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第6期   作者:汪远珍
[导读]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五里街中心小学
       汪远珍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五里街中心小学  
       摘要:美育教育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美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内在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在小学的诸多学科之中,显然语文是对于美育教育最为有帮助的学科,通过语文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学观念,塑造学生良好的内在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个人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美育教育 渗透策略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给儿童通过发现周围世界的美、人际关系的美,而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挚,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美的品质。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讲的:“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语文美育是指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由爱美而动情、由动情而晓理、由晓理而实践,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各种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一、走进教材提高审美情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环境育人。他讲的“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体现了无声之教主。一张名人画像会砥砺学生的志向,一句哲理名言能使学生敛容沉思,美丽的风景画可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这些都能起精神、品德、情操上的陶冶和感染作用。而作为含有丰富情感、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更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也是极其深远的。同时,语文学科居于教改前沿,是领头学科,在优化人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过程中,没有别的哪一个学科能像语文学科这样全面深刻地经常性地发挥作用,因为成功的语文教学能直接促使受教育者在理智认识、思想意志、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基本能力基本素质方面得到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调和发达”,从而养成“灵肉一致的人。”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而教师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调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使课堂具有健康、融洽、充满温暖的心理和责任感的氛围。要尽量做到使学生有亲切感、享受感,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愉快,达到情感交融,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的同时使审美情趣得到了潜移转化有培养。
       二、通过朗读课文初尝语境美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挥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例如:朗读《草原》一文,可以了解到草原的天很蓝,地很绿,是色彩美;有马牛羊在草原上吃草、嬉戏,是动态美;蒙古族人穿着各色袍子,骑马飞奔几十里外迎客,蒙古包内热情待客,以及表演歌舞、摔跤,是草原人特有的传统美。学生可以闭目遐想,自己脑海中所呈现出“美丽草原”的景象。又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通过模仿读,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听者也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教师要重视范读,范读饱含着浓缩了的个人体会和独特感受,它可以把课文准确的词语概念,生动的修辞手段,感人的描写抒情、优美的韵律节奏充分表现出来,给学生以具体的启迪。不但辅助了讲解,而且起到美育的作用。
       三、引导学生学会创造美
       语言和文字的美不是天然的,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 在教学中让学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的基础上,要实现更加高级的美育渗透,就是引导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并调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创作,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审美价值的作文。而想要引导学生创造美,首先需要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并学会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把想象的内容进行理性加工,创造出美的语言和文字。小学阶段是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的阶段,步入青少年以后,个体的想象力的高峰期就过去了。而与幼儿阶段的想象力不同,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升,教师要通过美育渗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引导学生将想象力与理性思维相结合,形成创造性思维。
       如在学习《观潮》一课时,教师在进入正文之前,可以播放相关的录像视频,让学生通过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感受到涨潮的壮观场面带来的心惊动魄的情绪,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用一些语句或者成语来形容自己观潮的感受,然后再看看课文里面是怎么描绘和形容的,通过对比自己和课文的差异,来品味课文中的美。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能够对课文的写作手法和独到之处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课后教师再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写一篇描绘自己见过的比较壮阔的自然景观的作文。
       四、营造浓厚的审美氛围
        要使小学生学好语文,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最为重要。课堂教学中的美育,能把美感直觉的形象性、经验的理论性以及耳濡目染的愉悦性等引进课堂教学,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产生更多的吸引力、更强烈的感召力、更浓烈的诱导力,将学生带进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如讲儿歌《小小的船》,在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时,我除了按常规指导学生注意恰当的停顿和读出重音外,还指导他们读出“弯弯”、“小小”、“闪闪”、“蓝蓝”等叠字词所表达的可爱、亲切、赞美之情。此外,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段“月夜星空”的图像,启发学生边看边想象诗歌中的美景,激发学生内心视象,把诗中内容清晰、形象地再现于自己的脑海中,最后,师生一起跟着录音磁带唱《小小的船》这首歌。整节课学生都十分投入,儿歌内容也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又如我在教《黄花山奇石》时,先引导学生观看黄山奇石的投影,并通过感情朗读,把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从总体上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再如教《爬天都峰》时,则出示我在去年亲自爬天都峰的照片,用美的语言描述天都峰的高峻和陡险,让同学们从意念上一步一步跟着我爬天都峰。由于创设了审美的情境,大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审美情趣,让他们情不自禁地被课文所吸引,进入美的境界,迫切希望具体认识天都峰的险峻美。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程教育中,要始终贯彻美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要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达到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即使是在日常的教学中,也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此外,小学语文中的美育渗透不仅是要紧贴社会潮流,同时要能为未来社会需求做好准备。如果社会进入AI时代,人们对审美和创新将有更大需求的同时也将有更多要求。笔者认为中国的小学语文美育的渗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也会在这条路上不断努力,争取取得更多研究和实践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艳凤. 探析小学语文教学巧妙渗透美育的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9(10):194.
[2]麻香云.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的渗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 :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