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红波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张振武小学 湖北十堰 4422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真正有所得,而且还要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尤为重要。在预习中,学生可以了解新知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数学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讲,学习效率会更高。反之,如果学生没有预习,那么他们听课时会没有侧重点,遇到不懂的问题更易一头雾水,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本文主要分析小学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教学;预习策略
引言
课前预习是新课讲解之前需要学生完成的主要任务,也是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教学方法,为新课教学打下基础,保障新课教学科学有序地进行。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师积极思考课前预习的内容,精心设计出多样化的预习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强化他们的预习意识。教师思考与预习新课相关的内容,主动对预习教学进行改革,引领学生投入到新知识的预习当中,使学生自主思考新课的问题,研究出新课知识的内涵。
一、提升学生的课前预习意识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他们虽然都知道要在课前进行预习,但是他们对数学课前预习的认识还非常少,他们不知道进行课前预习可以給他们带来多大的帮助,那么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都能提升思想认识,帮助学生摆正他们的思想态度,使他们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课前的预习,而不是完成任务式地进行预习。学生进行了有效的课堂预习以后,在教师真正地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就能够准确地找准自己的薄弱处,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地专注。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够掌握一些预习的技巧,在学生长时间地预习以后,他们就会形成一种定时预习的好习惯,这样一来不仅仅是在数学学科,在其他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够自觉地进行有效的预习。这也就体现了帮助学生提升他们预习意识的重要性,这样才可以最大化地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顺利,使学生发展成为全方位的人才,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久而久之,教师帮助学生提升了预习意识以后,班级内的学习氛围就会随着提升,班级的学习环境也会提升,这样一来对学生的长期发展也是非常有好处的,能够使学生在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中进行学习,使课堂的效率再一次得到提升,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具有更高综合素养的。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
数学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他们提出自我的疑问,使学生敢于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自主与教师分析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主动交流一些难点问题,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文化知识的效果和质量。学生在预习时需要抓住难点问题,学会动脑和动笔,将看不懂的问题划分出来,区分出教材上的重难点,在质疑中思考与创新,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进而促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有的学生将教材上的例题划分出来,未能明确例题所展现出的数学概念,无法理解例题中详细的讲解过程,将这些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形成全面的理解。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
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适宜的预习方法,只有学生在预习中游刃有余,并且体会到预习的乐趣,才能进一步激发预习的兴趣,从而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计算类数学知识可以采用尝试练习法,以小学数学“队列表演(一)”这部分内容为例,这节内容主要讲解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在预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画点子图,然后通过点子图算出“14×12”的答案。由于之前已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在练习中都会将其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通过自己练习的方式,学生可以自己总结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几何类数学知识采用实验操作法,以小学数学“梯形的面积”为例,预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梯形,动手剪两个一模一样的梯形图案,然后按照教材给出的步骤,将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就是两个梯形的面积的和。基于此,学生就可以结合刚才拼剪的过程,得到新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梯形的高),提出梯形的面积为S=(上底+下底)×高÷2。针对不同的数学知识,预习的方法会有所不同,为此,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四、立正确的预习观念
“观念是预习是否会最终流于形式的最直接影响因素,只有将课前预习的观念贯彻于学生的心中才能发挥预习真正的效果。’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黄卫韶认为,受教师教育观的影响,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观仍旧难以改变,课堂教学多是灌输式,忽视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基本理念,从而导致课前预习难以实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魏玉春在文章中提到“有的学生认为反正老师上课要讲,预习没有必要,而且浪费时间;也有的学生认为预习就是为了应付老师课堂提问,因而预习时只是看一看教材,浮光掠影,见难就退,不下真功夫。”可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数学预习观念上都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树立正确的预习观念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与学生都需要明确数学预习是改善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促进教师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要明白数学预习是体现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式,让数学预习真正融入自己的数学教学中。学生正确预习观念的构建则需要教师地逐步引导与不断促进,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讲讲数学预习的基本内涵与重要意义、数学预习的基本方法与具体策略等。促使学生逐步明确数学预习的重要价值,逐步树立正确的数学预习观念,掌握基本的数学预习方法。并且通过学生“身体力行”的数学预习活动,引导其进一步感悟与理解数学预习的重要价值,体会与运用数学预习的基本方法,积累与总结数学预习的有效经验。
五、构建知识思维导图
数学知识点具有很高的连接性,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特点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将知识点之间系统地串联起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思维导图要构建可以形象地化成各种各样的图形,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绘制成大树的样子,每个知识点都是枝干和分叉,以形象的图例和抽象的知识相融合,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促进。通过多次思维导图的绘制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去完成自己专属的思维导图,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结束语
课前预习对学生学好数学产生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师精心设计课前预习的内容,加强对学生预习的指导,使学生投入到预习当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预习时加深对文化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文娟.关于如何引导小学生预习数学新课的思考[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000(004):125.
[2]班飞燕.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数学课前预习[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十二).2020.
[3]张恒泉.小学数学课前有效预习的实践与思考[J].理科考试研究,2020,025(00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