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7期   作者:武斌 付吉丽 金宝胜
[导读]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高度发达的互联网
        武斌 付吉丽 金宝胜
        哈尔滨石油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摘要: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之中,在“万物互联”的背景下,“互联网+”概念应运而生。互联网早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互联网和教育的结合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当代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不断涌现的新型教学模式出现在人们视野,“翻转课堂”就是其中典型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
        在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大数据时代,加之新技术的驱动,为人们提供海量数据的同时,也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同时也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思维的改变。“翻转课堂”打破了以往传统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向。它的出现是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全新体现,也成为教学研讨的热点。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模式,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的利器,也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寻找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互联网与“翻转课堂”的结合
        在互联网大潮的推动下,脱颖而出的“翻转课堂”,变成了推陈出新的“产品”。通过各种多媒体资源将课程内容放在课前或者是课外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将课堂变成师生互动、探究问题、讲解问题的场所,使课程学习和研究得以更加深入。高等教育阶段,大学有着外界无法比拟的教学资源,大学互联网平台使这一资源更加丰富和多元,因此大学更适合“翻转课堂”模式的开展。
        “翻转课堂”主要以教材、教学视频和网络相结合,教师在课外先做好备课准备,将教学资源上传到指定网络平台,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对重难点予以关注,提出问题,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去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教师采取协作法对其进行互动与交流,并对一些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讲解,保证教学效率,让学生学得更加扎实。
        二、依托互联网下的大学教学“翻转课堂”
        (一)高校教学背景下的“翻转课堂”有效实施分析
        大学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较为齐全的教学配套设施,校内互联网实现全覆盖,线上平台也较为完善,多媒体云课堂也已经趋于成熟,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电脑和手机也几乎是每名大学生的入学标配,每名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和电脑进行线上学习,还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互动交流,这也是“翻转课堂”可以在大学实现和普及的基础条件。
        大学生群体是应用移动互联网最为广泛的受众人群,他们主要通过移动客户端进行社交、学习、生活,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为大学生提供视频教学内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思维能力都比较强,也有一定的自律意识开展课前自学,同时他们还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很顺畅地和教师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和交流,解决课堂下的自学难题,确保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对视频课程讲解,梳理出准备在课堂上进行探讨和交流的问题清单。
        (二)大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案例
        有了线上平台,“翻转课堂”得到有效实施。它分为三个阶段(课前、课中、课后),五个部分。下面以《高等数学》中的导数的为例进行论述。
        1.课前准备阶段
        教师着手开展教学内容设计、录制视频、列出学习任务清单、互动交流,开展一对一辅导。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的明确、重点难点地列出、课前教学的准备、教学方法的确定、课后教学的反思等;
        第二部分:根据教学进度设计学生自学方案,学生根据教师所列任务清单,将重点难点着重关注,下载平台的辅助资料并观看自主教学视频进行学习,让学生梳理出遇到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中先对重点问题进行讲解,如:由定义求导数,可导函数与连续函数的关系,连续函数不存在导数举例;
        第三部分: 教师开始自行制作教学视频或从网上寻找优质的开放课教学视频中关于导数这一单元的视频;
        第四部分: 学生开展课前自学。教师将课前准备,发送到自学平台,以任务为导向,预习导数相关的内容,观看教学视频,总结判断函数的可导性,思考函数f(x)在某点x0处的导数f’(x0)与导函数f’(x)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完成课后习题。
        第五部分:师生互动交流。师生通过互联网客户端平台开展在线上一对一或者群聊式互动交流和线上问题解答,教师能够从中了解学习进度。
        2.课中交流讨论阶段
        课中阶段分为:互动交流、小组讨论、教师讲解,课堂练习、教师总结。
        第一部分:随机抽查若干名学生, 讲解导数的定义以及应用。
        第二部分:开展分组自由讨论, 并提出二次偏导问题的难点。
        第三部分:教师针对反映的疑难问题进行逐一讲解, 对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第四部分:分配课堂练习, 巩固求抽象函数的二次偏导及其应用。
        第五部分:教师总结这节课的重点难点, 最后讲解课堂习题。
        3.课后巩固和拓展阶段
        课后阶段重点是巩固新知识和拓展知识,基于学生在课堂中反馈的一些问题,教师要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课后研究,要求撰写导数及其应用开题报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大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翻转课堂”模式的核心是在课前、课后由教师辅助学生学习基本知识,课中研究问题消化理解,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师生讲授式与协作式的沟通学习氛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但是“翻转课堂”的应用还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注意的问题:一是“翻转课堂”是基于学生的高度自律和自主学习研究问题的过程;二是“翻转课堂”是否会出现学习成绩好的越好,差的越差的情况,对于主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这一教学模式可能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平台,而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认真看视频的学生,就会造成学习成线下滑。
        四、结束语
        在互联网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对大学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教师在开展这一教学之前,需要考虑适合开展“翻转课堂”的人数规模,适合开展“翻转课堂”的内容,教师要不断更新本专业的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契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志平.翻转课堂下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3):146.
        [2]陈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大学数学微课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19):293-294.
        [3]杨洁.浅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大学数学微课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9,6(A1):147-149.
        [4]胡宇清.大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下旬),2019(33):164-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