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长虹
河北石家庄 行唐县职业教育中心 050600
摘要:当代青少年是我国改革开放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是具有更新域创造精神的群体,更是我国的未来力量。当代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状态直接体现出了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也反映了国家未来的竞争力。为此,需要注意对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本文中主阐述了培养当代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现实意义,并就培养当代青年社会责任感的紧迫性与现实意义的关系以及社会环境、社会价值与青少年责任培养的关系展开了分析,以期可以为当代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可行性支持。
关键词:青年学生 社会责任 培养
正文:
前言:
责任与社会责任在科技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今天,各国竞争日趋激烈,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广大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培养好、发展好、引导好广大青少年,使他们有理想发展社会主义的中国。使他们有信仰、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并且为共产主义事业好好学习,奋斗终身。只有这样,对于中华民族和党和国家的事业来说,前途才是光明的,党的事业才是千秋万代的。培养青年学生的责任意识、奉献精神是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对青年人特别是当代青年的意识形态的建设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是长期以来的的工作重点。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培养当代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方向和重点:
1 培养当代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实意义
当代学生不仅是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的社会群体,肩负着振兴祖国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更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所以,当代青年学生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强弱与中华民族的未来、国家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代多数学生都具有比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广泛的参与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许多外在和内在的因素的影响,使得当代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日益淡薄以及思想信仰的滞后化仍是教育的盲区。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交流的频繁和“舶来文化”的引进,使中国的社会文化软环境良莠不齐。因此,加强年轻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就成为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工作重点与工作重心,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点抓手和措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因此,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还具有紧迫性。
2 培养当代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紧迫性与现实意义的关系
培养当代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这三个工作载体为依托,以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世界格局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共产主义信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培养高素质、有责任、勇担当的高素质人才。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上还可以体现在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中。使广青年学生有“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拒绝冷漠与麻木,这不仅仅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大课题,更是社会氛围和社会环境的人文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社会上的不和谐、不美好并且引起社会广泛思考和针对事件本身引起了轩然大波。其根结就在于广大青年学生淡薄了责任意识甚至是丧失了责任意识。不管是从校园暴力事件到“女生宿舍产子后遗弃”,从“复旦大学投毒案”到“校园裸贷风波”这一件件让人触目惊心的恶性事件,青年学生不管是面对诱惑时还是心理失衡时,都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方式的简单粗暴正是体现的是信仰和责任的缺失,心理的扭曲更是恶性事件的潜在的巨大威胁。因此,培养当代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紧迫性任重而道远。
我们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青年人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在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以引导,使广大的青年学生有责任感、使命感并且要有创造力。教育他们批判继承和思考社会事件,以及社会事件所带来的各种评判和讨论使广青年学生有思考、有分析、有评判。能够明辨是非曲直,不被人蛊惑,甚至是误入歧途。因此,青年责任的培养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3 社会环境、社会价值与青少年责任培养的关系分析
当代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最有效的培育方法就是改善社会的培育环境,青年学生初入社会,心理上是茫然的、不知所措的,社会又是复杂的、良莠不齐的,因此,社会环境就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青年人的思想、判断和行动。特别突出的有不劳而获的发财梦正好迎合了贪婪、欲望、一步登天的年轻人的内心。使他们误入歧途,因此,社会环境的优良、理想信念的坚定是青年学生的软环境和硬环境。更是他们重利益轻信念的表达。长此以往,一批批的青年学生丧失了底线和基本的责任感,更是当代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从淡薄走向消逝的主要原因。这样的社会发展是可怕的。
改善社会培育环境、优化家庭教育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是迫在眉睫的。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忧患意识,因为我们的责任是任重而道远的、更是大有裨益的。
4培养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具体途径和方式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对学生意识、理念的直接教育。施教者应当主动关注青年社会责任感的状况,从整体的战略角度出发,制定符合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途径和载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提高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针对性。
4.1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社会责任感培养是一项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只有从其本身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一群体的身心特征及其社会责任感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从实际出发,掌握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真实现状还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科学地针对培养结果进行正确、客观、有效的评估,保证评价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4.2培养青年学生的公民参与意识。广泛参加社区服务、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力所能及地做对社会有益的事,让学生在非学校的场所中真实地感受自身作为公民的状态,将学科教育与社会实践服务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提高青年的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增强青年的环境责任感及促进社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4.3加强网络教育。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思想文化交锋的阵地和战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应利用这一趋势主动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合力。同时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配备思想政治素质高、技术水平高的网络工作人员,在网络文化建设上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规范网络行为,加强同青年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4.4通过角色示范等互动性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责任感起源于角色,角色是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坐标定位。社会角色是动态的,个体只有在行动中才会承担社会角色,也只有在实践中社会角色才会为社会所承认。角色的本质是人的社会责任感的分配和实现,正确、多样的角色示范有助于青年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从而更好地认识、担当起自身角色所负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彭文英.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9(5).
[2]冯霞.当代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培养探究[J].学术论坛,2019(2).
[3]林候.社会实践助力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