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促“教”——微课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7期   作者:周小锋
[导读]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师的授课方式提供了新型的工具
        周小锋
        萧山区瓜沥镇第一初级中学,浙江 萧山 311234)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师的授课方式提供了新型的工具。微课就是近几年的新型教育工具之一。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时,每次课都会围绕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或者案例展开,主题明确,内容简洁,它可以快速地将问题进行阐述或者解决,将知识点向学生进行传播,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本文以微课为切入点,针对初中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借用微课进行解决,以“微”促“教”,帮助教师突破教学的难点。
        关键字:微课;初中科学;应用;促进教学

微课自2010年进入我国以来,在课堂上围绕具体知识点进行快速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讲解,使中学课堂的教学条件更加便利。就我国当前的教学环境来说,科学教师的教学课时十分有限,很难将知识点进行系统的讲解,学生也因此不能有效地进行学习,这就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将微课引入科学教学后,教师可以收集并制作趣味短片,通过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将无法在课堂展示的实验通过微课展示给学生,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还能弥补课堂设备的不足,保证了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我国学者对微课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其中最先对微课的概念做出定义的是胡铁先生,他认为:微课是指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实际教学要求,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同时整合多种教学资源,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活动的小课程。其他学者也对微课的功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他们认为:微课主要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其基本流程包括录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微教学设计”、“微难点解答”、“微习题解析”等辅助性知识点,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使学生体验更为丰富的学习形式。

