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以“城市的空间结构”为例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7期   作者:孙红英
[导读] 教育部提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孙红英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中学  
       摘要:教育部提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而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受到广泛关注,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将地理实践力这一学科素养落到实处,是地理教学研究的重点,笔者从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后实践指导两个方面展开探究,将地理实践力素养渗透到地理教学设计中,注重知识的自然生成,呈现过程性教学,使生活化的地理服务于课堂教学。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    学科素养    合作探究
       2015年教育部提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2017版地理课程标准更是提出“根据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景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而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受到广泛关注,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将地理实践力这一学科素养落到实处,是地理教学研究的重点。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做了以下尝试:
       一、通过合作探究,利用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学改革应从课堂开始,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以课改要求为背景,着眼于生活素材,以活动设计带动课堂节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比如:在设计《城市空间结构》这节课时,选取“西安市的城市空间结构”为案例:
       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对西安市的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进行调查,绘图,并写出调查报告。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实地走访,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能够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合作参与,展示成果”环节,学生按照课前调查所分的小组,展示本组对西安市各功能区的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查阅的资料,实地调查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通过汇总分享,同学互评,学生能学会如何进行实地考察,分析材料,总结归纳,同时能培养学生学会倾听、思考的能力。
“实战演练,融会贯通”环节,教师提供读《秦汉新城规划图》,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规划的合理性,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一环节,能培养学生辨识基本的城市空间结构图,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评价自己居住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学以致用。所以,学生在此环节,需要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秦汉新城各功能区的位置和课堂归纳的结论是否一致,从而确定其合理性,并对不相符的功能区提出建议。
       二、通过社会调查,利用校内外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地理课外实践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从而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辨析能力。

比如:为了使《城市空间结构》这节课更深入完善,课后,笔者以学校所在区域—“秦汉新城的住宅区”为切入点,确立了“秦汉新城住宅区选址”这一课题,并带领学生实地走访,对这节课进行拓展研究,让课堂知识落到实处。此课题的设置,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落实课本知识,加深学生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思考,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课题开始之前,学生依托主题,制定“三步走”具体实施方案。
       第一步:绘制地图
       要求学生实地调研秦汉新城住宅区的位置,并绘制地图,形成图文,提升学生的实地考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二步:编写调查问卷和采访稿
       学生在制作调查问卷时,从人们对房屋的购买需求和秦汉新城各住宅区的位置着手,充分考虑不同档次住宅的特点设置问题,了解周围人群对住宅区选择的要求,体现地理实践活动为课题服务的思想。在设计采访稿时,考虑到不同人群性质,设置了不同的问题,比如:会提问购房者选择某小区的原因;会提问开发商对秦汉新城房地产开发的前景预估等等,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学生与社会沟通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的品质。
       第三步:结果分析
       通过理论知识从环境、位置、教育等方面思考不同住宅区分布位置不同的原因。这一过程,充分强调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讨论问题、分析问题。学生在调查问卷的分析报告中写到“在人们关注的楼盘中,我们发现教师多关注兰池大道两旁的秦岭北麓与枫丹丽舍等交通便捷的中端小区。管委会内部人员绝大多数关注星河湾,中天诚品高档豪华小区。根据对这些楼盘的实地考察,他们楼盘的共同点是环境较好,差别主要在于内部的配套设施,物业服务等。我们可以得出相应结论,随着生活条件的提升,人们更加注重对房屋品质的追求,又基于自身的经济条件,选择关注不同的楼盘。”通过学生的问卷分析,我们看到,学生以严谨的态度,理性的分析,对问卷结果进行了数据统计,做出了自己的评价。
       在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中,小组的成员们充分发扬着合作的研究精神与严谨的研究态度,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共同完成这个课题,逐渐养成了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初步具备了自主研究的能力,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与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了研究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及合理性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在完善课堂的同时,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素材。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为了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科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只要以学生发展为前提,以具体案例为依托,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课程内容为核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2017版《地理课程标准》
       2、《浅谈基于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微课堂教学设计》
       3、《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研究”开放式教学设计》  潘信国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4、《基于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教学反思——以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二章为例》  陈祝清  曾呈进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