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
蓬溪县实验小学校,四川遂宁,629100)
摘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已成为各个学校育人目标。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学生的人生启蒙教育,也需要及时转变教育方向和改善教育策略。语文素养作为学生的内在品质,需要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以形成,以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本文就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对教师教学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高年级;语文教学;语文素养
一、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首先,培养语文素养能够缓解应试教育体制带来的不利影响。一直以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习能力强弱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教师常常以分数论英雄,使得学生树立错误的学习观,出现为了提高分数而学习,而不是为提升能力而学习的情况。其次,培养语文素养有助于提升文字转化与运用能力。教师需要借助语言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思维,积累生活经验,丰富思想情感,使学生对客观世界和事物发展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不断为学习、理解、运用知识提供支持。最后,培养语文素养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教育的本质是传承与发展文化,目的是开阔视野和解放思想,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探索新知识,以收获学习心得和形成智慧启发。在此过程中,加强语文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养成乐观阳光的人生态度,获得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二、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提升能力
不同于低年级小学生,高年级小学生对客观世界已有初步的认识,他们在学习上会表现出更多的潜质,需要教师利用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渗透知识和引导思想,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良性、持续的发展。而传统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提升教学能力。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做语文课堂的支持者、监督者、引导者,做培养语文素养的实施者、推动者,这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学校作为育人育才的前沿阵地,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培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学校需要投加人力、物力、财力,积极开展语文教师培训学习工作。一方面,要求教师学习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参加语文业界研讨会,不断丰富知识结构,提升教学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反思和总结教学,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以探寻一条能将素质教育与语文教育相融合的路径,从而将培育语文素养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优化课程,渗透情感
高年级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发育、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加强语文教育可以快速提升他们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所以教师要注重优化课程教学,合理渗透思想、情感、文化等内容,促进学生能快速汲取知识和经验。同时在优化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先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并立足于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科学开展教学设计,按部就班地推进教学,以提升课程教学的质效性、针对性。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介绍一下文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从多层面上渗透情感,促进学生收获更多的思想感悟。比如讲述圆明园的建筑过程,指出圆明园有哪些奇珍异宝,突出中华民族的智慧,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如讲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人民生活的水生火热,且长期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以此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展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进一步刺激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圆明园的毁灭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组织游戏,激情导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开朗、贪玩好动、好奇心重的天性特征,他们对游戏有着浓厚的实践兴趣和探究欲望,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丰富游戏活动形式,以促进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提升语文素养。而做游戏不是本质目的,而是一种教学手段,就是要用有趣味性的游戏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从而减少对学习语文知识的抗拒心理,提升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在设计游戏时,教师要明确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特征、兴趣偏好等,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想法和个体差异性,设计出能够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游戏。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将相和》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赵国当时处于的被动不利局面。然后着重讲述赵王、廉颇、蔺相如三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厘清故事情节,使学生对文章有大致的理解。为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廉颇和蔺相如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游戏。通过结合文本内容编制小剧本,让学生扮演角色,从台词、表情、动作中锤炼语文能力。在编制剧本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一些自主权利,让学生自主翻阅相关资料,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自行设计一些突出人物形象的台词和动作。这样一来,既能达到补充学习的目的,又能使娱乐与学习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
(四)加强交流,活跃氛围
课堂互动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发展语文素养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加强交流,活跃课堂氛围。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季之美》一课教学为例,为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为师生、生生交流提供契机,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放课堂,让学生以“喜欢哪个季节”为话题展开探讨,说出喜欢的季节,及其喜欢的原因。然后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各负责研究一个季节。而后就这四个季节开展辩论,进一步补充知识内容,促进学生在交流、分析、总结、评价中提升语文素养,发展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育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为使学生素质和能力得到可持续发展,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及时转变观念,优化课堂教学,合理导入游戏,以及加强交流,才能为高年级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空间,促进他们深入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继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管永财.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20,(31):30-31.
[2]张少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2020,(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