一、微课在科学教学课堂中的运用
        由于素质教育深化普及的难度过大,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许多教师被动地承担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作为一名负责任的老师,为了保证学生们在中考中发挥到最好,必须将绝大部分的教学时间用在讲解课本知识点上。并且由于初中科学上课时间有限,教师们只能将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式地向学生讲述一遍,这就成为了“填鸭”式的教育。此外,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面临着更多的网络诱惑,当课堂学习过于枯燥或者精神得不到应有的满足时时,他们就会轻易沉迷在网络上的虚拟世界,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面临的困难是空前巨大的。
微课被引入科学的教学后,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直观生动地将科学原理以及实验过程向同学们进行演播,对于厌倦了枯燥课堂的学生们,这种趣味视频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知识点与微课教学方式的结合
科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大部分初中生在面对物理课的时候,通常会产生自己为什么要学习科学,生活中并用不到科学的这种疑惑。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及时了解同学们的疑惑,并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进行教学,让同学们融入的课堂中来。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将新的知识点向学生进行引入介绍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如果不能在新的课程刚开始就将学生带入到探索新知识点的情景中的话,学生在后续学习中会一直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教学效率自然会下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与新知识点有关的生活现象进行整理制作成视频,在课堂之初就向学生进行播放,并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思考这些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的原理。在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后,教师就可以将知识点进行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中直接将新内容引入课堂的方式,这种微课的形式可以在学生集中精力思考时就将他们带入新的情境,把握了良好的教学时机,在授课之初就为学生高效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在问题辅导过程使用微课
学生在初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能力和认知是不同的,对知识点的把握也不尽相同,因此难免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此外,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可以很快的抓住老师上课的重点,进而去突破难点,但是有的学生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够达到理解的程度,经过后期的训练才能对相应的知识点有所掌握。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将所有同学的疑惑通通进行解答,只能将大部分同学都常见的疑惑解决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学生们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并根据整理得到的数据有针对性地制作成微课分享给学生,学生就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对微课内容进行学习,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化学方程式”这节内容时,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学科,无法对化学物质形成具体的理解与概念,很容易就会形成畏难心理,不利于后续学习,教师就可以把化学方程式的规则、形式、各种常见物质的形态与化学式的理解的相关问题的理解制作成微课件,提供给学生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理解。
(3)将微课用运于拓展学习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求知欲极为旺盛,社会也需要更综合性更强的人才,教师不能仅仅将学生的思维与眼界局限于教材当中,应该努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将知识点适当地向课外拓展,打开学生的眼界,但这又与有限的课堂时间相冲突,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这一高效的教学工具。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留意学生的课堂反应,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有针对性地制作微课,将学生的课堂兴趣拓展到更深的层次。由于学生的兴趣不可能完全一样,教师制作的微课也应该尽量全面,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将微课分享给学生后,学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对课堂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这样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全方位提升他们的科学思维与科学素养,将科学带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科学。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这节内容时,学生可能在生活中都听到过相关的名词,但是并没有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与条件等,因此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后,让学生了解掌握更多的光合作用的应用,教师可以拓展制作光和作用在我们生活中所遇见的生物的作用,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还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微课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要想充分发挥微课的功效,需要教师主动转变教育理念,在保留传统课堂的优势下,积极利用新型的教学工具,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深入思考新型课堂的设计,并且主动学习新技术,将新科技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课件来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科学微课应用的原则如下:
(1)以学生为主体原则: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我们在设计微课时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为主要原则。因此我们在设计微课时必须有针对性,能够切实的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2)科学性原则:科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用实验的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因此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在制作微课时必须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制作,不能掺杂任何的主观因素在里边,让学生看到一个真实的,科学的呈现过程。并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看待我们微课中所体现的一些问题。
(3)趣味性原则:科学课堂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探究,实验往往比较枯燥。导致学生在学习科学时注意力集中时间并不长,容易走神。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兴趣也不够高。所以,我们在应用微课时应适当的增加趣味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更愿意主动学习,注意力更集中。在欢乐中获得知识。
(4)辅助性原则:微课的应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科学知识,其主体是学生学习,而微课的应用只是辅助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有需要才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用实验或者现场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的也就不再需要微课的辅助。
(5)启发性原则:科学课在以实验揭示事物的本质的过程中,蕴含了很多课内课外的知识,应用微课对知识进行衍生,能够让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
无论多么准确的理论都需要实践作为支撑,为了体现微课教学的意义,作者将从实际教学案例着手,探讨微课的重要作用。
下面以《电与磁》这一课程为例,为微课的具体运用抛砖引玉。
(1)科学制作微课,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在利用微课引入新知识点前,要总结学生的学习水平,并且结合这一章的教材知识点进行分析,按照学生的能力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如导学视频的内容的选择、侧重点等,争取在课程开展之初就为学生注入良好的学习热情,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制作有关“摩擦吸附”的微课视频,利用学生具体的生活经验降低学习门槛,同时,摩擦吸附物体的实验易于操作,工具也十分常见,学生只需要利用衣服或者头发对相关物体进行反复摩擦,就能达到视频中的效果,通过视频介绍与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小组合作实验,如果实验失败,就小组成员要进行统一的讨论分析,尝试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尝试不同的方法以达到实验目的。一般来说,微课内容都是使用玻璃棒与毛衣布进行摩擦滑动,以此来产生静电。将摩擦后的玻璃棒放在一对小碎纸上面,通过观察小碎纸的状态,使学生深入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最后让学生们观看导学案,观看微课视频,根据生活找出有关“摩擦起电”的例子,充分了解哪些物质在经过摩擦后会产生静电及种类,在观看视频时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记录,观看视频后将问题和同学教师进行分享,解决疑惑。
(2)合理利用微课的使用时机
微课目前作为一种新颖的授课方式,在授课效率、课堂气氛和学生接受程度上都展现了较好的功能。但是微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教师需要适当的把握微课的使用时机与合理的应用方式才能更好的发挥出作用,将微课的优点完好的发挥出来,在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时,使用微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较好的问题辅导和拓展学习,而不是为了使用微课而使用,不然会取得相反的教学效果。综上,微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对初中科学教学不仅可以提高科学课程教学的效率,还能够增强学生对科学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微课同时研究微课在课堂中的使用时机,将微课与课堂完美的结合来提升教学的质量。

三、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改对初中科学教师的授课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教师应该主动对新课改与科学核心素养进行学习,总结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并针对自身授课模式进行修改。教师应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工具的优点,走进学生的生活,将科学核心素养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使他们养成熟练的科学思维。微课与传统教学的结合需要考虑教学环节与学生特点,不能一概而论,课堂微课和课外微课是目前常见且易采取的实践应用形式。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点,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更好地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过程中,始终贯穿收集证据、分析推理、构建模型的理念,随着微课的引入,将推理、建模过程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来,减轻了学生思维的混乱,不仅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又促进了对学生思维层面的培养,学生可将推理建模的思维应运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或实际生活中,微课同时也促进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桂芬. 基于翻转式微信微课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
[2]冯晓茜. 基于微课培养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3]杨延春.“活”用微课为科学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J].华夏教师,2019(07):35-36.
[4]方亚琴.科学实验微课设计的案例分析及优化策略[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08):40-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