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敏钻
广州市增城区中新中学
[内容摘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个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位有温度的班主任,如果发现学生的问题源于家庭教育,则应该积极主动地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他们找出矛盾的根源,从而走出困境。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正面管教,尊重,沟通
一、父母教养方式
家长教养方式是指家长在教育抚养子女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它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受到父母的关系、文化素质、职业与收入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心理学家鲍姆令德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四种类型。
权威型的父母民主意识比较强,能努力“看见”孩子的需求,以合理、民主,而非盛气凌人的方式去引导孩子。专制型的父母,经常按照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会给孩子提出很多要求,制定很多规则,并强迫孩子严格遵守。溺爱型的父母眼中,孩子是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少,对孩子的限制也很少,是一种放纵式的教养方式。忽视型的教养方式,一般是父母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所以就很难觉察到孩子各种内在的需求,对孩子针对性的养育和指导也就谈不上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不可替代的教师,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个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代替不了其第一教育的地位。但是,往往容易当局者迷,很多父母可能看不到自己教养方式的缺陷,不能有效地解决与孩子的冲突。作为一位有温度的班主任,如果发现学生的问题源于家庭教育,则应该积极主动地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来为他们找出矛盾的根源,走出困境。
二、事例陈述
小娜,高一学生,刚开学时对班级的事情表现得主动积极,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发现她经常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内心较为悲观孤独。每到周末放假,作为住校生的她总是在学校拖沓很久,到了不得已的时候才回家。经了解,小娜是在逃避与母亲的相处。小娜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周末才回家。平时都是由母亲负责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小娜认为母亲对她过于严厉苛刻,跟对弟妹和蔼亲切的态度截然不同,让她打心里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因此时常处于焦虑自责中。极度的不自信反作用于她的人际交往中。
小娜非常乐意和老师交谈,愿意向老师吐露她的真实心声。可见她很渴望摆脱这种困境,但是当我提出和她母亲联系时,她表现得较为恐惧痛苦,她认为母亲不但不会有有所改变的,甚至会对她加以指责。
后来通过多次和这对母女进行长谈与调和后,小娜的状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学校里也交到新朋友。特别是她看到父母的聊天记录里提到“小娜会越来越好的”,她内心充满了欢喜与被信任。小娜母亲经过老师的沟通与开导后,自己也进行了反思,对孩子多了些耐心,并惊喜地发现自己作出改变后小娜也悄悄地向着她期盼的方向发展,母女关系也是舒缓了很多,对此感到满心欣慰。
三、分析主要原因,找出对策
传统的管教方式关注的是教给孩子不要做什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采取惩罚,然而惩罚确实能立竿见影,但经常是治标不治本。正面管教关注问题的解决。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娇纵的教育方法。它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重新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善而坚定地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因为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是有其错误观念和行为目的,但孩子意识不到,那是隐藏的“密码”,是隐藏在水下的巨大冰川。而大人们要识别出这些不良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改变不良行为。孩子是整个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1、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小娜虽然在高一就读,但是实际年龄未满14岁,同班同学的年龄基本在15、16岁之间。她母亲则认为小娜已经是高中生了,加上小娜在家排行老大,对弟妹要有榜样的作用,所以平时对小娜要求比较高。母亲对她未能自觉主动思考前途与人生感到气愤,“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导致她经常会不自已地谩骂并责罚孩子。事实上,小娜的心智年龄还是一位初中生,对她来说,未来是遥远的,对母亲的强势要求表示不理解,只好以消极懒散的态度敷衍了事。在母亲“高压”管理之下,小娜越发的自卑彷徨。
