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促进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第6期   作者:刘海琴
[导读]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
     刘海琴
     深圳市光明区明安幼儿园 518107

     [摘要]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据调查显示:50%~60%的幼儿在刚刚进入小学后,不能立即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例如:学习环境、作息时间、被动学习、人际关系、集体意识、教师授课方式等等。此类现象如不能及时解决,持续下去会衍生到心理上产生紧张、退缩、厌学、孤僻、焦虑或羡妒及攻击性行为等偏差。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分析如何家园共育促进幼小衔接,并提出对策,有利于为幼儿教师、家长更有效的帮助幼儿过渡幼升小的生活。
[关键词]习惯培养   幼小衔接   家园合作


一、家园共育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分别提出了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末期的教育目标,提出幼儿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教育建议部分还列举了一些能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这对幼儿教师和家长如何帮助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提供了很多策略。因此,如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幼儿教师和家长必须要掌握的方式方法。
二、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现状分析
(一)幼儿园与小学缺乏衔接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都需考虑的问题,但在我国,长期以来,幼小衔接只是幼儿园单方面在过渡。从理论上说,幼小衔接工作是从幼儿入园就开始的,包括生活技能,行为习惯,知识类的学习等。幼儿从进入小班就应开始为小学在做准备了,但大部分的幼儿园,主要还是在大班才开展一些具有幼小衔接针对性的活动。
(二)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主要差异
1.作息时间的差异
     幼儿园和小学两者之间的差异很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对自由,家长需要根据自己幼儿的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灵活安排,而且,幼儿园会在午间安排幼儿午睡;小学的作息时间则要求比较严格,课时安排相对紧凑。
2.学习方法的差异
     幼儿园教学以趣味性、游戏性为主,把知识点贯穿到游戏中,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教学则是规范的课堂教学,着重于读、写、算等基本技能的学习,需要认真刻苦努力才能完成。
3.生活环境的差异
     幼儿园教室布置有生活家、活动角,内容丰富美观,富有儿童情趣;而小学为避免学生上课分心,在教室布置上相对简单单一,对幼儿缺乏吸引力。
4.师生关系的差异
     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和保育员会像家长一样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与幼儿之间有着关爱亲密的家人关系;在小学,老师的主要工作是教育教学,对幼儿的生活起居关心得相对要少些。
     幼儿园与小学差异大,从幼儿园到小学,意味着从一个学段转入另一个学段。对于幼儿来说跨度较大,幼儿需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如全新的人际环境,新的交往方式、新的知识技能学习等。如幼儿园只注重一些形式上的活动,仅仅把幼小衔接停留在表面,很难真正的帮助幼儿为进入小学做准备。只有家园达成共识,让家长充分重视并认可,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才事半功倍。
三、家园共育促进幼小衔接的实践对策
(一)指导家长通过观察了解幼儿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幼儿的个体发展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提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名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家长观察并了解幼儿本身,让家长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对幼儿建立合理期望,从而扼制许多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家教方式。
1.通过生活了解幼儿
     日常生活是家长了解幼儿的最基本的途径,幼儿的内心常常会无意识地流露出来,比如幼儿对今天老师给他的小五角星会喜形于色,到家后马上贴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说明幼儿有成功的需求。对此,家长应充分给予肯定,让幼儿有成功的体验。
    幼儿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随之产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需要有倾诉对象。家长即使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抽空与幼儿互相交流,倾听幼儿的心声,解除他们的疑虑,适时地加以引导。在倾听幼儿诉说的过程中,家长可更进一步、更深入地了解幼儿。
2.通过游戏了解幼儿
     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交流平台,幼儿可以从游戏中得到的启发是一般教育所不能给予的。游戏中所需要的道具很简单,毛巾、椅子、一张白纸,玩的方法和发明是幼儿天生具备的,只要给他们时间和游戏的平台,他们可以玩出各种新花样。幼儿在游戏中无拘无束,其个性特点在游戏中暴露无遗,因此,游戏是家长了解幼儿的最重要的途径。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家长可以观察到幼儿是喜欢独自一人游戏,还是喜欢和邻居小朋友一起游戏,从而反映其交往的需要。幼儿喜欢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主角,还是配角,是“爸爸”,还是“宝宝”,这些角色游戏的内容可反映幼儿对安全需要的情况。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使用哪些材料,是用买来的现成玩具做材料,还是利用废旧物品做材料,从而反映幼儿创造的需要。通过了解到的情况,家长可进行及时的教育,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的同时也激发幼儿不同的学习能力。
(二)幼儿习惯培养促进幼小衔接
1.教师布置亲子活动培养幼儿学习习惯
     在园幼儿教师会通过布置各类作业单,培养幼儿独立完成的好习惯。区域活动时作业单由幼儿在园完成,亲子作业由家长在家指导,完成后将其回收,呈现于班级主题墙中,这对幼儿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幼儿通过认真独立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不仅能培养幼儿前书写能力,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还能养成学习活动时集中精力聆听、爱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2.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独立处理琐事的习惯
     教师培养幼儿独立处理琐事的习惯时,更多是培养幼儿独立的能力,如家长会前由幼儿自制邀请函、分组讨论并由幼儿布置场地,让幼儿真正参与家长会的筹划,同时家长在家也需要多放手让幼儿自己完成一些事情,如睡前自己整理好书包,自己独立穿衣裤、起床后自己收拾被褥,外出郊游前让幼儿准备相关物品,还要锻炼幼儿整理书桌,整理小书包、文具的能力。家长可以适当地运用表扬与肯定来鼓励幼儿,以此增强幼儿自信心,从而培养幼儿独立的能力。
      当教师提供策略,指导家长通过参与幼儿园有计划、有目的的相应活动,如家长会、家长沙龙、家长助教、幼儿园大型活动等其他家长学校课程,家长不仅能了解到幼儿的真正需求,还能和幼儿共同学习。通过这些渠道能帮助家长了解到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传递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还能指引家长需要努力的方向,从而获得高质量互动的家园关系。因此,这对幼儿教师的能力与家长的配合有很高的要求。在园期间幼儿教师需合理设置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使用合适的评价,让家长正确认识幼小衔接的真正内涵,尊重幼儿的学习规律,从而实施家园共育,只有当家园配合做到无缝对接并持之以恒后,才能使幼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获得全面协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2
[2]张静 《幼儿衔接课程指引》(上册、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9
[3]郭文英《架起家园共育的彩虹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