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娜
山东省昌邑市卜庄镇夏店学校
摘要:自主合作的探究式教学是初中物理课程改革中的一大特色,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讨论为前提,结合日常生活实例,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能够自由展示自己的思路,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巩固,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本文以笔者获得昌邑市初中物理学段优质课一等奖为基础,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实验器材生活化,自制物理教具,尝试进行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的合作探究式教学设计并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实践应用,取得了一致好评。
关键词:物体的浮沉条件、合作探究、实验器材生活化
1 设计思想
本课采用问题链模式,结合探究实验层层问题引导,鼓励学生展示想法,结合盐水孵鸡蛋实验、造船比赛实验、自制潜水艇等提出问题,收集反馈信息,讲解原理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2 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引导学生结合二力平衡的知识,能分析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盐水浮鸡蛋”实验,让学生知道从密度的角度分析物体的浮沉。
3 通过合作完成“造船比赛”、观察“潜水艇”“热气球”模型,能解释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使学生经历小组合作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3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 教学过程分析
4.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展示图片:
问题: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为什么物体表现出来的浮沉情况却不同?
活动1【演示】 将不同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观察现象。
问题:你能说出它们的浮沉情况吗?
活动2【总结】塑料球上浮,最终漂浮; 苹果悬浮; 小铁块下沉
过渡: 物体要实现不同的浮沉状态,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4.2 讲授新课
任务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活动1【讲授】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57页物体的浮沉条件。
问题:以塑料球为例,塑料球松手后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上浮的过程塑料球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是否收到平衡力的作用?如果不是平衡力那么哪一个力更大?
总结得出:
当F浮>G物时,物体上浮。
问题挖掘:那悬浮的时候受力情况如何?下沉呢?
最终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
当F浮>G物 时,物体上浮。当F浮=G物 时,物体悬浮。当F浮<G物 时,物体下沉。
问题继续深入:上浮的塑料球最终会漂浮在水面上,那么漂浮的塑料球受力情况是怎样的?
鼓励学生表达:当物体漂浮时 F浮=G物。
过渡:通过同学们的积极探索,我们从受力分析的角度得出了物体的浮沉条件,我们是否还能从其他方面来描述物体的浮沉呢?
活动2【实验】合作探究:盐水浮鸡蛋
问题:鸡蛋放入水中,松手后鸡蛋下沉到了烧杯底部,如果要让鸡蛋浮起来,你有办法吗?
小组讨论后动手试试吧。
4.3 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
浮沉状态 受力分析 密度分析
上浮: F浮>G物 ρ液>ρ物
悬浮: F浮=G物 ρ液>ρ物
下沉: F浮<G物 ρ液>ρ物
漂浮: F浮=G物 ρ液>ρ物
追问: 由此可知,我们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分析物体的浮沉?
总结:从受力分析和密度两方面进行浮沉条件的总结。
4.3 浮力的应用
过渡:掌握了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你能举例说明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吗?(答案预设:轮船、帆船、潜水艇)
问题:轮船使用钢铁等金属材料制造而成,密度远大于水,那么轮船是如何实现漂浮的?
活动1【合作探究】“造船比赛”——使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
【评价设计】鼓励小组同学主动举手,并展示和分享操作方法。
知识迁移:轮船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船体做成空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浮力增大,实现漂浮。介绍排水量。
活动2【演示】观察“潜水艇”模型的工作过程
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浮沉。
活动3【演示】观察“热气球”升空
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热气球、飞艇减小内部空气密度,从而使浮力大于重力,实现升空。
5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