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学生阅读感受与疑问”的语文新课堂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7期   作者:李伟东
[导读] 初中语文教学为了更好的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李伟东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第十五中学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为了更好的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需在教学中构建基于学生阅读与疑问的语文新课堂,转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了解学情,关注学生需求,并且拓展语文课程的知识广度和内容深度,这样对于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和语文教学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认识,本文从具体课例入手,探讨如何构建基于学生阅读感受与疑问的语文新课堂。
          关键词:阅读感受;疑问;语文新课堂
          引言: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受自身人生经验生活阅历的局限和影响,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难以体味并把握语文学科中的情感,同时对于语文学科中具有深度的知识内容也难以有效理解。对于这样的学习现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出发,转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感受和疑问,通过解决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够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语文课程《背影》为例,探讨如何构建基于学生阅读感受有疑问的语文新课堂。
          一、了解学生的阅读感受与疑问,以学定教
         在初中语文课文《背影》一文中,朱自清先生回顾了自己与父亲车站送别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了深沉而朴实的父爱。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指导下,教师首先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同时提出自己在阅读中的问题与感受。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
         1. 在父亲爬月台给“我”买橘子这一段中,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抒发父子深情的?
         2.文章中“我”已经20岁了,北京来往过两三次,为什么父亲还要决定送我?
         3.作者是如何刻画父亲这一形象的?为什么要选择“背影”这一独特视角?
          二、针对学生的阅读感受与疑问,设计课程
         为了在语文课堂中更好的解决学生这些疑问,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设计,并且施以相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深入探讨理解这些问题。
         在课程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学生提出的疑问,增强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师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碰撞思维,再通过师生互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1.在解决问题一时,教师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一文段,在阅读的过程中画出父亲买橘子时作者用的动词,然后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想一想,将这些动词进行替换又是什么样的效果。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在阅读中首先明确作者描写了父亲的外貌,由父亲这一简朴的穿着和父亲的外貌可以看出,正是由于父亲的差事交卸,加之祖母逝世,使得父亲“困顿”,因此衣着简朴,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给了“我”一件“紫毛大衣”,这是父爱的一处具体体现。

接下来,父亲在买橘子的过程中,作者着重描写了父亲的动作,借助“走”“探”“穿”“爬”“攀”“缩”“微倾”这七个典型的动词,描绘出父亲买橘子的艰难情景,品味效果,对父爱进行了升华。通过这样的合作与探讨,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到这一慈父形象,以及父亲是如何含蓄的表达这份父爱的。
         2.在解决问题二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熟读课文,体会父亲对“我”的前后情感变化,接下来,学生通过探讨得出初步结论,由于祖母逝世,家庭濒临崩溃,加之,“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有余”,这使得父亲对“我”产生了较为强烈的愧疚之情,在这样的环境下父亲认为送“我”去上学是对父爱缺失的一种补偿,为接下来抒发父爱奠定了情感基础。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针对写作内容进行谋篇布局,如何在抒发感情之前奠定抒发感情的基础,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3.在解决问题三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收集作者朱自清在这一时期的生活,特别是有关与父亲的关系的资料,理解作者这一时期的感情经历,“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妻子重病缠身,子女负担重”,同时多媒体出示“父亲已行动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文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朱国华先生的《朱自清与<背影>》),学生通过这些资料能够认识到,父子关系冰释前嫌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转变的。父亲怀着自己的愧疚来送别儿子,而作者在火车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到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时,“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感动和愧疚瞬间迸发,父爱子,子爱父,父子情深。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才能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终完成本节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围绕学生的阅读感受与疑问,反思教学
         首先,在构建基于学生阅读感受与疑问的语文新课堂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且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取舍,“以学定教”,紧扣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思考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始终能够围绕课程内容,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避免语文课堂走向偏难怪的泥沼。
         其次,在构建基于学生阅读感受与疑问语文新课堂过程中,教师要综合运用多项资源,深挖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教学资源的组合与应用,在小组合作探究以及教师的引导下,与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真正体现“大语文”的特点。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构建基于学生阅读感受与疑问的语文新课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借助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增强情感体验,这样才能够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实现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开放而有活力。
          参考文献:
         [1]韩志祥.“基于学生阅读感受和疑问”的新课堂——以《背影》为例[J].教师通讯,2021(04):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