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远芳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中心小学 511300
前言:不少教师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品德课和班主任的任务,学科老师的任务是完成学科的教学任务。而且很多学校普遍重视语数英等主科成绩,因此不少老师在制定学科的教学计划和备课时,重心放在努力让学生掌握好学科教学的任务上,而忽视了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工作。
关键词: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效果
摘要:义务课程标准的一个亮点是在各科课程中有机渗透德育,强调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小学阶段是学生的智力开发、价值观形成的开始阶段,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在学生心中埋下德育的种子。数学作为小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数学课程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同时,将德育与数学课堂相融合,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大多数学生家长形成了唯成绩论的错误观念。缺乏德育教育意识。主要原因是家长和教师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理解和德育教育观念不全面、不科学,缺乏健全的课程评价体系。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首先需要树立积极正确的育人观念。同时,要针对数学课与德育教育融合的课程制定完善的授课计划,为了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思想上不断建立重视德育教育的观念,将德育教育切切实实地融入到数学课堂。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不仅是一个推理和训练的过程,更是一个情感培养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价值观对学生有着巨大而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设计,在教学活动中,老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老师的个人形象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如果一个老师为在每次上课前都能积极认真去准备授课内容,优化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真正的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一定能感受到老师的付出和努力。对于学生而言,会更加的尊重老师,也能让学生以老师为榜样,努力钻研,提升责任感,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有利的[3]。
三、在教材内容中挖掘德育元素。
1.渗透爱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素材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数学课程涉及的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等有助于弘扬我国古代数学家的贡献,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每一册数学教材中编排的“你知道吗?”,就有很多素材向学生介绍我国历史上众多人物或历史书籍在数学方面创造出来的杰出成就,如在六年级下册学习《圆的周长》时,介绍了我国伟大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这一成就比国外大约早1000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这一领域取得的成果等,结合这些数学史料,让学生逐步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在推动数学发展中作出的杰出贡献,激发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教材中还有大量的具有时代感、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利用这些数据和统计资料,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伟大成就,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教育。
例如:在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这一单元,就有广东省常住人口总数和城镇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电话用户数量的变化情况、全国网民的城乡结构状态,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数据等,这些素材都能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祖国发展的速度,激励学生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祖国努力学习,敢于创新,为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初步基础。
2.渗透良好的思想品质。
在数学教材中,还有大量的素材可以对学生进行各种思想品德教育,如六年级上册的综合实践活动《节约用水》,通过课前的收集资料,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学生通过测量等操作活动,经历收集、数据整理的过程,认识认识到日常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情况,使学生积累节约用水的方法,加强环保意识。又如在三年级《时、分、秒》这一内容时,教师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建立时间观念,适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还可以通过拓展穿衣、吃早饭、整理书包等活动时间,丰富学生对时间长短的体验,使学生对这些每天都从事的日常活动所需的时间长短建立正确的认识,提高学生时间管理的意识,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再如六年级《分数乘法》这一内容的练习题中蕴含了大量的素材,涉及了介绍耕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天文知识、废纸回收,书包超重等题材,可以对学生渗透国情教育、环保教育、健康教育、科学教育。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逻辑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的学科,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善于倾听,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数学学习中少不了倾听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倾听教师的讲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倾听同学的发言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己的思考,更能对他人的发言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必要的补充,丰富自己的思想。例如在小组合作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尊重同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独立思考,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只有积极开动脑筋,养成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才能真正领会数学知识的真谛,把握数学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经常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培养他们肯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学习的难度不断地加大,如果学生没有克服困难的精神,很容易出现遇到难题,不愿独立思考去解决,而是想方设法上网搜答案或抄同学作业的现象,这样对学习数学非常不利,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介绍数学家们刻苦专研,取得成就的事例教育学生向他们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做事要有迎难而上、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
(3)敢于质疑,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比如,当同学做出一个答案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他的答案正确吗?还有其它不同的答案吗?还鼓励学生可以对老师的答案大胆质疑,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提出来进行讨论,这样逐步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
4.渗透美育,陶冶情操。
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在于它的统一、顺序、和谐、对称、结构、简洁等。教师应在此基础上更深刻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美,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通过数学的简单美、和谐美、对称美、奇异美以及特有的抽象符号、流畅的曲线、新颖的图形、奇特的表达式邓内容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学习六年级《圆的认识》一课后,安排了学生尺规作图的实践性内容,促进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进一步认识,又能让学生在用尺规画出漂亮图案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的美,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以和谐、对称体现其独特的美感,教材编排用圆规和直尺设计漂亮的圆,就是让学生充分感受着圆的神奇、体验图形的美妙。古建筑中的“外方内圆”“外圆内方”、圆形的喷水池、花坛,生活中到处都有圆形的素材,这些素材不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如,在总复习的《图形的运动》中,让学生综合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等图形变换进行设计,使学生感受几何图形中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结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资源,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注重学生智、情、意身心的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