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霞飞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中心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当今主要推进的课程项目,它旨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因此,我园秉承“润泽生命 倾听花开”的教育理念,把“游戏”贯穿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中。本文将以一日活动的具体实践为例,探讨如何将课程游戏化精神渗透到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以此给予幼儿更多自主活动机会,形成科学的一日活动流程。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一日生活
一、课程游戏化,助推教师三观改变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指把幼儿的教育目标、内容、要求融到游戏中。课程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陈鹤琴先生指出:“学前教育可以用游戏二字来概括,游戏是幼儿与生俱来就喜欢的”[1]。最近几年,全国幼儿园也都在推行自主性游戏、区域游戏以及现如今正在推行的课程游戏化,与传统的说教式教育不同,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能够更加的吸引幼儿的兴趣,从一开始就令幼儿保持高度的兴奋,在游戏化课程的过程中,幼儿也在游戏中获得成长与经验,这就是最成功的教育方式。[2]在这过程中,对儿童发展和教师作用的认识有根本性转变,教师应该能够从内心认同“儿童在前、教师在后”, 这就需要在此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以及主动性,才能真正让课程游戏化落地生根。
二、课程游戏化,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一)跟从年龄特点 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幼儿通过游戏习得经验,充满趣味性的游戏总是深得幼儿的喜爱。而课程游戏化,就是将教学内容渗透进游戏中,让幼儿通过体验游戏、操作材料,发挥自我想象力。这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数概念对中班幼儿来说是较为抽象的,因此结合课程游戏化理念,将数概念融入数学区域,让幼儿到走廊上玩一玩“找数字”的游戏,并用表征记录下它的作用,如在理发店找到的数字“6”,表示剪发需要6元;还将数概念结合电话号码,利用图形代码进行破译电话号码,增加同伴间的核对、实践拨打等游戏,从幼儿生活出发,让幼儿在看看、说说、玩玩中感受数概念,在游戏中不断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与社会交往能力。
(二)善于观察发现 促进思维发展
幼儿是天生的探索家和科学家,他们对一切充满着好奇心。教师可以在一日活动或教室中渗透未知元素,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并利用分享交流环节,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表现,锻炼幼儿语言和思维能力发展。
(三)不同游戏体验 培养良好品质
不同教学内容的融入,让我们的游戏多元而具有教育意义。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体验“观察者”的快乐、感受“理发师”的专业、品尝“失败者”的滋味等等,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成功失败,都蕴含在游戏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和乐观积极的态度;通过游戏后分享交流,孩子们可以相互聆听对方的思维,从而学习对方身上优秀的游戏品质。
三、课程游戏化 点亮一日活动内容
(一)跟随幼儿兴趣 寻找课程方向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倾听与观察,及时捕捉和分析幼儿的行为表现,从而对幼儿的世界有新的认识。不仅通过幼儿在园活动,还可以透过家庭活动看到每一个幼儿的兴趣点和生长点。从幼儿生活出发,追随幼儿兴趣点,生发游戏化课程,才能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才能真正落实“游戏精神”。例如,在一次班级区域游戏时段,孩子们在自然角发现了一株同伴带来的农作物,“这是什么?”“这是稻子!就是我们吃的米!”“这好像有点像小麦。”于是围绕植物是“麦子”还是“稻子”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于是,我们以此为幼儿的兴趣点,将讨论搬进了课堂,将幼儿的兴趣点带到高潮,围绕这株农作物他们有着无数的好奇与疑问,之后带着孩子开展系列调查、观察、实践活动,以此对小麦的生长过程、营养价值与用途展开深入探究。通过调查活动,幼儿了解到麦的不同种类,从品种上,有大麦、小麦、黑麦等,从种植时间上,还可以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为了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幼儿在自然角和户外农场进行小麦种植,参与种植、对比观察记录,幼儿在其中了解水培和土培小麦的异同,感受户外和室内种植小麦的区别,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坚持对其进行一学期的长期观察。伴随幼儿的兴趣与各种游戏的推进,幼儿的观察记录能力、科学探索能力以及劳动能力都得到一定发展。
(二)教师因材施教 关注个体差异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
教师在开展游戏化课程的过程中,都会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使用《指南》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能从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出发,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要教师理解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差异性,不可用一把尺衡量每一个孩子,也就决定不能用一种材料交给每一个孩子操作,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分析,对不同的幼儿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级在设置班级区域游戏时,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星级材料的投放,引导幼儿根据自身能力和水平选择对应星级的材料。并能在游戏后分享交流中,鼓励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表达,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增加与同伴的互动,适当挑战难度再高一些的游戏材料,不断促进自身游戏水平的发展,收获游戏愉悦感和成功感。
