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化学教学加强人文教育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7期   作者:颜 潜
[导读] 在化学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颜  潜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黄鳌中学 415213)

          摘  要:在化学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学生优化价值取向,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人文素质教育是通过优秀的人文文化实现的,而优秀的人文文化则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不断积累、提炼和升华而逐渐形成,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化学教育的同时融合人文教育,以优秀的人文文化来武装学生头脑、陶冶学生身心,能够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扬弃,养成刚毅果断迎难而上的优秀品质.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化旧为新,化劣为优,化短为长,化弊为利,化废为宝,做到终身学习,终身创新,终身发展。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人文教育

On Strengthening Humanity Education in Chemistry Teaching
Yan Qian
(Huang aoMiddle School of Linli County,Changde, 邮编:415213)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in chemistry education can improve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optimize students' value orientation, and promote their lifelong development.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s realized through excellent humanistic culture, which is gradually formed through continuous accumulation, refining and sublimation in the long history and develop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n the future work and life, constantly change the old into the new, change the bad into the good, change the short into the long, change the bad into the good, change the waste into the treasure, and achieve lifelong learning and lifelong development Innovation, lifelong development.

Key words:middle school;chemistry teaching;humane edcafion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养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归根结底,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人与理想。
          人文教育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方面。笔者认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除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外,还应挖掘化学中潜在的人文教育功能。做到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达到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塑造学生完美健全的人格,激励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明确人文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教学中坚持渗透人文教育、积极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渗透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教会学生看待自然和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将人文教育纳入中学化学教学目的
          【1】技术教育和人文教育不是独立的,对于完整的教育缺一不可。科学技术本身具有两重性,它是一种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是造福人类的工具,但也可以成为危害人类的手段。如原子能,可以用作医疗、能源,也可以杀伤人类。人类在尽情地享受冰箱、空调等高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种种方便时,不要忘记“氟利昂”这个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罪魁祸首。科学技术的工具性,迫使它需要人文精神的涵养。现代科技的发展,需要科学和人文结合更为完善,层次更为提高,内容更为丰富。教师在教给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素养,让学生认识科学、自然、社会、人类的关系,从而使科学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服务。
          教育若只局限于太狭隘太技术化的知识,就很难是学生具有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教学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科学范围本身,还要在课堂上体现人文主义精神。2001年5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等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将人文精神的培养纳入教学目的中,应该把这一目的正确定位到具体的教学目标里,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二、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素养,体现人文魅力。
          人文教育是一个渐进性的启迪、感悟过程,需要长期的耳濡目染。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充分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人文教育责任和义务,克服化学学科只讲授科学知识人文教育与已无关的思想.避免为讲化学而讲化学的片面做法。充分认识到我们面对的是青少年,是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自觉把人丈精神渗透和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为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好坚实基础。
          其次,化学教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学高为师,从教学实践看,中学化学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高低,决定教学的成效。因此,中学化学教师要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要具备扎实的化学及相关理科类知识外,还应广泛涉猎历史、文学、艺术等其他门类知识,不断从人类美好的非物质精华中汲取营养,不断充实自己。
          同时.中学化学教师还要时刻注意自身言行的示范作用。中学化学教师作为科学基础知识的传播者、探索科学世界的引路人,其自身道德、情操对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要以追求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不懈探索科学的作风,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自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一丝不苟的治学作风感染学生。
2、加强化学史教育,激发学生积极追求科学的动力。


