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和欣 2李沙沙
1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262714
2寿光市羊口新区小学 262714
摘要:在学校的班级管理中,问题学生的存在向来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通常来说,问题生的学习成绩较差,在品德和学习态度、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他们的存在既不利于班级的均衡发展,同样也会对教学效率的提升造成消极影响。在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越来越倾向于从德育手段入手去转化问题生,帮助他们的学习重回正轨,体验积极、阳光的校园生活。
关键词:问题学生;班级管理;策略分析
引言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直接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在某些学校,由于家庭原因、孩子自身原因和一些外部因素,“问题学生”越来越多,这里所说的“问题”与学生的智力因素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习惯差,学习自觉性差,行为懒散。在班级管理管理过程中,如果班主任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班级管理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班主任在管理班级过程中要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学生”存在的问题,使班级和谐,从而达成和谐校园,和谐教育的目标。下面就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对待“问题学生”的做法谈一谈:
一、问题学生的成因
(一)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来自家庭不良因素,首先是溺爱,使其从小就养成了不良性格,形成了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对社会、家庭缺乏责任感,无奉献意识,对他人缺乏同情心和爱心。其次是疏于管教。一些家长由于忙于谋生,对子女缺乏应有的监管和教育,致使家庭教育功能丧失。一些家长对子女身上的缺点错误,或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或是打骂了事、棍棒教育。此外,家庭暴力、单亲家庭和感情危机家庭也是滋生问题学生的土壤。
(二)学校管理教育方面的缺陷
(1)对“差生”关爱不够
有些老师对差生爱护不够,缺乏爱心、关心与耐心,有时采取歧视、冷漠的态度,对差生视而不见、放任不管,或者只是向家长“告状”了事;有的教师则态度粗暴,采取训斥、辱骂、体罚、讽刺挖苦的做法,其结果往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与逆反心理。
(2)法制宣传教育不够
有的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得不够,致使一些在校生不能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由于缺乏法律知识,法律意识难以形成,法制观念淡薄,很多学生可能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
(三)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由于文化市场管理失范,某些环节管理不严、查处不力,致使一些质量低劣、格调低下、内容庸俗、以宣扬色情暴力为主的电子产品充斥文化市场,这对一些缺乏辨别能力的青少年毒害很大。特别是近几年遍及乡村的网吧,也使一些青少年过早涉足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负面影响极大。
二、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学生”管理策略
(一)用实际行动感化教育“问题学生”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相信学生一定会向好的方面发展,我们可以做学生随时谈心的好朋友。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于,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这些“问题学生”,不管家长的态度如何,作为班主任,我们决不能放弃他们。我们要走进学生的心里,跟他做朋友,关心学生的学习、身心的健康和思想状况,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要让他成为一个合格的健全的社会人。
(二)对“问题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
“问题学生”在学校最不缺的就是批评。他们最最或缺的就是表扬、赏识。
心理学家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层次、社交需求层次、尊重需求层次、自我实现需求层五类,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并要求得到满足。对照“问题学生”不难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出现的种种现象,归根结底是他们作为人的许多需求没有被满足,他们只能以一种错误的方式来刷自己的存在感,所以说问题学生的根源是心理上没有得不到应有的满足。
明白了这些问题的根源,我们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就要有的放矢。静心等花开:作业能按时交了、课堂上能积极地举手发言、卫生打扫干净了等等,诸多的小细节,只要有一点点小进步,老师都应该在班级的各个平台上进行宣传表扬,更为关键的是要引导他们把这些行为常态化。
(三)对“问题学生”要适度惩罚
对“问题学生”表扬的同时,适度的惩罚是必须的。赏识教育是教育学生的主旋律,它符合教学的基本规律,但是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如果一味地感化学生,一味地表扬就会让这些学生感觉自己游离于班级之外,不遵守班级纪律。当他们违反了班级纪律依然会受到处罚,要让他们知道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四)寻找恰当切入点,用爱温暖问题生心灵
纵观当前的班级管理,许多教师都存在一个共同问题,那就是缺乏对德育契机的观察和把握。要么利用班会时间进行“满堂灌”式的德育渗透,将问题生的问题一笔带过,要么就是用传统的谈话教育法,在课余时间和问题生匆匆展开交流,尔后再掐着时间让学生回到课堂中。如此一来,师生双方的沟通难以深入,教师对问题生的形成原因、个人特点以及学习状况无从了解,想要帮助他们重回正轨更是无从谈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则要重视起对德育契机的观察,可以先试着从生活和学习方面对问题生进行了解,寻找恰当的切入点,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德育渗透,用关怀来打动问题生,用爱来感化他们的心灵,从而为问题生的转化工作提供良好铺垫。
(五)保持耐心,鼓励问题生的“闪光点”
在问题生的转化过程中,耐心与细心向来是教师必备的两项品质。一方面,如果不保持足够的耐心,德育工作屡屡半途而废,捕捉到了好的德育契机却不去践行,只会让问题生的现象愈演愈烈。另一方面,空有耐心而没有细心,教师的管理工作也就失去了重心和方向,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当保持耐心,不但要仔细剖析问题生的形成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还要细心观察,挖掘属于问题生的闪光点,然后给予充分肯定,鼓励他们重新回归班级秩序,建立起对学习的信心。
(六)耐心引导,帮助问题生学习重回正轨
近年来,很多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都在强调“用情感管理,用爱心育人”,号召教师以更温柔缓和的德育手段来对待问题生。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教师的认识,让他们觉得转化问题生主要靠打感情牌,以至于在班级内频繁的宣传心灵鸡汤,搬出各种名言警句为问题生来打气,希望能打动问题生,呼吁他们回归班集体。事实上这样的行为不仅收效甚微,还容易招致问题生的反感,使他们的叛逆心理更加严重。要想真正改变这种情况,还需要教师摆脱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真正放下架子和问题生做朋友,和他们交流生活和学习的动态,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以此来拉近与问题生的心理距离,让他们真实的产生被关切的感觉,这样收获的教化效果要比心灵鸡汤和名言警句之类好得多。
(七)家校合作,为问题生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家校合作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提倡学校和学生家长加强交流与合作,以此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这种形式同样可以应用于问题生的转化工作。一方面,问题生的形成通常与家庭教育脱不开干系,他们之中的大部分都存在与家人沟通不畅、缺乏关怀与理解甚至是隔阂较深的情况,以此为背景展开家校合作活动,有利于帮助问题生打开心结,重建和谐家庭关系。另一方面,家校合作活动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他们尽快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做出反思,以学习为手段更好的完善自己,从而推动他们的转化与进步。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班级管理中实现问题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工作。教师在转化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仔细剖析问题生的形成原因,对其进行耐心的引导与感化,将他们重新带回正常的班级秩序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沐浴在教育公平的阳光下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浅谈问题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提升[A].党冠明.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
[2]中小学问题学生的引导与转化[J].陈国婵.珠江教育论坛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