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因幼小衔接工作产生的家园矛盾及解决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第6期   作者:王熙吕
[导读]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于幼小衔接的问题上幼儿园及家长双方各有立场
        王熙吕
        深圳市光明区明安幼儿园 518107
        【摘要】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于幼小衔接的问题上幼儿园及家长双方各有立场,因此导致幼小衔接问题始终成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主要矛盾,学前期幼儿如何与小学阶段顺利衔接,家长掌握正确的育儿观念尤为重要,同时此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对幼儿园的正常运转及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巨大考验。本文以幼小衔接工作产生的家园矛盾为切入点,深入研究、探讨其根本原因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家长;幼小衔接;家园矛盾;解决策略
一、家园“幼小衔接”问题的意义和背景
          幼小衔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幼小衔接课程指针对幼儿即将步入小学时,幼儿园为幼儿设计的,使幼儿更快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的一些内容;广义的幼小衔接内容是指从幼儿进入幼儿园开始,一直延续到小学一年级的所有教育内容。[1]本文中的幼小衔接主要指幼儿在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阶段之间进行的连接和过渡。[2]。关于幼小衔接的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第三条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家园“幼小衔接”问题冲突的根源
        (一)家长对幼小衔接存在认识误区
        1.家长的对幼小衔接认识存在误区,参与度不高,自我定位存在误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家庭也是孩子成长的主要场所,部分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及幼儿园的事,参与的自我效能感较低[3],家长只是教师及学校的配合者,错误地认为在幼儿即将跨入义务教育阶段时,幼儿园会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失去了家长在幼小衔接阶段的主动地位,忽略除了知识以外的其他能力的培养,如:独立性、适应性等,因此不仅错过了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机,还让孩子在此阶段下了在今后学习中许多不好的行为习惯。
        2.家长忽略能力培养,过度在乎知识灌输
        张田若先生曾说过:“学习是学生的一项脑力劳动,通过脑力劳动来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也就是自学。所以,在孩子即将进入小学,掌握自学能力比知识重要,然而家长们最担心的却是与幼儿园相比,小学繁重的课业。尤其近几年由于各种课外辅导班的兴起,对小学知识内容难易程度的不断过分宣传和渲染,使得家长们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前忧心忡忡焦虑不已。在这种背景下,家长们会要求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小学的“认知教育”,或者会通过向课外辅导班等教育机构寻求帮助,以求慰藉,但不论结果如何,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就此埋下伏笔。
3.家长压力过大
        自1979年深圳被中央划为“第一批”经济特区开始,作为一线城市,深圳一直在我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经济角色,这是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在深圳的这片土地上奉献着的青春与汗水换来的硕果。中国经济腾飞的今天,“深圳速度”也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一同成长,随着深圳成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身在深圳的青年们则有了更多机会,而与机会相伴的,是这些青年身上负担了更多的压力。反观我们的幼儿家长,大部分都是一个又一个深圳青年的缩影,想要跟上“深圳速度”,其中的艰辛与不易是不言而喻的。家长们除了自己要不停地进步跟上“深圳速度”,还要想方设法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此基础上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及要求难免有失科学性。因此,适当疏导家长压力,引导家长目光放长远并建立进行科学有效的育儿观念,也成为家园沟通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幼儿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完善,各方面能力欠缺
        1.教师对家长缺乏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
        家长与家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受文化背景、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每个家长对幼儿的期望不同,对幼小衔接的理解、诉求也存在个体差异。大部分家长获取有用的育儿信息也源自教师,因此,在实践中,当家长的困惑无法获得教师的专业指导,教师也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引领家长,导致家长无法获取科学的“幼小衔接”知识,对教师认同感不够。
        2.教师与家长对彼此“幼小衔接”工作的行为预期不同
        行为预期是指人们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行为或反应产生期待和预判[4]。魏艺萍的研究中指出,家长对幼儿园存在着教育理念、方法、环境设备、内容等方面的需求[5]。而对于教师而言,家长应该配合幼儿园完成一些科学的教养方式。就幼小衔接为例,目前存在的幼小衔接相关指导课程是无数教育学者从理论、实践中经过长年的跟踪试验进行加工锤炼而得,其中包含了《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是科学的权威存在;而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很难从各种渠道了解到专业的真正的相关知识,所以在面对“幼小衔接”时,自然而然的代入了“想当然”但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思想及教育方式,如:灌输知识、强制书写等。家长与教师的行为及认知无法相互传递相互理解,导致沟通陷入不良的无效循环。
        3.幼儿教师成长参差不齐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的幼儿教育从发展至今,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针对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从幼儿园单向主体时期(1949-1988),幼儿园与小学双向执行主体时期(1989-2009),多元利益相关者执行主体时期(2010至今),因此,虽然在过去的时间李幼儿教师入行门槛较低,但近年来随着国家的政策的改变幼儿教师的整体水平还是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不过其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专业化水平起点较低、教师职业素养不高、教师疏于科研研究[6]等等。其中部分教师能够随着国家的教育大潮努力学习节节攀升,但也不乏一些教师缺乏学习的自主能力,直至今日无法跟上教育的时代潮流掌握“幼小衔接”的教育先机。
三、因“幼小衔接”所产生的家园冲突解决策略
(一)建立家园“幼小衔接”共同愿景
1.畅通家园沟通的网络
    教师与家长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积极了解,善于沟通,是有效规避家园矛盾的重要且主要手段之一。针对“幼小衔接”问题,幼儿教师需及时与家长沟通,主要分为线上沟通(如:微信、微信群、电话沟通等),线下沟通(如:家长委员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及信息公开化,把幼儿园的各项信息在家长面前做到透明化,增加家长对幼儿园的了解增强家长对教师的信任。
2.教师与家长相互理解彼此心态及行为,建立良好师友关系
    对于幼儿来说幼小衔接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家长及教师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此过程中会面对诸多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时只有携手共进,相互理解,打通壁垒,统一战线,向着同一个方向努力。教师要学着理解家长在孩子成长路上的焦虑与不安、对专业知识的匮乏;也让家长体会到教师的专业明白老师的努力,对“幼小衔接”问题的专业及科学指导。
(二)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
        目前,幼儿教师因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水平不高,在家长之中很难建立专业地位。因此幼儿教师需不断进行专业知识的深度学习,巩固专业地位。针对幼小衔接问题时,与家长共同探讨、传授专业的“幼小衔接”知识,适时的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指导,引导家长为幼儿创设允许幼儿“缓慢”成长的舒适环境。
        幼小衔接时期,培养幼儿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幼儿园要与家长一起去关注幼儿的精神和心理。解决“幼小衔接”导致的家园矛盾,为幼儿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静,幼小衔接课程指引[M].北京师范大学:张静,2019.4:前言
2.方生桃,幼小衔接对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贡献分析[A];学周刊,2021.2,第5期:173
3. 段蓉,幼小衔接中家长参与存在的问题[J];教育;2009年1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