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数学教材,从中找出答案。这样一来,整个教学活动便是以学生为主体,在问题的激励下,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会增加,也会更加善于动脑思考,如此便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要在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要抛弃原先陈腐、落后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高中数学的课堂之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新颖性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将理论性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内容,更容易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比如,当学生们学习《三角函数》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通过动画的形式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动画的展示,学生们脑海中对这一公式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同时,动画展示的过程也有助于学生进行思维发散。
        四、利用微课辅助学习
        概念是高中数学非常重要的内容,只有在全面理解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学习计算公式,对学习内容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学生要善于利用动画、视频等形式,在微课的辅助下,对基本概念有形象和直观的了解,进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例如,排列组合学习时,学生要想对概念有全面认识,先利用微课演示五色球的排列和组合情况,学生会被其中千变万化的情境所吸引,然后引入排列组合的概念学习。还可以让学生演示福利彩票的相关内容,对数字千变万化的排列和组合进行介绍,让学生设置悬念,为什么这些数字会千变万化?其中有哪些奥秘?再引入概念的学习。通过微课的辅助,不仅让学习内容更为直观形象,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更好学习计算公式。学习过程中,还要注重利用微课复习典型例题,高中数学离不开典型案例的学习,通过案例引入能明晰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技巧,微课在这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例如,二次函数学习时,利用微课的演示功能,展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了解表达式、单调性、顶点坐标、所在象限等内容。然后展示具体的例题,学生会对解题方法有详细认识。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明白不同数量间的关系,有效掌握解题方法,拓展思维。
        五、采取数形结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数形结合方法,主要是将数学中抽象的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更加容易地解答困难的题目,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在高中数学抽象函数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能让学生对函数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函数的学习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与函数性质相关的知识,学生对其的理解也比较困难。所以,为了能让学生对这些问题有更加全面的掌握,教师就可以采用数形结合教学模式,学生也就能利用数形结合的优点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比如,在进行偶函数相关知识的讲解时,会遇到很多抽象的问题,如“假设函数y=f(x)是偶函数,其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且f(2)≤f(a),请判断a的实际取值范围。”当学生在解答这一类抽象问题的时候,如果采用直接的数学推导方法来解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如果采用数形结合模式,能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解题也就会更加容易,那么学生为了解答这道题目,可以画出图形,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判断出这一函数属于偶函数,且能结合题目中所提出的条件对a的取值范围进行判断。在这类抽象函数问题的解答中,如果能将函数图形直接画出来,然后结合偶函数的对称定律,就能很快得出答案。
        结语
        学习高中数学要有方法,但无定法,领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要将创新学习渗透至数学学习活动中,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思维习惯,深入研究数学知识点的特征与精神,勇敢的质疑与探究,通过类比、推广、探究、质疑的方式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锻炼发散性思维,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晓金. 高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 数学大世界(中旬), 2020(1).
[2]万晶. 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高中数学教学探讨[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6):0110-0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