(三)游戏环境打造 助推幼儿成长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要求教师真正做到以儿童为中心,为儿童创设多元丰富的游戏体验,让幼儿真正做到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区域活动是为幼儿游戏的重要场所之一,孩子们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获得经验,提升游戏与学习品质。我们不再让幼儿变成被安排、被活动的角色,而是努力倾听幼儿,让幼儿参与到区域的每一个角落。比如,班级在创设植物角时,我们走近幼儿,种什么?怎么种?用哪种培育方式?种植后谁照顾?观察中发现植物枯萎,剖析原因、提出解决策略、实践救助......幼儿在思考、讨论、分工、猜想、实践种植中,不断提高科学探索能力、不断培养良好科学品质。科探区同样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深度学习的场所,绘本《曹冲称象》给予了幼儿游戏灵感 ,利用纸杯、石头、备课等,也在科探区进行浮力称游戏,抓住这一亮点,提供棒冰棍、小木棒、胶水等材料,引导幼儿在浮力称基础上,继续探索水的浮力,尝试制作浮力船,低结构材料激发了幼儿创作与探索的欲望,一次两次三次的不断尝试,一次两次三次的不断修改调整,幼儿在这其中实现了创作的自由与深度的学习。
户外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小型的社会学习环境,促进幼儿的体能发展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在我园中大班户外游戏中,其中包括10分钟的户外大体能与30分钟自主游戏,真正让幼儿参与到器械摆放、玩法讨论中去。在大体能中,幼儿提前规划路线,在户外进行体能大循环,钻、爬、跨、跳,幼儿体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自主游戏中,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组合,小花亭里美轮美奂的舞蹈、交通体验场里酣畅淋漓的骑行,都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参与者。除此之外,为了让户外活动更加多元有趣,我们还加入“游戏集市”,各班2名“小老板”带上两种自然材料来到户外进行游戏,或用石头、贝壳拼小人,或用松果、树枝做房子,孩子在拼搭与交谈中感受自然带来的“野趣”,体验不一样的户外游戏。
(四)生活环节改变 倾听幼儿心声
除了课堂教学和区域游戏,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应当努力倾听幼儿心声,让幼儿更多的参与进来。我班从小班入园起,就让幼儿进行自主点心,区域时间内可以自主选择任意时间进行点心就餐,给予幼儿自由选择的权利;点名环节由传统教师点名转为幼儿“小老师”点名和自主签到两种形式,让原本枯燥不起眼的点名环节也变得有趣灵动;教室内的各种公约与规则,都由幼儿讨论、表征、张贴,并制作成可替换式,可以根据幼儿需要或班级情况进行相应调整,真正做到环境为儿童服务;游戏故事的记录,幼儿可以自由安排在餐后、午睡后、放学前等过渡环节,自主安排时间,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这样灵活宽松的氛围中,幼儿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四、课程游戏化 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课程游戏化进行的过程中,有一些收获,也有一些感悟,我们应当在课程游戏化的助推下,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一)提升观察能力
观察是师幼交流之始,是课程调整之源。教师观察能力的提升是有效推动课程建设的必要前提。教师应当增强观察意识,制定观察计划,带着目的区观察某个幼儿或某个现象。这样带有目的性的观察才能让原本零散、琐碎的信息变得清晰明朗,教师才能根据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后期有效支持[3]。结合学校的各类观察类园本培训活动,拜读优秀教师的观察记录表,不断提高幼儿行为观察解读能力;充分利用每一天的区域活动时间,坚持进行日常观察记录,及时分析幼儿行为,提供适宜支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观察能力。
(二)关注幼儿需求
教师在课堂教学或区域游戏中经常会为了活动或游戏的效果而忽略了幼儿的需要与感受。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教师还是应该多蹲下身子,仔细倾听幼儿心声,关注幼儿真正需求,多给幼儿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从而通过材料投放、环境创设、有效指导等方法促进幼儿的真发展。
(三)卷入多类资源
幼儿的成长绝不局限于学校,它还属于家庭、社区与社会。课程游戏化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卷入家庭与社区资源,让课程内容更丰满多元。如在开展《勇敢的龙虎娃》主题中,我们邀请做护士的孩子妈妈进园,开展“冬季保健小知识”课堂,新鲜的“老师”、新鲜的内容、新鲜的形式,孩子们既了解了冬季知识,也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游戏体验;如在开展乐享重阳活动中,幼儿前往超市为敬老院老人们选购生活物品,与社区资源结合,在实践中,让幼儿了解重阳节敬老爱老的真正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教师应当努力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多观察、多倾听,让游戏精神贯穿幼儿教育始终,让幼儿在充满趣味性和游戏性的环境中学习。相信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课程游戏化会以一种势不可挡之势席卷幼儿教育,同时也期待在课程游戏化的发展过程中,幼儿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林平.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J]. 学周刊,2016(02):170-171.
[2]沈天仪. 领悟·透析·实践—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初探[J]. 华夏教师,2017(09):74-75.
[3]谢梦怡、张新立. 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提升策略—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院报(10):1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