          【2】化学知识的体系是无数科学家经过千辛万苦的探索才建立起来的。其间凝聚了科学家的心血和汗水,包含着科学家的成功和失败,倾注着科学家的痛苦和欢乐。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结合教材内容恰当地向学生讲叙科学家的故事,进而帮助学生树立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如氟元素的发现很早,但其单质由于活泼性和毒性长期未能分离出来。为了研制它,化学家们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戴维曾受氟的毒害病了好几个月,诺克斯兄弟为研制氟,其中一个不幸殉难,另一个被迫去疗养。英国化学家哥尔在制氟实验时发生爆炸而放弃。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化学家莫瓦桑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仍坚持不懈,终于在1886年获得成功,而这时距人们发现氟已过去了近80年。【3】氟的发现史可以说是一幕悲壮的历史,也是科学家的求真精神的真实反映。化学家那种求真求实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激励、感召着学生。诺贝尔为了探索炸药之谜,置自己生死于不顾,尽管被炸得鲜血淋漓,但却为了试验的成功而狂呼;门捷列夫善于从客观事物中发现它本身固有的规律,并把寻找规律付于世间,以改造自然,服务人类,终于创立了元素周期律,打开了化学的迷宫。这些科学家们为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学生懂得了在求知的过程中,不能因为老师的一次批评或一次成绩不理想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一定要经受失败和挫折的考验,进一步理解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劳苦、意志坚强、持之以恒的人,才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才能有所作为。
3、结合我国国情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动力。
          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结合教材的讲授,通过影视互联网等媒介、展示图片、参观等方式使学生从学科的角度加深对祖国的了解,深刻认识自己与祖国的密切联系和依存关系。学生还可以从祖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化学化学方面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祖国在化学化工领域内的巨大进展和著名爱国的化学家的崇高言行中得到熏陶、受到感染,体验并蕴积成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化学教师要做的就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家的爱国行为,弘扬他们崇高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掌握科学知识“为祖国服务”的价值观。
          我国已有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在化学史上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举世闻名。如:四大发明、古代炼丹术等,这些都体现和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辛勤汗水。我国化学之父侯德榜博士,留学美国八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抱着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当时英、法、美、德等国相继建立了大规模生产纯碱的工厂,并组织了索尔维公会,对会员以外的国家实行技术封锁。【4】而一战期间,欧亚交通梗塞,使我国一些以纯碱为原料的民族工业更难以生存,侯德榜博士在国内一些爱国实业家的帮助下,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历尽艰辛,终于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是中国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当日本侵略者威逼他所在公司与其合作,侯德榜与其同仁凛然拒绝。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摸索和试验后,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所采用,名震中外,使中国的化工技术登上了世界舞台,为中华名族争得了荣誉。
          通过对我国的国情教育让学生看到我国化学科技发展的前景,既充满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又看到我国化工科技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危机感,提高学生内在驱动力,促使学生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理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让学生自觉的学习,增强其学习化学、学好化学的使命感。
4、渗透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在我国,由化学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作为化学教师,宣传环境保护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打牢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大事。例如在学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中,要认真介绍氯气、氯化氢、二氧化硫等气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其形成的酸雨问题;在学习《现代化学合成材料》时,要结合生活中的“白色污染”的现状,分析其严重后果,号召学生尽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提倡使用环保购物袋、节约纸张、废弃物回收利用等。除宣传、教育环保知识外,化学教师更要作保护环境的示范者。特别是在做演示实验时,教师应该首先做到废气吸收不乱排.废液转化不乱倒,废渣回收利用不乱丢。学生做化学实验时,教师应提出明确要求,对乱倒、倒排“三废”的现象及时加以制止.并指导回收处理,帮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良好习惯。
5、结合生产生活,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提高审美情趣。
          化学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化学的美往往表现在化学研究对象的特征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客观事物自然美的感受,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同时,化学也能让学生真正树立起科学的精神,用所学的知识鉴别生活中的真伪。学习化学能破除迷信,如“夏日坟场的鬼火”实际上是由于着火点很低的白磷自燃,进而引燃PH3及其他物质。学习化学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为适应2l世纪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中的实验生活化、简单化和微型化。某些家庭小实验如淬火和回火、清洗餐具、自制汽水、保鲜膜保鲜能力测试等内容都贴近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感到亲切,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有用的。是和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联的。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社会责任感、自主意识和独立精神等良好个性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总结
          在化学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学生优化价值取向,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人文素质教育是通过优秀的人文文化实现的,而优秀的人文文化则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不断积累、提炼和升华而逐渐形成,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化学教育的同时融合人文教育,以优秀的人文文化来武装学生头脑、陶冶学生身心,能够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扬弃,养成刚毅果断迎难而上的优秀品质.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化旧为新,化劣为优,化短为长,化弊为利,化废为宝,做到终身学习,终身创新,终身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密切关注化学科学领域内的发展动态、最新重大成果,以化学教育工作者的独特视角审视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和社会性的现实问题;教学内容既要注重科技含量,又要蕴涵人文性,让人文精神渗透到整个教学系统中。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实现科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思想和行动上,我们教师要努力追求实现由自发到自觉的质的提升和飞跃。在教学中自觉对学生渗透人文教育,通过我们的教育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看待自燃、环境和社会。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危机感。促使学生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理想,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参考文献
[1]余前利.科学与人文教育融合下的中学化学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03,3:41-42.
[2]潘勇群. 论中学化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4)1:84-86.
[3]陈金珠.人文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J].理科教育,2004,(5):43-44.
[4]叶建坤,赵爱丽.中学化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渗透[J].化学教与学,2010(1):13-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