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民族器乐课程体系中红色音乐文化元素的融入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第6期   作者:林妍
[导读] 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百年征程中,中华民族始终以红色革命精神为奋斗源泉
        林妍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  225009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百年征程中,中华民族始终以红色革命精神为奋斗源泉,这种顽强不屈的革命奋斗精神被化成红色音乐深深扎根在党的红色基因中。在高校民族器乐课程体系中融入红色音乐文化元素,引领当代大学生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缅怀往昔革命岁月和共创伟大中国梦,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和课堂思政价值。
        【关键词】:民族器乐课程、红色音乐文化、课程思政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度重要又非常复杂的立体化工程,单一的思想教育模式已无法产生高效的育人效果,各个学科努力实现课程思政势在必行。民族器乐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课程,有效融入红色音乐文化元素将进一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豪感,激发其民族奋进的历史担当。
        
        一、红色音乐文化元素的价值体现
        红色音乐文化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记忆,也是中华民族价值追求与理想信念的情感表达,近百年来始终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努力拼搏的脊梁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民族器乐课程体系中的红色音乐作品应坚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中发挥更大的思想引领作用,依托红色音乐文化的艺术价值承担起铸魂育人的责任担当。
        红色音乐文化中所蕴含的红色基因,积淀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红色基因是信念的种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是党和人民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精神支柱。文化自信的底蕴来源于中华文化独特的红色基因。红色音乐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精神信念的重要价值符号,也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建立文化自信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以红色文化坚定民族文化自觉,将红色基因融入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之中,增强红色基因的创造力和感召力,为伟大时代筑牢信念之魂。
        
        二、民族器乐教学中红色音乐文化的有效融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民族音乐文化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深度融合,在民族器乐课程体系中将红色音乐文化元素有效融入“课程思政”改革中,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充分挖掘建党百年以来的红色音乐文化元素,并将其有效地植入民族器乐教学中,进而全方位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提高其专业素养的同时有意识地促进其文化自觉,增强其文化自信。
        (一)将红色音乐作品纳入课堂教学体系
        传统民族器乐教学往往侧重专业技能的提升、表演艺术能力的展示,在当前“课程思政”全方位育人的指导思想下,音乐专业教师更应认真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在担任学生专业方面导师的同时,发挥其思想领路人的责任,使民族器乐教学从强调技术技巧训练、传统艺术曲目练习等传统教学模式出发,有目的地分层次、分阶段融入不同时期的红色音乐作品,让高校学生在民族器乐课程中既能有效地提高专业基本功,汲取民族音乐博大精深的艺术养分,同时吸收红色音乐文化带来的艺术共鸣和时代体验,不断提升青年学子的爱国热情,潜移默化地激发其民族文化担当意识。

如在器乐教学初级阶段,可以在教学曲目中安排《红梅赞》、《珊瑚颂》等经典红色音乐作品,其音乐结构相对简单,然而音乐内涵丰富,旋律优美动人,时代感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乐曲创作背景的深入讲解,将学生有意识地代入作品创作年代,感受革命前辈的大无畏奉献精神,深度领悟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在器乐教学的中高级阶段,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艺术表现力已经大幅度提高,可以在教学环节安排《唱支山歌给党听》、《黄河》、《红色娘子军》、《狼牙山五壮士》等中高难度红色艺术作品,分析其乐句结构及不同乐段所表达的乐思,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不同革命时期的音乐文化,用音符奏响民族回音与时代强音,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二)编创红色音乐主题的器乐演奏教程
        通过组织民族器乐专业教师、红色音乐文化研究领域专家、党史研究专家等共同编创器乐类红色音乐文化公共课程教材,使器乐作品既保留红色经典旋律的核心音乐语汇,又符合器乐演奏的旋法技能,融合红色文化、艺术评论、对比探究等学习形式,使学生在学习红色经典的同时提升专业技能。

        三、进一步推进民族器乐教学课堂思政的实践路径
        在夯实艺术教学第一课堂的同时,应充分依托高校第二课堂中的文化艺术实践环节,通过艺术团,特别是民乐团的阶梯建设,以及搭建红色经典展演平台,引领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深度感悟红色音乐带来的心灵震撼,将红色音乐扎根于艺术实践双课堂,充分展现中华民族魂。
        (一)加强艺术实践环节的红色音乐文化融入
        充分利用学校教学与艺术实践平台,将艺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课堂上有意识的输入红色音乐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参与具有红色文化的艺术创编实践,构建全方位的民族文化与红色文化元素熏染教学,力争有效提升课堂思政的育人力度。在艺术团日常排练活动中提升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同时在排练中引入红色音乐文化基因,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一方面深入学习了解民乐艺术的专业技能与文化,有效带动了校园民乐文化的创建,传承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另一方面全方面多维度的渗入红色经典音乐,加强艺术课程的思政引领。如在《民乐合奏》课程实践中加入《黄河》、《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的选段编排与听辨赏析,让学生充分感受红色音乐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发现中华民族音乐作品的强大生命力,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为开展艺术交流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们的红色文化引领作用奠定民族文化意识基础。
        (二)以赛促建,搭建红色经典展演平台
        通过开展一系列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艺术展演和竞赛活动,以赛促建,让学生在艺术竞赛和展演实践过程中再现红色音乐文化,进而达到技艺与情感的再度融合,实现红色音乐基因的深度植入。同时展演活动可以将红色音乐文化浸润到校园文化体系中,让更多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多维度体验红色音乐文化,构建全媒介模式的红色校园文化浸润体系,让思政元素渗透到艺术实践的各个方面,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育人的无缝衔接。

        结语
        红色音乐文化是我国艺术中的主流文化,每一首红色音乐艺术作品所蕴藏的文化艺术内涵应在新时期展现出更加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引路人,音乐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在高校民族器乐课程中融入并弘扬传承红色音乐文化元素,始终坚持以红色革命文化为核心,以民族音乐艺术为载体,传承与发扬红色革命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激发高校学子内在爱国激情,使其迸发出民族文化的觉醒意识,坚定其文化自信的使命担当。
        
参考文献:
[1]王岩.红色革命文化的音乐艺术传承与再生思考[J].北方音乐,2018(03):32.
[2]董剑.弘扬红色音乐文化的时代主旋律[N].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引用日期2020-12-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以美启德——民办高校艺术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研究”(2019SJB869)阶段性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