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丽玉
江苏省常州市三井街道河海幼儿园 213000
社会快节奏发展,生命的早期阶段,不断出现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我园每年都会招收到一定数量的此类边缘化的孩子。基于融合教育理念,随班就读是目前比较适合的一种融合教育方式。但融合现状是:(1)随班就读达不到真正意义的融合,而只是物理空间上的“随班就座”。(2)一日生活中,同伴之间不断形成“隐形隔离带”。
皮亚杰认为:每个儿童的认知结构不同,而且会不断发展变化。他不断强化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力。班级的交往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拥有尊重、接纳、关怀、支持的环境才最适合孩子成长和发展,尤其是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同样,同伴的悦纳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所以,营造一个健康、积极、正常且悦纳的班级文化环境十分必要。
《指南》中要求: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他人。中班幼儿正值交往需要期,缺乏交往经验的他们需要有正确的引导。引导他们在交往过程中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实践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巧借主题课程,转换认知视角,更新思维模式网。
态度的形成和改变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深受个体学习和经验的影响。直接或间接的学习和经验促使个体形成正向或负向的态度,还会引起旧有态度的改变。
幼儿交往态度由负向转变为正向,取决于认知视角的转变以及思维模式的改变。首先我们需要支持幼儿换个视角看待自己和同伴,客观地认识自己,积极的态度评价他人。打破原来已经形成的固有的思维习惯,形成新的客观认知模式,教师需要进行干预。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干预研究提供了可能。
1.借优秀主题,看儿童视角转变
中班幼儿虽然自我意识整体水平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因为其年龄和认知程度的限制,自我意识发展整体水平尚不高。他们还是以自我中心为主,认为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和自己是一样的。一旦他人的行为和自己以及周边的环境不一致时,就把对方当成特殊对待。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客观地认识自我和了解他人,发现人的独特性,从而促进他们自我意识的丰满发展。主题活动作为幼儿园一种主要的课程模式。主题活动应基于孩子的兴趣和经验,还原幼儿的生活。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跟随孩子,发现主题价值点,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寻找主题中的价值点,生产孩子们喜欢的课程。如:中班第一主题活动《我升中班了》,就是一个非常适合的主题资源。我们通过该主题中“观察、比较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初步感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为不一样的自己感到自豪”这一目标为切入点,进行班本课程:《独一无二的我》的设计和开发,并用课程的视角观察与支持幼儿,让他们在游戏中看懂自己和他人。
2.玩主题课程游戏,等交往态度变化
游戏是想象和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结合,是人的社会生活的一种初级形式,这就决定了幼儿的游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社会的性质和内容,因而可以构成一定程度上的儿童社会,从而使幼儿的各种社会能力得到发展。通过主题游戏的开展,孩子们主动地感知课程带来的快感,并从游戏中客观地认识到自己,正确看待自己与同伴的特点。借助丰富的主题活动,更新原认知,让新经验在习得过程中自然渗透。教师提供交往平台,等待孩子在交往过程中,交往态度的慢转变。
比如:借助绘本资源《独一无二的我》,通过绘本的欣赏,让孩子了解在这个大千世界里,你是独一无二的。让孩子们了解到与别人和睦相处的同时,做个独立而特别的自己。利用一日生活中的空白时间,通过主题“才艺秀”的形式,鼓励幼儿大胆展现。如:结合主题,我的小手最灵巧——绘画、手工展示、故事时光——我来说故事、我是运动小健将——拍球等运动项目、今天我当小演员——舞蹈、唱歌等。在游戏中充分表现表达并欣赏同伴、理解同伴。
二、依托游戏时光,搭建互动平台,成立学习共同体。
幼儿游戏时光能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社会交往并能在交往的过程中掌握建立、维持和处理人际交往关系的能力。根据一日活动中的两大游戏环节:区域游戏和户外游戏。教师基于调查研究,幼儿游戏时融合交往现状以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努力搭建游戏互动机会、鼓励孩子们积极交往、并进行有效评价。
1.巧妙击破区域游戏中的平行,让孩子顺势有交叉。
中班孩子的游戏仍以平行游戏为主。幼儿通常都是进区就坐下来玩自己喜欢的游戏材料。孩子间缺少互动与交流。他们不设法影响或改变同伴的游戏活动,各玩各的,有时幼儿相互模仿,但相互间没有任何联系,无意去支配别人的游戏活动,没有合作行为,没有一起玩的倾向,主要表现为相互模仿、给取玩具、微笑、搭话。有时甚至为了“自己的材料”与同伴发生争执,严重破坏了交往互动的氛围。
联合游戏既可以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提升交往层次,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又可以促进其人格的和谐发展,从而满足幼儿游戏交往的空间、人群的需求,增加社会生活体验地内容,为幼儿提供充分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
2.充分重视户外混龄游戏中的发展,助孩子异龄互动。
户外混龄区域游戏是指在户外一定范围内,3~6岁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在与环境、材料、同伴、教师的互动中,获得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它强调幼儿在生态系统中的体验、探究和交往,尤其是幼儿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还有与不同年龄段幼儿之间的互动,比如幼儿与同龄伙伴协商合作、分享共同体验,幼儿向大龄伙伴学习知识经验,向小龄伙伴展示社会责任心、自主感和组织能力。
根据户外活动的特点,我们设置了建构区、运动区、沙水区、涂鸦区和角色表演区。在游戏中,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情节需要,适当调整从而实现不同区域的互通。实践中,我们采取由点及面的策略,首先确定小、中、大各一个先行班级,然后运用幼儿教幼儿的方法,历经认知期――磨合期――灵活期三个游戏阶段。取得一定实效。
在认知期,我们让大班的幼儿首先进入户外活动区,一起熟悉各个场地的区域内容、操作材料,商量各个区域的活动规则,确定进区挂牌,然后同龄幼儿展开互动游戏。这个阶段,教师关注的重点是游戏对幼儿的吸引力,以及各类游戏的规则和安全。
到了磨合期,我们先由了解游戏的大班幼儿以哥哥姐姐的身份认领小班的弟弟妹妹,带他们共同游戏;然后再将中班幼儿穿插进来,实行家庭式的游戏方式。这个阶段,我们强调大小互动,教师侧重观察大年龄幼儿是否能主动陪同、引导、帮助小年龄幼儿参与游戏,并学会谦让和分享;小年龄段幼儿是否乐意参与其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当所有幼儿都对游戏有了基本认识之后,便进入了户外混龄游戏的灵活期,即每个幼儿自主游戏阶段。此时,我们更关心大带小、小促大的实效,更关心混龄游戏的生成。此时,教师需要针对年龄特点、能力差异,将定点观察和跟踪观察相结合,分别从情绪、交往、合作、评价、整理、规则意识等多方面来观察记录幼儿的典型行为,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不同幼儿的游戏水平、交往能力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升的轨迹。
【展望】无论是孩子的天性还是后天使然,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儿童的发展,尤其在发展同伴关系时,我们应给更多的指导和关爱,让每个孩子都被轻松接纳愉快成长。用爱接纳,用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