作为一名学生,人际关系基本都是在同学之间发展起来的,但小娜不论是实际年龄还是心理年龄,都和身边同学不相符。高中生的思维品质比初中生要强,更有主见,对朋友的要求更加高。与其他同学相比,小娜的言行举动略显幼稚。渴望得到同学认可的小娜,选择小心谨慎地和同学们相处。越是小心翼翼,反而越被同学疏离。在家她得不到母亲的认可,在校没有知心好友诉说困惑,小娜在两边的关系中都处于被动,没有归属感,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感,越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小娜承受着超出实际年龄的期许,心理压力大,焦虑不安。对于孩子在成长中产生的缺点,作为老师与家长,首先应该要正视并接受它。孩子正是在生活中不断修正自身的缺点,才成就更好的自己。因此我们要改变固有认知,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每个家长的人生必修课,自己的孩子跟别家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平凡的人,只要是平凡的人就一定会有缺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摆正心态,多给时间与耐心孩子成长,才能更好地关注问题的解决,而不是沉浸在负面情绪中,对孩子做出一些没有意义的谩骂甚至是过度的责罚。
2.尊重孩子的兴趣志向,共同规划人生。
小娜母亲是一位全职妈妈,全家经济来源依靠父亲的工作。小娜父母关系和谐,两人对家庭的分工明确,好强的母亲认为自己肩负着照顾儿女的责任就必须把事情做好。家中有四位孩子,小娜是老大。她信奉教养好第一个孩子,树立好榜样,以后弟妹的教育便能水到渠成的理念,因此对大女儿的要求超乎她实际年龄的承受能力。小娜母亲离职前是一位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很专业,对自己的教养方式充满信心。
专制型的家长有十分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容易忽略子女的需求,常用命令和责难来强迫子女顺从自己的意志。日本的学者诧摩武俊原指出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是支配的、要求服从的,那么生活其中的孩子容易产生无主见,对别人过于依赖与服从,同时又容易产生反抗的心理。
紧张的母女关系在小娜上高中后变得白热化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小娜的母亲对小娜画画的爱好看作是不务正业,玩物丧志的行为,反对她画画。而小娜从小便热爱画画,即使家里没有钱给她上培训班,她自己也会悄悄地上网看与画画相关的视频,从中学习画画的技巧。小娜的爱好不被母亲接纳,母亲甚至多次以禁止画画为威胁让她在学习或生活上做出各种妥协行为。这使得小娜内心感到很痛苦,于是对母亲的其他要求,她采取拖延战术来表达对抗报复的信号。
我在和小娜母亲沟通时,告知她小娜因为对艺术的执着不被认可而产生的失落与难堪已经影响到小娜的心理健康,这位母亲在电话那头也是哽咽的,带有自责和无奈。母亲是爱孩子的,只是选择了孩子不适应的教养方式,结果适得其反。此外,我和她分析利弊,告知她小娜可以把画画变为升学的另一个途径,如果能支持孩子把她的爱好变成职业,这对孩子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小娜母亲最后选择尊重孩子的兴趣志向,主动地和孩子讨论并规划艺考的方向。没有哪个父母不为了孩子而竭尽全力,但最美好的愿望却不一定给孩子带来最好的结果。如果想要真正地了解认识孩子,就应该看到孩子的每个行为其实都是为了寻求价值感、存在感与归属感。孩子是具有主观意识的人,对事情存在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所以一味要求孩子去服从,忽视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可能是表面服从内心反抗的反效果。正所谓“眼睛盯哪里哪里就会生长”,着眼于孩子的优点而不是缺点,由衷地给予鼓励与赞扬,孩子的优点才能得到更好的生长。
3.教师牵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对于小娜的“不思上进”,小娜母亲感到无能为力。她频繁地和女儿沟通,效果不尽人意。孩子表面上唯唯诺诺,举止上却是消极对抗的。这种反复的拉锯战,使得母女的关系越发紧张。小娜的“不配合”,母亲的力不从心,这很大原因归咎于小娜的父母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七岁前跟随外公外婆生活,外公外婆忙于农活,与父母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处于被放养的状态。对于小娜来说,自己是不被关注的留守儿童。七岁后被父母接到身边生活,然而她并未感受到父母对她的爱。她觉得自己在家庭的存在只是为了给弟妹做榜样,是照顾弟妹的帮手。
随着长大,全职母亲对小娜的生活与学业要求越来越多,成绩退步会被批评,成绩进步也不会得到表扬或者鼓励。母亲会给小娜制定很多要求和规则,并不会向孩子解释为何要这样做,命令式地要求小娜按照她的意图去做。以七岁为分界线,小娜从忽视型的教养方式进入到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与父母距离感从一个极端走进另一个极端,但始终未能和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本应该是孩子依赖的对象,但是面对父母的要求不断升级,孩子的内心开始出现怀疑,怀疑父母是不是真的爱自己。慢慢地孩子开始对父母失去信心,不愿意跟父母沟通,与父母的关系变得冷漠。冷漠疏离的亲子关系,把沟通的方式隔断,更不要指望孩子能接受父母的建议,纠正错误的行为。因此家长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塑造易于亲近的受人尊重的父母形象,而不是高高在上难以沟通的姿态。
小娜已经对与母亲沟通产生一种本能式的畏惧,面对面沟通很难达到打开心扉的效果。于是我让小娜通过写信的方式踏出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第一步,让母亲看到她在成长路上的窘境。另一方面,我建议小娜母亲多阅读正面管教的书籍,改变目前专制型的教养方式,“蹲下身”和小娜沟通,换位思考并用心感受这位长期得到不到重视的孩子的内心。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具有显着的影响。有研究表明,父母对少年孩子采取“惩罚与严厉”或“过分干涉”教养方式,都会不同程度地阻碍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因此,我们对待孩子不严厉也不骄纵,让孩子在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等优秀品质,能更好地学会自立于社会的本领。
参考文献:
[1]简·尼尔森.正面管教[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7月.
[2]简·尼尔森 琳·洛特.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2月.
[3]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2011年2月.
?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课题编号ZC2019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