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纯霞
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河海幼儿园
摘要:户外运动是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不仅增强幼儿体质,基本动作、身体素质、运动品质也得到明显提高。一日生活中的户外运动是幼儿最喜欢的环节,鉴于他们独特的身心特点,幼儿身体伤害的事情时常发生,只有建立在幼儿特点的多渠道支持,才能培养和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保证幼儿快乐安全地运动。
关键词:运动表现;培养策略;符号表达
自我保护是一个人在生存的基本技能,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做出合理的反应来保护自己。当然,在这之前,对危险信号的判断和提前处理,更是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条件。这就需要幼儿平时积累的经验和运动环境信息的搜集。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必备能力,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安全意识和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幼儿肢体的均衡发展和基本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运动中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幼儿成长中的必修课。
一、幼儿参与户外运动的表现
户外运动多是幼儿自选活动,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游戏,以各种各样的身体动作体会与器械和同伴之间的接触与交往,往往会出现心流现象。对自己、同伴的行为不能准确判断,嬉戏打闹、追逐奔跑中伴随着安全隐患。同时,与同伴交往中的意见不一致,出现肢体之间的争执、拉扯等,都会出现意外情况。
幼儿发展具有阶段性和差异性,由于每个幼儿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情况不同,决定了幼儿之间的体质状况、动作发展层次性明显较大。幼儿容易受到同伴行为、言语的影响,对自己的身体运动能力没有预判,选择高于自己运动水平的项目时,也会发生危险,甚至带来情绪上的失控。
幼儿天生好奇,探究周围世界的一切是他们源源不断的动力。对运动中出现的器械松动、状态异常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直接用手、脚等身体部位接触,万一碰到不卫生、有异味的物品,就会感染或者受伤。
二、基于幼儿需求的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策略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游戏就像是他们的工作,在工作中,他们的身心都是最佳状态。在幼儿游戏之前,需要对自己身体运动有一定的经验和认知,培养运动前后的一些习惯。
(一)建立幼儿的身体概念
身体概念包括幼儿对身体部位的认知以及身体的运动能力。动作是幼儿探究世界的主要途径,身体动作获得的信号在经过幼儿大脑的思考之后,会形成适合自己的身体图式,在运动的时候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头部、膝盖是不能旋转的,不能用头去顶撞硬物等。这些都是预防幼儿出现安全事故的基本身体认知。
同时,幼儿在尝试进行某项运动时,根据自己对周围信息的判断,作出回应,并根据自己的身体反应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些都是需要建立在大量的身体经验基础上,以此来提升自己身体的运动能力。当然,身体概念的形成和运用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和幼儿亲身体验中获得,发挥保护自己的作用。
(二)活动前后的运动习惯
在幼儿进行活动之前,要培养一些常规的运动习惯,来保证幼儿的安全。比如运动之前的热身,软化肌肉、预热骨骼和血液,给身体一个准备信号,来完成即将参与的游戏,防止在运动中受伤。其次,要坚持自身的服装和身心状态。比如有没有携带较长、贵重的挂饰,衣服有没有长带子和太宽的装饰,鞋子是不是方便运动等;幼儿有没有感觉到身体的不舒服或者很不想参加运动。最后,看看温度情况,是否需要提前脱掉外套,防止在运动中出汗过多。
在日常的运动中,老师们都容易忽略运动之后的放松环节。在幼儿进行了剧烈或出汗量较大的运动之后,一定要通过音乐、慢走、互动的方式进行放松,让幼儿有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渗透运动习惯和行为,这比教师的说教更有效。幼儿教育的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在运动结束,对期间发生的有关道德品质、运动习惯、能力的个别现象进行表扬和总结,一定不能只是关注优秀的幼儿,还要重点鼓励能力较弱的幼儿,让他们感受到尊重与个体价值,这直接关系到他们对自己身体运动能力的信任度和依赖感,影响自我保护能力的建立和提升。
(三)同伴之间的交往影响
幼儿的成长除了自身的努力和反思之外,还有同伴之间的言语、行为影响。尤其是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在突破自身弱点之后的不断尝试,对他们自身来说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但是,会受到其他能力强幼儿的取笑,教师一定要关注并正确引导。我们可以邀请能力强的幼儿来示范展示,并讲解自己如何躲避危险,成功完整任务的。比如,幼儿走平衡木活动,先尝试了一个矮的,再去挑战有高度的。为了不让自己掉下来,我告诉自己不要害怕,张开双手,像飞机一样,就过来。
(四)具体案例的经验支持
幼儿学习方式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进行实践。比如,如何预防沙子飞进眼睛里,教师就要当场演示,沙子在有风的时候,从高处往下抛的时候才会到处乱跑,请大家注意并记在心里,玩的时候不要这样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要学会面对危险的事情能及时作出反应,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动作,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尤其是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一些危险动作只是怀着好奇的心态,并非刻意。比如荡秋千的时候,他们喜欢推别人,在秋千荡回来的时候,不知道躲闪,而被撞倒等。我们就结合这样的现场,让幼儿明白不躲闪、不退后的后果,提高他们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意识。
三、运动中自我保护行为的表达与表现
在幼儿掌握了身体概念、知道了运动习惯之后,如何以符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思维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体现。在运动前后,要重视分享交流。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运动之中的危险情况,以及自己是如何处理的。看到那些让身体受伤的运动内容,自己如何克服的等。除了表达之外,还应该有一些表现的直观性内容。
比如,幼儿知道危险动作、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之后,可以制作一个危险信号的标志,提醒其他幼儿;创设一个户外运动巡查员的角色,在运动的时候,进行巡查,遇到危险的情况和动作,吹口哨提醒并纠正不当行为。
运动中的自我保护是我们不断研究的课题,我们应该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接受,不应该因为危险而剥夺幼儿运动时间和运动挑战,而是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的需求。尊重幼儿个体成长的权利,支持幼儿在运动思考,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伏兰.幼儿户外活动中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J].幼儿教育,2012(20)
[2]马瑶.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J].新校园(上旬刊),2013(12)
[3]冷小刚. 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卫生与安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