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视域下高校班级管理机制探析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7期   作者:周艳
[导读] 班级是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域,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同化力和约束力
        周艳
        广东科技学院,523083

        摘要:班级是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域,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同化力和约束力。伴随着网格化管理在城市治理方面应用上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将网格化管理思维逐渐引入班级管理中来有助于实现班级管理创新。本文将从当前班级管理现状、网格化班级管理的优势及网格化班级管理机制探析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摸索出一条科学的班级管理道路。

        关键词:网格化;班级管理;高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在提倡“三全育人”的大背景下,高校要成为育人的沃土,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养分,因此需要不断实践摸索新型班级管理模式,搭建新兴平台挖掘学生潜力,迎合时代潮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网格化管理模式现广泛实践于城市管理与社区管理等,它是指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单元网格,实行精细化、动态化管理。现将网格化思维延伸至高校班级管理中,促使班级管理科学化、细致化,通过将大单元分割成多个小单元,结合网格负责人实施精准管理与对接,实时传送班级动态,同时通过提高个体学生的参与度以获得更具实效性的班级管理效能。
一、当前高校班级管理现状
        高校班级管理日前仍以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为主,大多在辅导员集中管理下、班级主要干部的协同配合下完成对班级全体学生的组织管理,陈旧管理体制下班级组织活力低下,班级干部工作能力提高速度慢,也会因为职责缺失而出现闲置班干部;有的专业班级也会因为人数过多,在班干部岗位及数量不变的情况下,班干部管理难度增大,且其他同学难以有足够的组织参与度。
        现有的班级建设当中多以完成学校、学院规定的指标性任务为主,部分高校教育者对班级单位建设的重要性重视不足,致使班级作为独立单元缺乏足够的自发性和行动内驱力;班级干部在没有明确的班级建设目标及思路的情形下也缺乏创新力和组织力,未形成有“班级属于我们”的归属感,“我们可以创设班级风格”的主动性,导致班集体凝聚力缺失,班级零散,班干部无作为,学生个人主义明显,班级育人功能缺失。
二、网格化班级管理的优势
(一)网格化管理的精细化有效的满足了班级管理落实、落细的工作要求
        班级管理中充斥着大量的日常琐碎性工作,且班级学生管理事务工作无小事的特点要求必须精细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学业及生活动态,规避突发事件的发生;将班级工作落实、落细中的关键点之一是落实好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而做人的工作往往无法通过硬性管理要求来完全实现,需要通过弹性的、柔性的人文关怀去实现对人的管理。人性化管理可以柔化行政管理, 减少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冲突[1]。
        网格化管理中的将大单位整体切分成若干个小单位整体的特点有助于分解班干部工作压力,给与干部们足够的时间去精准对接特定学生,充分给与人文关怀,倡导“以生为本”的管理与服务理念,便于干部负责人与同学们建立深厚的感情基础。
(二)网格化管理的联动性有效地契合了班级管理协作性的特点
        班级承担着班级管理中大大小小的学生事务,任一事务的处理与解决都离不开班级全体的付出与参与,但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以班级干部为主牵头进行管理,会导致班级成员参与度不高,随着管理惯性的出现,班级成员也会认为班级事务有班干部负责足矣,班级干部与班级成员沟通脱节,缺乏互动与合作;而班级的管理绝不是封闭的单向度活动,班级内部、班级之间都需要进行协助及信息共享[2]。网格化管理中所有的小单元网格都是互联互通,一处变化其他地方也随之变化,从而保证整体的联动更新,突显了各单元之间联动、协作的重要作用。将此管理模式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有助于打通班级成员之间的沟通渠道,促进班级整体成员间多向沟通、共同达成班级目标。
(三)网格化管理的全员参与性有效地促进了班级整体性建设
        网格化管理通过设置不同区域、不同版块责任人,将责任落到每个个体,充分提高每个成员的参与度,增强个体成员之间的监督意识;在班级管理中全员的参与意识有助于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现有的班级往往面临着学生没有集体归属感,学生个人主义色彩浓厚,缺乏人际沟通与合作意识,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网格化管理,结合全员参与的特性共同构建班级整体,每一个个体成员都能为班级整体贡献个人力量,从而形成班级合力实现更大的班级整体力量。
三、网格化班级管理的实施机制
(一)初步认同——提高意识,增强师生认同感
        网格化管理模式最初在信息化领域,随之在城市治理、社区服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具有一定的成熟经验,但在高校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师生认同度较低,故而推行网格化班级管理前期重要目标在于从思想认识上提高师生认同感。通过前期调查研究,实施广泛的宣传与引导,增强全体师生的认知与了解,避免师生潜意识地认为网格化管理是增加管理任务,不断引导师生了解网格化管理背后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自主性、参与性,以及更为有效的人性化管理方式,达成高质量的“以生为本”实践目标。
(二)制定计划——结合实际,合理分工安排
        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与需求,促进班级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形成人文陪伴与学业启发相结合的班级网格化管理理念[3]。在这一理念支持下制定网格化班级管理计划对于提高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将各年级班级划分为三级网格区域,根据班级数量、学业关怀和宿舍区域划分为不同网格区域,每一级设置不同责任田和责任人,第一级网格责任人是辅导员,第二级为党员及年级学生干部,第三级为班干部及宿舍长,采用月巡查、周巡查或日巡查等不同阶段的检查机制,同时设立巡查日记方案,各级负责人根据巡查日记了解掌握当前网格区域的学生动态,并通过巡查日记备案制避免责任人更替带来的交接问题。通过干部设置充分调动党员的思想引领作用,发挥班级干部的学业提醒与关怀作用,通过设置三级网格区域实现对各个网格实施动态的监督与观察,实现对网格内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就业等全方面信息的常态化管理。
     
(三)实施运行——模式设计,推进网格化班级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高校运行网格化班级管理模式正在探索实践阶段,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社区的治理能力,真正地发挥出学生社区的育人功能[4],要在模式探索实践中不断校正并进行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提升网格化班级管理认同度,引进信息化技术理念,获得技术支持,强化实施与运行效果,进一步推进网格化班级管理长效机制的形成,真正提高“以生为本”的高质量学生服务管理水平。

四、结语
        高校的学生管理走向信息化、科学化、人性化将是未来的大趋势,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培育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重要性,发挥班级育人、组织育人的重要作用,需要通过不断摸索符合学生特点、时代需要的新型管理模式,而运用网格化思维探索班级管理是一项新的尝试。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基于网格化管理的高校学生人性化管理探索——以网格化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3):76-78.
[2]谢甫城.高职院校班级网格化管理模式探析——基于实践的反思与重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2):109-111.
[3]陈冲,张维权,常序,李恒杰.基于网格化思维的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创新[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10):69-70.
[4]刘禹杉.应用“网格化管理模式”推进学生社区党建工作[J].就业与保障,2021(04):129-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