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绘画分析角度的幼儿亲子关系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7期   作者:刘犇
[导读] 作为个体在社会关系中出现最早也是最持续的一种关系是亲子关系
        刘犇
        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幼儿园 213011

        【摘要】作为个体在社会关系中出现最早也是最持续的一种关系是亲子关系,该关系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联系非常密切。但是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生活经验较少,无法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准确、全面描述出来。而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来说,绘画是非常好的一种表达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一种主题让幼儿进行绘画,利用对绘画作品的分析掌握幼儿的亲子关系状况,为后期的教育教学提供更多地参考意见,也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关键词】亲子关系;绘画;幼儿

    虽然2015年已经全面放开了二孩政策,但是新生儿的增长率没有非常明显的变化,独生子女的情况较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个家庭中亲子关系的状况非常关键,如果亲子关系不和谐,那么幼儿就缺乏舒适感和安全感,无法形成积极和自信的新歌,对他们后期的发展影响重要。而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实现父母与幼儿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促进成长发展。但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还无法准确拜倒出自己的情绪和建议,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绘画的方式,了解幼儿在无意识中表达出来的情感,以此开展教育工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亲子关系中应用幼儿绘画心理分析的重要价值
        作为表达自我的工具,图画是天然的一种工具,不但具有沟通和表达的能力,还具备一定的美学意义。比如,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可以通过图画进行交流。对于幼儿来说,先进行绘画才书写文字,幼儿的绘画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后期的身心发展状况,也揭示了幼儿的心智发展年龄,包含了个体的动作发展和人格特质。在绘画中涵盖了非常丰富的语言,有非常强的表现力,通过图画可以将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化。有很多学者研究表明,在处理儿童心理问题的时候,绘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处理亲子关系创伤上效果显著。通过绘画治疗可以将自己的焦虑表达出来,使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得到缓解。教师就可以通过绘画方式,充分掌握幼儿的心理状态,从而采取相对应措施进行处理,确保幼儿健康发展。
        二、幼儿心目中的亲子关系特征
         (一)人物形象大小
    绘画中出现家庭成员的身体长度,从人物的头顶到两脚间中点的距离(在可见范围内),忽略腿部卷曲情况。在纵向维度上,形象高度与人物家庭权利和家庭地位相关。使用单因素ANOVA检验和事后多重检验对人物的绘画身高进行比较发现,父亲的身高数值最大,平均身高103.981高于母亲、祖父等。并且绘画中的父亲相对于自己和同胞的身高有显著差异。除父亲外,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身高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象最高大,权力相关,其次是母亲,接着是祖父祖母,同胞最低也就是说,父亲在幼儿绘画中的形。人物的高度与家庭地位、威信或在幼儿绘画中形象越高大,在儿童心中地位越高,如果一个人在幼儿心目中地位较低就会被画的很小。父亲在幼儿心目中具有很高的权威。绘画中也出现了自己画的比父母还大的情况,认为自己是家庭中心的幼儿,可能会把自己画的比父母还要大,与幼儿所处自我中心发展阶段有关。自我存在感较低的儿童,会把自己画的很小、很不起眼。
         (二)人物距离
    从家庭动力绘画中可以考察幼儿对家庭的态度、家庭成员之间的动态关系。人物形象之间距离远,意味着人物现实生活中心理距离远,关系疏远;人物距离近,代表人物之间关系亲近。所以家庭成员的相对位置是提供其相互关系的重要信息。在自他距离上,母亲与同胞、祖母之间的距离具有显著差异。其他成员之间,如父亲、祖父,自他距离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在平均值上自己到母亲的距离最近,其次是父亲,最远是同胞。人物之间的绘画距离往往也体现了,人物之间的心理距离,代表关系的亲疏。说明在幼儿心中,母亲是幼儿最依赖的家人,关系最为亲近。
    (三)人物位置
        人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主要从幼儿与家庭成员的位置(自他位置)、同胞与家庭成员的位置和父母位置,祖辈位置四方面来统计。根据调查显示,幼儿本人在家庭成员的相对位置中,幼儿的位置有向父母靠近的趋向,较少出现与同胞、与祖辈相邻。绘画中的幼儿大多站在父母中间或一侧,与父母相邻距离很近,尤其是与母亲的距离。说明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幼儿的关心陪伴最多,幼儿与父母之间已经形成了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所以与父母在心理距离上也很近,与父母没有很大的情感隔阂。所有绘画中共有14位同胞出现,在同胞与其他成员的相对位置,分为在父母中间、与母亲相邻、与父亲相邻、与自己相邻、与祖辈相邻。


