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第6期   作者:吴煜
[导读] 在新课标中将数学看作是一种文化,并且提出所开展的数学活动应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吴煜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周家乡中心小学  324017

       摘要:在新课标中将数学看作是一种文化,并且提出所开展的数学活动应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数学实践的机会,使其在实践中掌握和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以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从上述内容中不难看出,新课标所提出的生本教育要求以及对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基本要求。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构建
引言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为本,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并且依靠学生,让学生掌握知识、获取经验、提高能力。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如激发兴趣、鼓励评价、创设情境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从而构建积极、欢乐、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以生为本理念的内涵
       顾名思义,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位。现代教育观点认为,课堂的主体应当是获取知识的人,即谁需要知识,谁就是主体。以生为本理念的本质就是尊重学生,一切围绕学生,包括注重每个学生的成长、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面向全体学生、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旨在让所有的学生获得平等的、最佳的教育。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下展开教学活动,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需求、兴趣、能力等要素制定教学方案,确保学生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情况来看,发现当前数学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课堂主体不明确。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大多数教师受本位思想影响,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影响学生主体的学习与提升。第二,课堂活动组织不力。在课堂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将直接影响活动的组织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主体学情的有效把握,导致学生在环节的参与效果和学习质量上存在不足,进而影响整体学情的发展。第三,教学手法运用单一。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课堂质量,还能保证课堂活动整体性的发展。但在实际的教学发展中,部分教师依然沿用传统教法,缺乏创新意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质量提升不足。同时,未能针对差异化的学情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导致学生的学习发展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
三、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好的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对新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依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以轻松的音乐、带悬念的故事等引入课堂教学,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更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教学“小数除法”时,按以往的教学,很多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没有浓厚的运算兴趣,因此笔者利用了故事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导入新课内容。比如说,“‘联盟一号’飞船因为一些故障无法正常降落,而宇航员科马洛夫在飞船坠毁之前已经告知全国的小朋友:在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个小数的运算,而且要点对小数点的位置,因为联盟一号飞船这场悲剧就是因为计算过程中忽略了小数点造成的。”在这样的课堂导入之下,让学生意识到小数点在计算中的重要性,用生命换回的知识更应珍惜,不仅仅是产生兴趣,更形成对知识的敬畏和尊重,带着使命感去学习,为学生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法
       以生为本理念下,教师需要立足当下,关注学生的成绩提升情况、身心发展状况,还要着眼于未来,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确保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改变生活、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做贡献。换言之,以生为本理念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教科书上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具备在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做到既会学又会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将教科书上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融为一体,以此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厘米、分米和米”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数学课上运用黑板、教科书等实物为道具,通过测量其边长给学生讲解厘米、分米和米的知识。在讲解“认识时间”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张三早上7:10从家里出门,8:05到了学校,问他在路上走了多久?”在学生给出答案“55分钟”后,教师利用这一生活情境给学生讲解关于时间的知识:“张三早上出门的时间和到校的时间7:10、8:05,是一个时间点,也就是刚出门和刚到校那一刻的时间,所以这叫做‘时刻’,而在路上花费的55分钟是一个时间段,这叫做‘时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课后的时候根据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给自己制作一份作息时间表,这样既帮助学生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只有首先找准自身在课堂中的定位才能保障生本课堂的有效建立,上述两种教学措施均是教师及时转变自身的角色的重要体现。然而,在部分院校中还有一些教师难以及时转变自身的角色,对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同时也限制了生本课堂的构建。因此,建议教师能够主动了解新课堂标准的最新要求,摆正自身的位置,在教学中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教学活动,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运用微课巩固学生的课后复习
       想要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教师不但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把握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后巩固情况,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有所巩固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微课合理地引入到课堂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课后的知识。微课的教学时间比传统的教学时间要短暂很多,不会耽误学生很多的业余时间,因此学生不会排斥这种教学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利用业余或者课下时间通过观看微课趁热打铁,巩固当堂课所学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要和家长可建立微信群,教师将提前录制的微视频分享到微信群里,在放学后,家长可以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一起通过观看微视频进行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还能促使孩子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激活了课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逐渐变成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树立“生本”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终身发展搭建了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娟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J].名师在线,2020(34):6-7.
[2]薛红科.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15.
[3]张海英.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155.
[4]谭权英.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0):84-85.
[5]申志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9):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