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困境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7期   作者:曾金莲
[导读]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
        曾金莲
        张家港开放大学 江苏省苏州市 215600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具有实践应用性、综合性和涉外性等特点。但是当前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偏重理论教学、教学方法创新不足、课程内容呈“碎片化”、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为了提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效果,应采取强化理论教学与实际业务有机结合、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优化考核方式等措施。通过教学改革以保证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外贸业务岗位适应能力。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困境;对策
1 前言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因此,该课程不能停留在原有的学科式、理论式教学。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应根据国际贸易工作流程,设计具体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发现困难和盲点,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国际贸易教材选用较为混乱,教学内容滞后
        当前我国有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国际贸易课程,这些高校在该门课程教材的选用和编纂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学生所运用的教材无法统一,内容混乱。并且还有很多高校沿用传统的国际贸易教材,没有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形势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导致教材内容具有较大的滞后性,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另外,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在国际贸易教学中的重点大同小异,且同一院校不同专业国际贸易课程所运用的教材相同,这就无法满足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就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2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国际贸易课程涉及到的范围较广,其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往往不高,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教学方法的创新,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推动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然而,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高校教师在开展国际贸易课程的时候所运用的教学方法通常过于单一,纯文字性讲述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无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从而无法提升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3教学实践环节薄弱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强调学科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但很多学校在实践教学环节缺少重视,已有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实践性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实践教学大纲制定不够科学、实践实施教学方案不够具体、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等,无法真正达到实训的目的。另外教学实践条件也比较薄弱,缺少相关仿真实训软件、缺乏完备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有效的校外实践基地。比如目前开设的很多实训课程都只是通过单纯的做题练习来实现,这样学生就无法达到可以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就失去了实践教学的意义。
2.4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有待提高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涉外性很强的学科,业务交流中会经常使用到英语。但是高职院校很多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是很高,有些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国际贸易名词或概念,看不懂专业贸易术语和外贸单证,这样就会导致外贸交易无法进行,无法适应岗位的需求。而且目前教师的授课多采用纯中文方式,无法体现真实的外贸场景。英语成为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国际贸易实务和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一大阻碍。
3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
3.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施教者,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参与者,是知识的灌输对象团。这种单凭教师的讲解或多媒体教学,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多边交叉学科,内容涉及国际结算、国际物流、海上保险、国际商法、外贸单证等内容,既有理论层面的,又有实务层面的。对于从未涉足于国际贸易具体业务操作的学生而言,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很难理解和消化进出口合同的磋商、签订和履行。所以,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教育理念,使学生从课程的学习者转变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者,从而更好地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贯通起来。
3.2创新课程体系设置,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有机融合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全球视野、专业知识丰富、思维方式敏锐和处事灵活的复合型国际人才。此课程应以理论为指导,具体案例和实践操作要贯穿始终,这样才能让学生知行合一,达到培养目标。没有理论的实务教学是“无源之水”,不能指导实务的理论则是“空中楼阁”。因此,在国际贸易的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应该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有机融合起来,在实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和政策分析具体化,运用大量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政策的解读。同时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共同针对当前此课程教材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不断改进《国际贸易实务》教材,更新教材内容,创新理论和实践,把两者有机联系起来。
3.3合理采用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新方法
        独立院校教学方法改革一直在推进。新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的大胆创新和尝试。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能广泛运用于贸易实务课堂教学的好方法。例如,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贸易术语是重点也是难点。目前国际贸易实践中采用得最普遍的一种贸易术语是CIF。而很多学生难以理解CIF的突出特点“象征性交货”。此时,我们可以采用案例法来向学生讲授何为“象征性交货”并采用讨论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才能够较好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但如前所述,案例教学法不宜用得过多。
3.4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和国际贸易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开设“订单班”,创新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可邀请“订单班”的企业代表定期来学校授课,学生每学期也可前往“订单班”企业进行走访学习,直观地了解、参与国际贸易。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这能让他们更为直接地感受职场,弥补课堂上的不足。高职院校的授课教师每学期也可利用寒暑假去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将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公司业务中,提升自身业务技能,弥补以往认知中的知识漏洞,同时要主动参加一些国际贸易企业举办的培训会,在培训会中学习掌握实际业务中应该具备的一些国际贸易技巧和能力,提升自身技能、素质。
3.5评价手段改革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应用型与操作性均较强的课程,因而更应注重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考核模式是将重点放在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决定学生成绩,这样无法全面客观地反应学生的掌握情况。建议结合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而且平时成绩的比重应当增加,增加口试、实际操作等内容。而期末考试的题型应丰富多样,覆盖面广,有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对外贸业务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各领域基层人才培养当中所能够发挥出的效用显著。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培养国际贸易人才的重要课程,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其中实现对实务课程的创新优化,为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奠定坚实基础,寻找高素质人才培养途径。而对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需进一步进行探析。
参考文献
[1]周慧丽.“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翻转课堂在《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应用[J].鄂州大学学报,2019(3):85-86+98.
[2]袁照稳.“互联网+”背景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2):59.
[3]杜红梅,胡梅梅.《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51):197-198.
[4]杨楚欣.慕课时代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8(12):385-3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