        三、幼儿心理特征表现
        (一)个别幼儿自我概念消极
        多数幼儿图画面积适中,自我认知能力相对较好,自我控制及环境适应能力良好。近三成幼儿的图画面积过大,可能表明个体具有外倾型人格特质,过分强调自我或过分自信,对周围环境感知无力等特征,这类幼儿在访谈中往往表现的十分活跃,有较强的表达欲,会出现“我想到这件事了就想告诉你”、“我跟你说……”无论内容和问题是否相关。
        (二)少数幼儿存在情绪焦虑
        多数幼儿对家庭关系的感知充满安全感,个别幼儿存在情绪紧张焦虑,回避家人,没有归属感。比如,有些幼儿将绘画安排在纸中间,近二成幼儿的绘画出现沿纸边画的现象。这些和已有的幼儿绘画的发展特征相关的研究是一致的,幼儿对于描绘对象的物质特征(大小、远近)等关注度较低,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前教育的潜移默化,幼儿会逐渐有意识建构所描绘的图画,具备简单的构图思维并且兼顾画质的整体性。从排列列举的状态慢慢转向将图画放在画纸中央的趋势。如果在儿童的绘画中出现贴着纸张边线或者儿童将纸张的底边当作地面,通常表明幼儿比较缺乏自信,独立性不强,对他人有一定的依赖心理。
         四、亲子关系和谐构建的有效策略
         (一)家长要重视绘画价值
        通过倾听幼儿绘画,为家长寻找并打开一扇通往幼儿内心世界的窗户。这扇窗户帮助我们找到通往无意识的道路,能够更加了解儿童的防御、冲突、应对的风格以及他们同家人、同伴、朋友的交往情况,掌握当下的心理状态,而又不需要触动儿童自身的防御机制。许多心理健康方面的专家都认为,在了解儿童的人际关系时,儿童的家庭画是应该首要考察的,幼儿绘画中所展示的内容、人物的大小、物品的位置以及绘画的过程等都能够作为传达家庭互动情况的方式。儿童家庭画作为整体评价的一部分,不仅有利于家长认识幼儿的情感状况,而且能够帮助了解幼儿凭借重要家庭成员来认识自己的方式。家长要倾听幼儿的另一种语言。学龄前幼儿处在基本掌握口语阶段,掌握的词汇贫乏,词义掌握得不够确切,连贯语言在发展中,虽然基本能表达所要陈述的事情,但使用抽象的词语和完整的句子独立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比较困难。而儿童绘画则是作为另一种更形象、更丰富的语言出现。幼儿时期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使幼儿更容易在绘画中移情,即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所画的对象上。
         (二)教师要发挥出指导作用
        作为幼儿教师的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的地位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顺利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因此,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要对幼儿的表现密切观察,积极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尤其是对于隔代养育、单亲家庭的幼儿来说,一定要给予更多地照顾和陪伴。可以通过网站、微信等多种方式,让家长对育儿知识有更加全面地了解,也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咨询、亲自讲座等活动。
    (三)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父母要对幼儿的情况有详细地了解,不要单纯的觉得只要孩子吃好睡好就可以了,而是要对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发展加强重视。比如,幼儿放学回家后可以询问在幼儿园中发生的有趣事情,上学的心情怎么样,今天玩的生命游戏等等。父母需要做得是对幼儿进行赞赏和鼓励,并积极给予他们反馈,通过核实的方式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幼儿来说,绘画可以缓解他们的焦虑,并通过幼儿绘画中蕴含的特定语言,让教师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变化。这样可以通过剖析幼儿绘画体验他们的情感,明确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问题。在对待幼儿绘画的时候,一定要对儿童信息全方位了解,明确绘画与幼儿发展的不同特征,比如幼儿精神、身体、情感发展、认知能力等等,让幼儿正确梳理与周边环境、他人、自我和社会的关系,为后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念阳,陈纤纤,吴燕,等.5-7岁儿童绘画中社会地位的“大/小”隐喻表征[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01).
[2]张婧,雷秀雅.绘画测验在儿童亲子关系评估中的有效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6(01).
[3]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九届优秀课题成果论坛文集[C].2018.
[4]李敏谊,七木田敦,张倩,等.低生育率时代中日两国父母育儿压力与社会支持的比较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 2017(03).
[5]尚英楠.亲子抚养与隔代抚养儿童的家庭动力绘画表现方式之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5.
[6]孙炜炜.4~7岁幼儿的亲子关系与社会性行为、同伴关系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