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璐
西安市浐灞丝路学校 710000
摘要:学科素养是指小学生自身具备的文化素养和语言修养,而语文课外阅读是快速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在学科素养的指引下,学生的课外阅读方向更加明晰。本文从语文学科素养理念出发,对课外阅读办法加以初步研究,希望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学科素养;指导策略
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是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核心部分,其注重的是小学生在文化修养上的全面发展。学科素养所涵盖的,无论是文化素养、语言修养还是社会参与能力,都与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语文是培养学生文化基础的一门学科,课外阅读能够开拓语文教学的道路,让学生感受到多姿多彩的人生体验。培养好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必要性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小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若想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水平,就要基于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基础上,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当学生课外阅读水平提高后,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规划标准。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课外阅读能力,要实施具有针对性地教学方式,有效地带领学生完成教学工作规划。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从而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对策
学科素养包含了学生内在品质的培养,道德情操的陶冶,让学生在精神品位上拥有更高的层次。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学习文化知识初期,不管是在课外阅读方面还是写作上,都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驾轻就熟。文化素养是体现学生修养的一种方式,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而课外阅读开拓了语文课堂阅读的知识面,以文化素养为主要目标,与语文学科的特性相结合,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如今,社会中的浮躁现象影响到校园文化,小学生身边充斥着很多低俗文化,这就会给学生进行错误指引,让小学生难以分辨对错,对此,语文教师要加以重视,在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摒弃社会中的低俗文化,在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时,带领学生阅读优秀文章,给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教师推荐学生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就要根据课外阅读教学工作规划的要求,增加学生课外阅读范围,推荐学生多阅读课外文章,有效地保障语文阅读教学开展。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比如,教师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规划中的要求,研究分析学生的阅读书籍,为阅读指导提供良好的保障,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教师还要不断调整阅读教学方法,将语文素质教育书籍作为推荐重点,规划好学生的阅读范围,保障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二)拓展学生阅读技巧
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工作要求,研究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学任务,通过实践阅读活动,以迅速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身为教师,在实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阅读技巧方面,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转变学生的阅读技巧形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外阅读让学生拥有自主阅读、自主探索、自主交流、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师还要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从课外阅读中体会到乐趣所在,教会他们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从而爱上课外阅读,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阅读与写作整合
语文教师在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以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依照教学工作规划的要求,让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在保障教学工作实施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水平。教师要在布置教学任务时,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固定思维。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鼓励学生开拓阅读视野,将美好的词句记录下来运用到作文写作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组织活动,重视体验
为了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根据教学工作规划中的要求,多组织学生展开课外活动,更真切的体会到教学设计的目标,为课外阅读教学工作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比如,教师要定期的对课外阅读教学工作体系进行调整,以课堂教学为主,课下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分享活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分享阅读书籍,交流读后体会,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外阅读所带来的快乐。为阅读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根基,以达到提升阅读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学科素养的一种方式,从长远来看,小学生的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自己的课外阅读时间要远远多于跟随教师阅读的时间。所以,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课外阅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唤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热爱。
参考文献:
[1]俞尽沙. 基于课外阅读基础上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研究[J]. 才智,2019(25):24.
[2]巩凡. 核心素养视野下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策略探究[J]. 华夏教师,2019(28):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