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育教育为指导,实现高中地理教学进步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7期   作者:刘惟筱
[导读] 新课改视角下,教师绝不能像过去一样
        刘惟筱
        重庆市第六十六中学校  重庆  400042
        摘要:新课改视角下,教师绝不能像过去一样,只是单纯的将知识一股脑交给学生。为迎合社会变化,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建设要求,其中就包括德育品质。地理是一门十分适合德育教育的载体课程。教师有必要深入挖掘地理知识当中富含德育思想的知识和素材,利用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和品质能力,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本文以高中地理为例,研究德育教育指导下的地理教学思路,旨在提高教育效果。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教学构思

前言:高中时期地理变成了十分重要的课程。提高地理教育效果,就需要考虑核心素养以及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德育品质建设问题和要求,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在学生爱上地理知识的同时,学生走进知识背后,灵活使用知识,发挥德育教育引导作用,这样学生后续的学习将会非常高效与顺利,对提高我国地理教育而言具有积极意义和影响,需要教师多加留意,科学设计。
一、挖掘教材德育内容
        地理教学期间,德育内容的渗透,前提是把握的愈合地理学科关系。二者结合教学有着相辅相成关系,最直接的方式是,在合适的阶段,教师传授道德观念和内容。比如社会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当然这样的教学方法十分牵强,略显可以。同时,这样的德育教育手段,很难在每一个知识点中落实,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寻找系统化的手段进行教育[1]。
        最好的方式是,教师在高中地理教育中,需要先建构德育教育目标,做好章节内容细化与研究,也就是对各个章节的知识提出德育计划和目标。每个章节、课时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教学。比如必修一中,主要讲的是地球在宇宙中的定位和关系。教师教学中,设定目标,让学生形成热爱家园、珍稀家园的意识。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各个章节情况合理分配德育目标。比如学习《宇宙中的地球》时候,教师需要培养的是学生宇宙观,教师需要灌输群体意识,让学生明白,地球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无法独立存在,在群体中作用显著,同时也受其他成员影响,如太阳,还影响着其他成员,如月亮。
        这种方法,实现饿了地理教育和德育教育深度结合,打造了整体化教育。教师在讲解知识同时,传授了道德观念以及品德涵养。用和谐方法,展现了学科教育应有价值,渗透了德育内涵和知识[2]。实践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与困难,教师需要合理调整,深入了解德育宗旨以及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二、综合调整方法融合德育知识
        各种全新元素和教学内容的融合,能够让教学获得足够的吸引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研究和学习当中。教师需要做好合适教学方法的挖掘和研究,提高教育质量。过去教学中,教师倾向于使用口头叙述、单向方法讲解[3]。知识点讲解中,这种方法比较合适,但不利于德育教育,效果并不是很好。纵观教育现实,可以发现,德育教育一般为班会形式,效果很差,口头方法没有实践过程,很难最大化德育教育作用。


        在推广德育教育过程中,学校应尽可能使用实践方法。实践过程,才能匹配育人目标和方向,教师需要做好深度设计,使用多样化方法教学,灵活使用现代教育资源和技巧。比如在《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室灌输环保理念,并播放相应视频。使用视觉化教育方法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增强学生知识理解。学生明白了环保价值与意义,知道了自身处境关系。学生形成了环保意识,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保护环境当中。是一种操作简单、直观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地理教育中效果非常好。
        此外教学期间,学生利用课后训练,同样也能提高效果,并且也是德育教育重要步骤和途径。虽然课后训练中,缺少了教师的辅助与支持,但同样也能实现道德观念的有效渗透,展现学科育人价值和功能。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的方式,彼此相互合作以及相互帮助。绝不能恶性竞争,也不应该敌视他人,破坏和谐。要让学生形成团结友爱的集体观念,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与学习质量。实现方法,需要考虑学生个人情况,根据学生经验,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与帮助。
三、改革考核标准明确德育评分内容
        过去地理教育中,考核时候只看重最后的考试成绩。不少学生因此养成了功利性学习的问题。功利性学习,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体现地理育人教育功能和作用,需要有效、科学的改革考核的标准与方式,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情况,做好地理教育的内容渗透。操作期间,德育评分是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也就是了解哪些因素适合评价学生道德水平。
        地理教学中,试卷其实可以添加一些开放题目,简答题需要学生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作为根基,说明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叙述自己的思路和认知。用这样的办法衡量学生道德水平与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人口》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见大题目,让学生对一线城市人口状况提出解决办法。考核的时候,标准是学生对人口容量以及环境承载力的看法与理解。此外还要评判和衡量学生现实情况、个人价值取向,用来鉴别学生德育素质与水平,合理评分。
        需要说明的是,对学校教育来说,德育教育并非硬性要求和主要目标,这是因为,道德素质本身就和知识技能有很大区别。学校教育无法确保个人素养的有效贯彻。学生的情感经历、思想水平决定学生的道德素质表现。教师考核学生期间,德育评分很多时候无法真实的反应学生品质和素质,只能用于考量地理教育在育人工作中的表现。也就是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需要展开综合考量,才能获知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而保障地理教育德育教育有效性。高中地理知识内容与学科知识兼顾育人倾向和育人价值,涉及人口、环境以及资源等很多和人类文明、时代科技有关的知识,教师必须做好德育内容挖掘,提高教育效果。
结语:从本文叙述可以看到,当代教育背景下,想要提高地理教育质量和效果,就不能再继续沿用传统教育模式。教师需要关注新时期背景下的地理教学追求和方向,参考实际条件,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教学。将地理教育和德育教育结合到一起,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地理知识中的德育素材,走进地理知识背后,展现德育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孙丹华.高中地理课堂深度教学的育人价值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4):27-28.
[2]田珺璐,周维国,廉丽姝.基于学生认知结构培养的地理过程教学研究[J].地理教学,2021(07):14-17+60.
[3]黄勤雁,郭剑琳.高中地理基于问题的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J].地理教学,2021(07):37-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