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妙用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7期   作者:马子淇
[导读] 动手操作,使学生身体力行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马子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第二十六小学    830000
内容摘要:动手操作,使学生身体力行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又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事物。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借助媒体的帮助,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去感受!但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并把握好时机,让学生体验“做数
学”的快乐。
关键词:  巧用;  操作活动;优化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一理念,就是要求我们教学要为学生营造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教学,体验生活中离不开教学。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取感性知识,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提供支柱,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新知。动手操作,使学生身体力行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又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事物。大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手可以做出几十亿种动作,它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借助媒体的帮助,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去感受!通过实践我们又发现:还要巧用操作手段,才能使操作活动既满足孩子们的好动心理,又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从而优化数学教学.
一、运用在知识的关键处
        动手有助于消化学习过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尤其是教师在教到知识的关键之处时,引导全体学生动手操作,就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一一9加2”一课时,由于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既是10以内加法的延伸,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正是知识的关键之处,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具(小棒),在思考后动手摆一摆自己的思路,通过具体的实物操作学生中有些人就会把盒外的两瓶饮料分成1和1,拿一瓶放入盒里,这样9和1就凑成10,盒外拿走一瓶,还剩一瓶,那么,10瓶再加上剩的这一瓶就是11瓶。随后通过汇报交流,孩子们自然地就发现这种“凑十”方法的优越性.这样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又用思维指导操作.这样既是给孩子们创造了发展思维的空间,又将这节课的难点下放到了直观的操作中。如果再辅之以反复训练,就能比较容易地使学生做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脱口而出。
  又例如:教学“面积单位时”,先指导学生画出一平方厘米的小方格,并用手比划出一平方厘米的大小,再剪下一平方厘米的纸片,以此测量较小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又有意让学生去测量课桌的大小,学生在动手测量时就会切身的体验到一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并觉得用它测量较大的面积不方便,即而他们便想学习大一些的新单位——平方分米.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又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来解决问题,很清楚地就区分了面积单位的含义和范围,这些关键性的问题,就在动手操作中得到解决.
二、运用在理解的含混处
        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在论智力形成的几个基本阶段时说,“只有物质的(或物质化的)活动形式才是完备的智力活动的源泉。”这就是说,儿童的智力活动是在对物体(或物体的代替物,如模型、标本等)的动作中形成的。其他心理学家如瑞士皮亚杰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也不例外。

特别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有很多易混淆、模糊、理解含混的地方,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要使学生彻底理解数学概念,单凭教师的语言阐述,是不够的,这时就需要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
        例如: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三、运用在知识的转折之处
        数学知识的转折处一般是学生难以弄懂的.为此,在教学中,除了精心设计好问题情境、准备好足够的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外,重点就是要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学习中//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罗杰斯语),从而促进学生智慧的健康发展。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演示分橘子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从“不公平”中想到“平均分”,再引导学生将四个橘子公平的分给两个孩子,进而体会“平均分”.接着再让学生将2个橘子平均分、一个橘子平均分,在分一个橘子时,他们就会发现不能用整数来表示分得的结果,从而引出分数.
        又如:在学生学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后,在教圆的面积时,表面上看来,它们之间似乎毫无联系,但要组织学生将圆按8、16、32、64等分的顺序依次剪开并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在剪一剪、拼一拼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等分越多,其拼成的图形越近似长方形,这个近似的
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圆的半径.这个操作过程使学生很自然地把长方形与圆联系起来,并了解了它们的边与面积的相关性,很快地由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中这样安排,除了能对学生新旧认知进行有效的整合,培养学生的探索
精神外,还不失时机地渗透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如转化的思想,极限的思想等,以及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之,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并把握好时机,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参考文献】:常汝吉 2001年7月《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1~12月《小学数学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
                 郭魏《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上海教育出版社
                《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