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计算思维发展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7期   作者:韦正芳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师的教育观念也跟着改变
        韦正芳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石塘镇中心小学 广西 钦州 5354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师的教育观念也跟着改变,教学模式已经不是以前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在课堂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中能自主学习,教师就要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特别是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为以后的更高年级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严谨、实用的学科,培养同学们的计算思考能力对他们的数学学习有着很大的益处。因此,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适当地改变教学策略,着重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思维 发展
        一、前言
        在小学的学习中,数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学好数学能够为同学们以后的学习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学方法,要锻炼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小学期间能独立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和思考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同学们的学习的思维培养是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的,数学教学的思维培养,要根据同学们的思维特点,结合课本里的教学内容来实现。而课堂则是同学们学习的主阵地,教者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有着一些粗浅体会:
        二、小学生数学计算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1、创新意识跟不上。由于小学生还没形成好的性格定性,他们习惯于听从教师的教学,难以有自己思维模式。平时的学习中也只为取得好分数而学习,没发散思维来学习,只满足于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就足够,缺乏质疑、缺乏创新。
        2、动手能力较弱。数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科目,需要同学们动手演练,计算公式。只是现在的小学生习惯于等待教师的讲解和答案,没意识到要动手动脑找答案,养成了惰性行为。
        三、小学生数学计算思维培养的措施
        1、养成好习惯。从入学开始,教师就和同学们订好规矩,课前准备好上课用品。遵守纪律,要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等别人说完再来发表意见。书写姿势要正确,字体格式要合适。养成勤俭好习惯,不浪费作业本,不浪费笔墨纸张。审题写题要仔细,要认真读题,写完后还要再检查。当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后学习效果才明显。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需要教师持之以恒。


        2、联系生活实际。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同学们学习数学知识大多数来源于生活中的总结,同学们学好数学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升与毫升》时,教师利用谈话的形式引入:水是生命的源泉,人要生存可离不开水,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每天喝多少杯水?杯数多一定就喝得多吗?大容量杯子比小容量杯子装的水多吗?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知道杯子大装的水多。而我们平时买的饮料,瓶身上都印有多少ml和L,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有同学提出说是这是多少的问题,是的。对于液体的多少,我们用升、毫升来表示,那同学们知道是升多还是毫升多?教师可以拿一瓶标有1.25L的可乐瓶和标有500ml的可乐瓶进行对照区别。这样同学们更容易知道L的容量比ml的要大,通过联系生活情景,同学们更容易学懂数学知识。
        3、把课堂还给学生。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学会循循善诱引导同学们投入课堂中,特别是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定性需要教师来引发,在课堂中,要让他们敢说、会说,激发思维因素。让他们在课堂中发挥主动性,教师把课堂还给同学们,首先要引导同学们围绕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去思考,使他们有明确的知识追求目标,在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科学地安排时间,教师的授课与解释,与同学们自学、讨论、发言、实践、操作的比例要适当,养成计算思维发展。
        4、结合实际情景促进思维发展。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特性,一节课都全神贯注地听课是很难做到的,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适当的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教学,让同学们可以充分的掌握知识内容和计算方法,培养他们计算思维的条理性。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需要明白,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已经积累了一些对圆的认识,可以充分结合实际进行讲解,利用他们本就熟悉的优势,结合教材促进他们的学习。再利用之前学会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这些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而圆则是有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对比,同学们能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这样既能培养出探索精神,还能发展计算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也不要仅仅只教教材内容,还可以适当拓展一些生活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重大新闻,利用新发生的事情来创设情景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同学们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教师去培养,思维发展更需要教师去养成、去调动。要做到这样不容易,要教师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相信同学们,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教师的课堂活动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探索。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会引领,给每一位同学们悉心的辅导与培养,同学们的计算思维能力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刘爱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学周刊.2016.
【2】王宝.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国校外教育.2013.
【3】冯冠军.浅析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教学参考.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