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不可思议”:感受童话奇妙的切入点——以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的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第6期   作者:李洋
[导读] 童话不仅运用了拟人与夸张的修辞,设置了紧凑的情节
        李洋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摘要:
   童话不仅运用了拟人与夸张的修辞,设置了紧凑的情节,富有浓厚的趣味性,还在对比中突出人物的形象,弘扬真善美的主题。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情景描写、情节变化、人物形象的不可思议之处,去感受童话的奇妙;在想象练笔中,创造不可思议的场景,表现童话的奇妙。
关键词:童话 奇妙 感悟 不可思议

        童话不仅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也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统编版语文教材编入了大量的童话体裁的课文,设置了多个童话单元,又为每个童话单元赋予了不同的语文要素的目标。其中,统编版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也是童话教学单元,主要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感受童话的奇妙”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喜爱童话,还能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培养儿童想象力,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受到真善美的教育。下面,作者结合《巨人的花园》的具体教学案例,谈一谈如何引导学生读懂童话中“不可思议”之处,深入“感受童话的奇妙”。
一、品读修辞的不可思议,感受童话的奇妙
        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讲述着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在童话中无论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生物,还是无生命的事物,都可以像人一样自由活动、自主表达、抒发情感等,这是作者运用的拟人手法。其中语言的夸张主要表现在作者适当对描写对象的夸大或适当的缩小,以凸显事物特点。随着四年级学生阅历的增加与心理的成熟,往往会思考这些与现实生活相比,不可思议的内容。在教学童话时,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指导学生去品读童话语言表达的不可思议之处,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童话语言的特点。
        如:教学《巨人的花园》第7自然段,教师让学生交流自己认为课文中不可思议的地方。在学生交流基础上,教师抓住“小鸟不肯在他的花园里唱歌……高兴的只有雪和霜两位……”等语句,引导学生读悟这些与生活实际不相符的情景,体会出童话采用的拟人与夸张的修辞手法。教师小结并指出在童话中,一切事物都了生命,都能像人一样思考问题、表达情感了,这是童话故事“不可思议”地方,就是童话的奇妙之处。     
        从上面案例可以看出,教师以贴合儿童思维方式的教学问题“谈谈不可思议的地方”为任务导向,引导学生品悟童话语言,读懂童话语言的修辞方法,体会童话故事有“童话式”的语言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童话语言的精华,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品读场景的不可思议,感受童话的奇妙
        童话的语言生动形象,描写场景的画面感非常强。在童话中,作者往往描写了一个又一个奇妙的场景,有的是神奇的景色,有的是奇妙的对话,还有的是盛大的活动场景。这些都有超出常人想象的不可思议的地方。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童话中每一个不可思议的场景,围绕着“不可思议”,构建交流的话题,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句交流自己的收获。再恰当地创设语言文字训练的活动,在感受童话的奇妙中,提升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如:教学《巨人的花园》时,教师先出示课文中插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观察图画,交流自己发现图上有哪些不可思议的地方。

再指导学生读懂巨人的大脚与孩子的身高,花草的大小与孩子的身高,均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这就是童话的奇妙之处。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在童话找其他不可思议的场景,在交流中品读童话中场景的奇妙。
        上面教学案例中,教师注重从指导儿童欣赏课文精美插图开始,引导学生读懂图画中秘密,揭示插图中表现的不可思议之处,建立学生对童话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激发了学生探索童话中不可思议的场景的兴趣,体会童话的奇妙。
三、品读情节的不可思议,感受童话的奇妙
    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是童话故事的魅力之一。童话中人物在不可思议的经历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情节。四年级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尚有一定的难度,只能从不断变化的场景初步感知情节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教学中不应强调“情节”的概念,而应重点指导学生读悟故事中不可思议的场景的变化,体会事情发展的不可思议。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前后变化,读懂变化中的不可思议,在变化中感受童话的魅力,体会童话的奇妙。
         如:教学《巨人的花园》时,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课文中的不可思议的场景时,在黑板上逐渐板书出课文情节发展的基本过程。在学习第2自然段时,相机板书:美丽的春天;在学习第7自然段的场景时,相机板书:寒冷的冬天……最后,形成了“无私:留住孩子—美丽的春天;自私:赶走孩子—寒冷的冬天”的板书。教师再引导学生发现不可思议的是:花园前后发生的快速变化与巨人的态度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上面的案例中,教师从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中多个不可思议的场景开始,前后勾联对比,体会发生巨大变化的真正原因,读懂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巨大的变化中感受跌宕起伏的情节,体会情节发展的不可思议,感悟童话的奇妙之处。
四、品读人物的不可思议,感受童话的奇妙
        童话是用儿童最喜欢的表达方式,传递着真善美,引导儿童认识周围的世界,让儿童懂得爱与感恩。童话中人物往往是真善美的化身,即使描写了丑的形象,也是为了突出具有真善美的人物形象。为了表达真善美的主题,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在快速发展的情节中,让人物也快速转变与成长。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扣童话中写人物的语段,或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或前后对比,揣摩语言,让学生读懂童话人物变化的不可思议之处,体会人物形象的真善美。
        如:教学《巨人的花园》,教师先抓住巨人的语言与神态描写,引导学生感受巨人醒悟前的冷酷、无情,再引导学生想象巨人是怎么想的,指导学生读出巨人的冷酷与无情,感受巨人的自私。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巨人醒悟后的句子,再感受巨人的无私。在对比中,引导学生感受巨人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让人深感意外,从而体会童话的奇妙。
        一个人性格的变化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是经过艺术的处理,童话中人物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就是童话中人物的不可思议之处。上面案例中的教师就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巨人在短短的时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从变化中体会不可思议,从变化中体会童话的奇妙。
        综上所述,在教学童话时,教师应从学生认知特点和童话文体特点出发,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场景描写、情节变化、人物形象的不可思议之处,去感受童话的奇妙,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戴红稳、朱芷莹.童话阅读能力的整体关照 [J].广西教育,2021,(02).
        [2]镇洁.统编教材童话故事教学策略新探[J].语文教学通讯,202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