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饲养活动中培养幼儿坚持有爱的品质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7期   作者:夏路遥
[导读] 上学期,我们班饲养了一只小兔子
        夏路遥
        稽东镇中心幼儿园
        上学期,我们班饲养了一只小兔子,在饲养过程中,鲜少有幼儿能够坚持给小兔子带食物,或是对小兔子进行持续性的观察。这学期开春,幼儿园里有位老师送了我班许多蚕宝宝幼虫,我们便饲养起了蚕宝宝。相对以前的兔子需要清理兔窝、提供适宜的食物,这次蚕宝宝只需要提供桑叶,对小班幼儿来说,任务相对简单。希望能够在此次饲养活动中加强幼儿与小动物的互动,增进幼儿对饲养动物的感情,培养幼儿坚持有爱的品质。
        一、创设环境,让幼儿主动观察
        孩子天性活泼好动,相对静悄悄地观察,孩子们更倾向于开心地玩耍,所以蚕宝宝引起孩子的一时兴趣后便被忽略了,孩子们仿佛忘记教室里还有蚕宝宝的存在。为了促动孩子们对蚕宝宝持续性的观察,我创设了一面蚕宝宝主题墙,用来呈现幼儿观察记录。
        创设了主题墙后,部分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坚持每天观察蚕宝宝,并将观察到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有的孩子喜欢捏粘土,有的孩子喜欢绘画方式。
        
        二、创造幼儿劳动的机会
        作为老师,我非常喜爱蚕宝宝。有一天餐后,我正在把干的桑叶理出来,小朋友们都围过来,“老师,你在干嘛?”我说:“这桑叶不新鲜了,我把干的理出来,让蚕宝宝吃新鲜的。”这下引起了孩子的参与热情,纷纷要求帮忙。我便让一名小朋友试试手,没想到孩子拿蚕宝宝的手势很轻很温柔,我当即表扬了她:“宝贝抓蚕宝宝轻轻地,好温柔,这样是对的,可以帮忙哦。”另一个幼儿听了说:“老师,我也会轻轻的,让我来。”就这样,每天打理桑叶的日常,老师退出了,让孩子们轮流参与进来了,为蚕宝宝的新鲜食物付出劳动。
        
        等到了周五,我问小朋友们蚕宝宝放在幼儿园没人喂该怎么办,孩子们抢着要带回家去养,所以这时候,我们决定以轮流的方式让孩子把蚕宝宝带回家,但是一周一次对孩子来说太漫长了,所以和孩子们讨论后,我们把轮流周期改成了一天一个小朋友。后来,我发现带回家养过的孩子对蚕宝宝感情更加深厚。
        三、发现蚕宝宝的秘密
        我发现有些孩子在日常随机的谈话中能够自由表达见解,而在集体谈话时,发言较少,内容重复并且贫乏。

所以我常常在蚕宝宝附近定点观察,将幼儿随机的谈话记录下来。
        刚刚开始饲养,幼儿说的最多的就是——蚕宝宝好小呀。也有幼儿观察到桑叶的洞洞,从而发现蚕宝宝吃了叶子。
        饲养了一段时间后:
        幼儿A:蚕宝宝这边有小黑点。
        幼儿B:蚕宝宝有好多脚呀。
        幼儿C:蚕宝宝又变大了呀。
        幼儿D:蚕宝宝在这样吃叶子。(抖着小脑袋模仿动作)
        幼儿E:老师,这个黄黄的是什么东西呀?(指着蚕宝宝蜕下来的皮)
        逐渐地,孩子们对蚕宝宝外形特征的观察有非常细节的——身体侧边的小黑点、蚕宝宝的蜕皮;也有对比性的——蚕宝宝又变大了;也有动态的——模仿吃叶子。随着观察时间的拉长,孩子们观察的细致度提高了,观察内容也更丰富了。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观察兴趣,区域时间里,蚕宝宝在美工区充当起了小模特,任孩子用多种方式进行创作。
        
        四、蚕宝宝的便便
        有一次清理叶子时,保育老师把蚕宝宝的便便收集了起来,诺依就问她:“丁老师,你拿蚕宝宝的大便干啥呀?”保育老师回答:“给你们的豆豆施肥呀!”呀,原来蚕宝宝的大便还能当作肥料用呢?孩子们听老师说过种下的农作物要施肥,但是不知道肥料是什么,现在丁老师的回答让孩子们发现蚕宝宝便便就是唾手可得的肥料,这好像是个重大发现!忽然间,蚕宝宝便便好像成了大宝贝,小朋友观察蚕宝宝时,对蚕宝宝拉便便兴趣陡增,似乎在期待它们多拉一点便便,好给豆豆做肥料。这以后,收集蚕宝宝的大便送去植物角也成了孩子们的一份重要工作。
        
        五、未完待续
        目前,蚕宝宝还未结茧,我们与蚕宝宝的故事也还将继续。相比上学期养小兔子,这次养蚕宝宝活动,孩子们的参与度更高,坚持性也更久,孩子与蚕宝宝的感情也在饲养中逐渐建立。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探索如何在饲养活动中让孩子坚持地为小动物付出劳动,增进幼儿与饲养主体的互动,从而培养幼儿坚持有爱的品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