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云
茂名市第一中学 广东 茂名 525000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实践能力是高中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本文阐析了地理实践能力的概念和内涵,论述了在课堂教学中构建让学生动脑、动眼、动口、动手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供广大中学地理教师讨论与交流,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提升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实现地理新课程标确立的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是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由于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自然、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
一、中学地理实践能力的概念和内涵
1、地理实践能力的概念和内涵
地理实践能力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去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包括动脑的发现、思考、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筛选、处理地理信息和应用地理信息能力;动眼阅读地理文字材料、地图及图表能力、观察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能力和考察地理环境能力;动口的地理问题的研讨交流能力、朗读地理教材能力、演讲地理故事能力;动手的书写地理文案能力、绘制地图能力、地理实验操作能力、地理测量能力,以及综合性的地理调查能力、地理考察方案的设计能力、地理研究的创新能力等。
2、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误区
有些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就是组织学生到野外开展各种地理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考察能力、地理观测能力、地理调查能力和地理研学能力,认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与课堂教学无关。之所以产生这种误区,根源在于没有准确理解地理实践能力的概念及其内涵所致。
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1、问题导向,学会探究
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地理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地理情景材料中发现地理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去分析产生地理问题的原因,最后指导学生寻找解决地理问题的措施,这是地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首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因为地理问题解决的一系列思维活动都始于发现地理问题,只有发现了地理问题,才会有接下来的地理问题归因和地理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投影跟本节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地理情景材料,引导学生从情景材料中去发现问题。
例如,在讲授“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课时,教师首先投影一幅新月形沙丘景观图,提问学生:这幅景观图反映什么地理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的问题是土地沙化。
其次,教师组织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分析地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例如,指导学生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土地沙化问题产生的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及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而自然原因又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等因素分析,人为原因则从人口、生产、生活等因素分析。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解决地理环境问题的对策和措施,思考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土地沙化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引导学生从产生土地沙化的原因入手,“对症下药”,着重从生产、生活、生物、工程、人口等方面去寻找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2、绘图释文,融会贯通
地图和地理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因此,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地图和地理图表在培养地理实践能力的特殊功能,指导学生根据地理知识及地理原理,绘制地图或地理图表,以地图或地理图表的形式,展示有关的地理知识及地理原理,达到让学生完成将地理知识及地理原理转化为地图和图表的地理实践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首先,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将地理文字转换成地图或地理图表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将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的文字信息,通过绘制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形式进行展示。
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文图转换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要向学生灌输“胸有成图”的地理观念,要求学生备有地理绘图本,教师留有足够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将一节课的地理内容通过绘制地图、图表、景观图的形式显示,并形成绘图及图文转换的学习习惯。
例如,要求学生将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轮廓特征用地理示意图表现出来,组织学生通过绘制地理简图显示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北高南低”的地形特征,开展绘制三圈环流形成示意图比赛活动,等等。
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动脑、动手开展地理文字信息的绘图活动,理解和掌握了地理知识及地理原理,形成了较强的文图转换的地理实践力。
3、创设情境,模拟实践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过程都是客观存在的,且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地理实践活动,将地理知识、地理原理与地理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但是,由于受到时间、课程安排、安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学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是很难经常性开展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通过文字描述性材料、照片等形式,模拟地理情景,让学生犹如亲临其景,对文字描述性材料及照片中的地理景观、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特征等进行观察、记录、思考、交流、探究、分析和总结,达到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就能收到开展野外地理实践活动一样的地理教学效果。
例如,在高三地理微专题“地形类型及其开发利用”教学中,教师投影“我国南方某山区地貌类型景观照片”及“开展我国南方某山区地貌类型及其开发利用模拟实习提纲:(1)指出图片所示的地貌类型名称,并说出判断依据;(2)在图片相关位置,找出地貌单元名称,并指出判断依据;(3)如果在图片中某处建大坝、修水库,请在图片中标出建坝的位置及库区范围,并说明理由;(4)如果在图片中适当位置种植水果,指出种植水果的类型及范围,并说明原因;(5)指出图片中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野外实践活动,教师巡视指导,解答疑惑。然后,小组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实践活动成果,其他组提出质疑,本组成员进行解答。教师根据各小组汇报情况,进行总结,并展示参考答案。
4、模拟实验,探索新知
地理学科中的自然地理属于自然科学,有些地理原理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要通过模拟实验去突破难点。同时,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地理实验活动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通过地理实验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自然地理原理的模拟实验教学活动,既能验证有关的地理原理及地理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些抽象的地理原理,又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例如,在高中地理《热力环流》教学中,教师做热力环流产生原理的模拟实验,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缸里,左侧放一个装有红色热水的盆子,右侧放一个装有冰块的盆子。
(1)观察活动:学生留意观察:容器中红色的烟雾运动方向是怎样的?
(2)实践活动:学生在本子上绘制容器中红色的烟雾运动方向,其中叫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绘制容器中红色的烟雾运动方向;
(3)交流活动: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交流容器中红色的烟雾运动过程;
(4)原理探究:组织学生分析容器中红色的烟雾运动过程的原因,记录分析过程;
(5)得出结论:地面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空气水平运动(风);
(6)迁移应用:要求学生根据上述热力环流形成原理,绘制海陆风、山谷风及城市风形成过程原理示意图。
这样,通过热力环流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过程、思考原因、总结规律、尝试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探究力和实践力,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需要广大中学地理教师更新地理教学观念,理解地理实践能力的概念和内涵,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学习习惯等学情,借鉴本文所述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思考与实践,研究和探索适合本校校情、生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加强地理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设计,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处理好掌握地理知识与提高地理实践力的关系,全面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冬梅.高中地理教学如何建构多元化评价体系——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24):28-30.
[2]田家豪.高中地理学习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提升——以自然地理教学内容为例[J].亚太教育,2016(15):29.
[3]曾呈进,叶景芳.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地理探研式教学研究——以“水循环”一节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05):95-97.
[4]孙仲霞.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与“三板”的有效整合策略[J].科技风,2020(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