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春凤
广西钦州市钦南区沙埠镇中心小学 535000
【摘要】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执行者。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调皮,对外界充满好奇心,而且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变得尤为重要。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现在的小学生越来越成熟,接触的外界信息也更多,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不再适用,对小学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创新非常重要。本文希望能够通过这次研究为班主任管理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与实践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学校管理水平。班主任就是班级管理的“灵魂人物”,对班级管理质量有直接影响。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班主任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班级管理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班主任需要加强班级管理创新,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新课标背景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淘汰,现在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师生共同协作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1]。因此,班主任要主动关心学生,不仅注重学生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首先,全面了解学生具体情况。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一分子,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特点,从而才能全面掌握班级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班级管理工作奠定基础。由于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会比较自我,而且心理素质较差,一旦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容易引发慌乱的情绪。如果班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会加大班级管理难度。因此,班主任需要主动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为每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其次,放低教师姿态。传统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已经被淘汰,班主任要将自己与其他老师及学生都放在同等地位上,鼓励构建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为开展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奠定基础。同时,班主任多多教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及时引导学生,并积极获取学生信任,与其成为朋友,主要就能在发现学生存在不妥思想或行为时以朋友的身份进行引导,会起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再次,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班主任要摒弃传统管理方式,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来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轻松、愉快的班级氛围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学生变得更加优秀,就能有效降低学生对班主任的抵触心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学习兴趣。最后,多多开展各种有趣又有价值的主题活动。例如,通过“我想话想说”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内心想法说出来,从而能够及时帮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班主任也能了解学生心理需求,进而及时进行引导,从而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二、明确班级管理目标,厘清管理工作重点
相对于其他普通任课老师来说,班主任不仅需要完成学科教学,还需要担负起沟通师生、家校桥梁的作用,日常班级管理更是必不可少。首先,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一样需要完成学科的知识传授,在保证理论知识教学质量的同时进行班级管理。由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形式各异,班主任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班级管理工作内容,明确班级管理目标和工作重点,从而有针对性进行班级管理。其次,班主任需要担负起塑造学生三观的使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道德修养[2]。
小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都还不够成熟,对事物的本质缺乏深度、全面认识,班主任在制定班级管理目标时,需要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作为管理目标之一,并有目的性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就能有效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再次,分别制定不同阶段的学习、生活目标,实现整个小学班级管理衔接。比如,可以将一年级时期的管理目标制定成“积极打扫班级教室”和“及时完成学习作业”。然后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良好生活习惯和从小培养学生及时完成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师生共同制定和完成目标,能够增强学生的班级荣誉感,进而积极投入其中。
三、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管理作用
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离不开学生的参与[3]。学生也是班级中的一份子,班主任要积极培养学生责任意识,鼓励学生发挥管理作用。首先,有意识培养学生责任意识。通过在管理实践中引导学生明白班级管理的意义,能够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愿意为班级进步贡献力量,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团队活动的方式来让学生直观感受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地位,从而能够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其次,打造高效学生管理队伍,充分发挥学生管理作用。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班委才是时刻掌握整个班级动态的第一人,班主任还需要通过班委来了解班级情况。因此,班主任要鼓励和培养班委,使其能够胜任相应的管理工作,从而能够及时解决问题或将问题扼杀在初始阶段。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班委及感兴趣的学生自行策划和组织一个主题活动,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的方式来提高班委管理水平和能力,进而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四、多方面评价学生,避免以偏概全
过去教师和班主任都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关注点,并将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方式严重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必须要及时改变这种评价方式,构建多方面、全方位评价指标,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首先,需要综合考虑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因素,结合小学身心发展特点制定评价标准。其次,班主任要做好带头作用,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班级管理的重视。由于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及家人都很少锻炼学生的生活技能,教师通过以身示范的方式增强学生向师性,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乐趣,这样就能多方面培养学生。另外,班主任要注意与家长交流沟通,将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通过 家校共育方式来增强培养学生管理能力。例如,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德时,与家长进行沟通,通过讲故事或情境扮演方式来增强学生的道德感。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家的表现也纳入评定标准中,通过综合学生家校表现进行评定,从而促使学生拥有优秀的人格品质。
总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做好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控制。同时,班主任也要鼓励学生自我控制和管理,从小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罗宗英.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18(27):91.
[2]吴蔚.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发展与创新研究[J].时代农机,2018,45.
[3]康忠泰,王莲萍.刍议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91.
作者简介:莫春凤,广西钦州市,汉族,1987-03,广西钦州市钦南区沙埠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二级教师,本科,申报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