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效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实验幼儿园
【摘要】随着学前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会观察幼儿,能读懂幼儿的思维和行为对幼儿教师来说更为重要。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惟有通过观察与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与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用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与了解是进行有效师幼互动和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的主要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性的重要体现。然而在实践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教师还不太会观察幼儿,观察的意识和技能不强,观察目标不明确,往往捕捉不到有教育价值的关键信息,也不太会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因而很难根据观察到的信息制订教育计划、组织教育活动。
当前对幼儿教师观察的论述主要停留于介绍具体观察方法层面,而对于到底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观察核心素养,如何培养不同阶段教师的观察核心素养研究的甚少。对此,本文将从幼儿教师观察行为现状、影响因素、观察能力核心素养有哪些、如何分级培养观察能力核心素养等角度进行一些初级的探讨。
【关键词】 观察能力 核心素养 分级培养
观察的解读,《说文》曰:“观,谛视也”,“观”也就是仔细的看。“察”需要在“观”的基础上,进行主观的分辨。
虞永平教授认为,幼儿教师应具有六大方面的基本专业能力------观察能力、作品分析能力、谈话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评价能力、其中观察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第一个能力。曾经也有教师迷惑:“天天在看,还有什么好看的?看到的就这些事,那有什么用?班上孩子那么多,我怎么观察得过来?我对孩子是很熟悉的,观察不观察还有什么不同吗?”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忽视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培养,而幼儿园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中心工作导致教师忽视观察,大量的时间付出也让一些教师选择无视观察。
实际上,观察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观察也是适宜性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指导的前提,更是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依据。观察能力需要培养,更需要实践锻炼。观察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尺度。观察不是随便看看,观察也不只是拘束,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准备,在教育场景里很可能无法识别有价值的信息。教师的视线很反应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准的重要依据。
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已有的学习经验与某一学习任务有关的知识技能的发展水平,还可以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重要信息。从而对幼儿在学习中所需要的支持与帮助保持高度的敏感性。那么,实践中,教师的观察行为具有哪些特点呢?又有哪些因素影响他们的观察呢?
一、幼儿教师观察行为现状
1.对观察的定位具有无视性
教师对观察与幼儿、教学、研究等之间的关系主要存在两种认识:一是,认为观察伴随幼儿行为发生而发生,班上每一位幼儿任何活动都应该纳入观察的视野。这也是当前理论多倡导的。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这不仅会加重自身工作的负荷,而且也会导致观察目的不明确,教师对观察内容的选择变得没有意义。可能会为了变成“观察”而“观察”。二是,认为观察应该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样,观察者带有明确的目的,凭借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教育情境中收集资料,并据此做科学分析与研究,这种倡导“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念在当前十分普遍,但是,这种针对所有教师“成为研究者”一刀切的理念是不切实际的。在教学、游戏活动有限的时间里,要求教师使用严格规范的方法,观察到每一位幼儿教师的行为。了解其行为原因和个性特点,这并不适合所有教师,不仅会加重教师的负担,而且会使教师更加不知所措。
2.对观察的环节具有忽略性
观察常常与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结果这些相对明显的对象紧密相连
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让教师全面、细致地去观察班上每一个幼儿实属不易。由于时间、精力、观察能力有限,教师并不能观察到每一位幼儿的每一个举动,也很难像科研人员那样严格按照观察方法,带着明确目的,利用观察工具、设备数据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教师普遍会将教育目标和内容,即观察教育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环节是否流畅、教学效果是否达预期,而对于没有显性的、统一衡量标准的幼儿能力发展水平以及行为特点,则会不自觉地选择忽略,又或是根本不知从何观察与解读。
3.对观察的重点具有偏离性
通过直接观察,观察不到“点”上,号脉不准,对观察的解释普遍集中于幼儿的学习品质,忽略幼儿行为特点与学科概念。
活动中幼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如何解读这些行为?这是对幼儿观察的核心问题。但是,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以及解释常常集中于幼儿的学习品质-----坚持性、注意力、合作性等,认为“幼儿不专心”“操作材料不合适”“幼儿性格内向”等。
二、幼儿教师观察能力核心素养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同时指出:“幼儿的行为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价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综合相关政策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规范,我们归纳了幼儿教师观察能力核心素养。
这5个专业发展阶段,由高到低,象征着幼儿教师专业性的逐渐增强。
要发展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核心素养,需要提升教师了解儿童发展水平,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运用观察方法的能力。根据表1所示,就每个阶段教师在观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尝试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学科教学知识、观察方法三个方面描述教师每个阶段应掌握的观察核心素养。
(一)理论与实践培训相结合
设立以实践为目标,以分级观察能力为核心的培训方式。培训与运用观察方法、观察工具。引导教师先学习、掌握、运用明确、操作性强的观察方法和观察工具,然后辅以其他观察方法。同时,根据教师教育实践的需要,手把手引导教师在实际教育情境中观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实践与理论对应起来,才能真正学会观察。
(二)观察目的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观察方法要根据教师的观察目的和园所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1.要和园所自身的儿童观、教育观相适应,因为大多数观察方法都有其所坚持的理念。潘月娟老师在《学前儿童观察与评价》一书中认为记录的方法有叙事记录、事件记录、频次记录、持续时间纪录、检核表记录、等级评定量表、流程图等方法。
2.要注意教师的承受力。有些观察方法有利于研究的进行,但是需要研究者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专门进行观察研究时使用比较有效,但是对于每天需要完成大量工作的教师而言并不合适,所以一定要选择那种能够灵活观察、方便记录、工作量又不大且行之有效、达成观察目标的观察方法供教师使用。
(三)幼儿园观察要选择方便实施的。
观察不是一个单纯的信息收集过程,而是收集信息并对信息作出分析判断的动态过程。教师应提升自己的观察意识,确定观察目的和计划,明确想观察什么,怎样观察。通过观察幼儿,变观察为观察,了解幼儿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实现促进幼儿发展并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1.虞永平《教师的六项基本能力》
2.周欣、郭力平《与儿童一起学习》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3.王艳霞《教师成为研究者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