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彬
河北省沧县汪家铺乡施家堤小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能力象征,良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小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以及相关教学的顺利进行。而小学生由于受到自身学识能力的限制,不能从一开始就做到独立完成阅读过程,这就凸显出身为教师的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做出阅读教学指导的重要性。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根据我切身体会积累的经验,我对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产生了更多的认识,我认为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一、切实加强字词句训练?
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字词句训练是重中之重。文字、词语和句子是文章乃至语言的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字词句的含义,那么也无从谈起理解段落篇章。只有认识、读懂并理解了课文中具体的字词句,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因此,引导学生理解、积累和熟练运用字词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既是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内容,也能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加强字词句训练需要注意三点:第一,教师要将强对课文中生字、生词的把握。不能让生字、生词对学生的阅读理解造成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解决掉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敦促学生课前预习,提前勾画出生字、生词让学生自己查清记牢,然后在阅读教学前进行提问或默写,以加强学生对生字、生词的印象,并直接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的阅读教学中对课文的理解。第二,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把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在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常见词语,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练习中使用,做到学用结合。一些词语的基本用法和句子的基本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可以通过口头造句强化学生对句子的印象,力图做到熟练运用。教师可以在不超纲的情况下,配合词句,适当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基础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用以帮助学生阅读。第三,教师应当在关于一篇文章的阅读教学完毕后,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适量布置专门关于字词句的复习内容,不能单纯依赖大量重复的课后练习增加学生负担,使学生降低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独创一些练习,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来组织所需要的句子,还应该注意与前面第一点相结合,为下一篇课文的阅读做准备,形成预习——掌握——复习——再预习的良性循环。学生只有牢固掌握了文章构成最基本的字词句,才能以此为基础进行下一步的深层次阅读,如果基础不牢靠,就会严重影响到对文章的理解,这样后面的阅读教学也只能事倍功半。?
二、重视朗读训练?
在各种新式教学风行的今天,有很多人认为,传统的朗读训练既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又对学生理解课文没有太多实际的意义,所以语文课堂教学已经无需再重视朗读训练。这种观点可以说是大错特错。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使学生达到听说读写能力的统一提高,朗读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初步获得情感体验,并能够直观地感受语言的优美,极大地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层阅读。
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首先通过之前字词句训练中的预习步骤,使学生做到随文识字,可以咬准字音,完整读句子,并逐步依照标点句读,做到连贯通读全文。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为学生进行示范性朗读。在范读过程中教师要把握节奏的轻重缓急,带领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里,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第二,示范性朗读后,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依照自己的语气节奏练习朗读。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加强学生同文本间的对话沟通,但并不代表每个词句都要平均用力,如果学生不能正确把握在重点词句、段落所用的情感、语气,就需要教师指点并再次示范。这有助于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第三,在学生可以自己较完美地达成流利而有感情的朗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通过对话交流丰富朗读课文的立体感。比如如果课文中有对话场景,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交换角色,使学生置身课文情境,得以设身处地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心境,以此加深对人物、对情节的理解。如果课文中没有对话场景,教师可以自主设计创造符合文章主旨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朗读课文,进一步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这些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朗读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表达情感的愿望,教师在这种基础上分析讲解课文,自然事半功倍。朗读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收到预期效果的,教师指导学生要贵在坚持。?
三、充分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也许有人会质疑学生才教学的对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理应以学生为主体才对,这种理解本质上没有错误,但是要考虑到教学的对象是各方面能力和素质都没有成型的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还比较低,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引导的作用。新大纲十分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指出: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可见只有教师致力于“导”,学生才能依照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最终达到能够自主阅读的目标。?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这也是为人师者应当特别注意的两个方面。第一,教师要时刻不忘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决定着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对文本的感悟和把握能力是指导学生阅读的保障。但是教师的素养和能力并非天生具备,而且随着时代进步和教学环境的变化,对于教师素养和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所以如果教师想充分发挥对学生的主导作用,就必须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语文教师更不能离开书本,要终身学习,热爱阅读。第二,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堂阅读能力时要着重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能始终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其中,并树立起坚定的阅读信心。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激励评价,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进取心,还能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此外,传统教学形式枯燥,阅读方法单一,往往是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的根源,所以多种阅读方式和方法的运用,给学生以新鲜的课堂体验,可以使学生容易被教师带动、吸引,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增强语文能力的最根本环节,总之,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有重点、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字词句、朗读和有效写作等方面的训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持之以恒,自然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