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渗透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实施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7期   作者:杨冬
[导读]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
       杨冬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纯化镇中心小学  256507

       摘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学校提高了对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合理利用的重视,尤其是小学德育工作,相关德育工作者更应重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跳脱出教材课程资源的局限,推动德育生活化,从而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德育;策略
       1.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现状
       (1)对教材的德育素材探索不够深入
       科学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道德元素有着丰富的教育意义,所编排的每一节课对学生都有着教育、启示的意义,然而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对德育教学的渗透无法找到契合点,无法做到对科学教材的深入挖掘,无法根据德育素材对进行深入的开发和研究,导致教学过程中,只能够简单地对科学知识进行讲解和传授,无法实现对课堂的拓展延伸,导致德育工作缺乏灵活性,学生缺乏较高的学习兴趣,进而也无法获取到显著的德育效果。
       (2)德育渗透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不符
       人们在不同的时代,所提出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科学教学中需要从不同的侧重点出发,对德育内容进行设计。然而,在实际进行科学教学的过程中,一些科学教师对德育教学的渗透,往往没有与实际相结合,只是单纯地从内容上对科学知识进行了基本的讲授,没有与时代发展相结合,通过探讨和研究,深入地挖掘学生的特点。科学教学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德育教学的渗透也需要全新的方式,否则只能将其作为一种形式,却无法对学习进行提升。
       (3)德育渗透形式不合理
       一些科学教师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并没有对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加以了解,对教学案例的采用有着较大的理解难度,导致学生无法深入地了解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部分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时,没有通过与学生接受能力的结合,对相关的例子进行列举,导致其无法做到正确了解,缺乏清晰的印象,无法对相关含义进行透彻理解。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中有着许多此类问题,然而,教师却没有对其予以关注。
       2.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爱国思想
       家国情怀应该是积极向上、充满大爱的情怀,拥有这种情怀可以使人的心态变得更加积极,我们还可以把这种情怀作为标尺去衡量人们的道德以及规范言行,时刻提醒人们要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因此将“家国情怀”引入小学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将渗透式教育应用在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过程中,对小学生的思维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形成爱国精神。
       (2)科学精神
       小学科学课堂中对德育教学的渗透,需要以科学性为基础,教学不能只是将实践作为重点,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理论基础的讲述,以此为基础,使学生的科学生涯能够更加坚实,基础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学生通过更加深入的德育教学,能够使自身在课堂中更好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掌握,进而与实际生活进行更好地联系。
       (3)良好的学习观
       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更多地帮助学生去学好科学知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观,以及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小学实际科学教学过程当中,应当通过对学生良好学习观的培养,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


       3.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构策略
       (1)提高科学教师的全面素质,增强德育渗透意识
       德育教学在科学课堂中的渗透,教师不仅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而且对教育理念也要进行更新。首先,教师需要先对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进行明确,在对教学观念进行转变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要求,做到以学生为本,将学生作为科学教育的主体,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科学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不断地提升。
       (2)贴合实际生活,获取德育信息
       将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带入到科学教学过程当中,通过一些典型的教学案例,以此来将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的德育知识和内容。例如,在为学生讲解植物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基本特点与结构等,另外也要组织学生到校园中对植物生长情况进行观察,了解到由于学生的不良行为导致一些植物死亡,从而使得学生的内心受到触动,使其充分认识到每一株植物都是具有生命的。要尊重每一条生命,要真正地爱护每一株小草、每一朵小花。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回到教室中,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一些人们乱砍滥伐、对大自然构成破坏的图片或者视频,为学生播放旱灾以及沙尘暴等图片,从而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那么人类也将会受到一定的惩罚。所以,就要真正地热爱大自然,爱护一草一木,从自身做起,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又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有关食物链的知识时,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每个小动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是人类的小伙伴,我们要关爱保护动物,只有如此,才能保持生态平衡,青山绿水。通过这种贴合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使得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达到内化,最终达到德育的目的。
       (3)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
       为了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与教学,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过程当中,根据教学资源,从而选择与德育相关的教学素材以及教学案例,并将教师自身生活经验以及学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在实际科学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对情景式等教学方式的利用,能够帮助学生将教学内容与德育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使科学教学知识得到更好地升华。
       (4)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学生关注的重点就是教师,学生常常会对教师行为进行效仿。所以,在进行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对自身行为的时刻关注,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科学课堂中对动植物实验的进行,需要减少动植物所受到的来自实验的影响。首先,需要强调标本的获取来源,以此来使植物能够保持完整,教师需要做好对学生的组织,让其在校园中对自然飘落的新鲜树叶进行寻找,切勿直接采摘植物上的新鲜叶子;其次,是对探究细节的关注,以此来对实验对象进行保护,教师可以自己动手探究蚂蚁、蚯蚓有着怎样的身体结构,以及各部位有着怎样的功能,以此来使学生能够根据相关方式和步骤,进行正确地观察了解,以此来使蚂蚁、蚯蚓在实验中能够保持正常的生存能力;最后,需要在实验课中做好对德育内容的总结,通过对植物以及动植物所开展标本制作和身体结构与功能探究,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让学生了解到对植物叶子的随意采摘,以及对小动物的伤害行为,与道德理念相违背,会对动植物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学生通过对教师正确行为的体察,能够从意识上做到对环境的保护,对动物的关爱。
       (5)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在许多方面有着基本的习惯品质,例如学习,实验探究等等。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以此来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终身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对较强学习能力的具备,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学习效果得到提升,能够使其具备更强的生活自理能力等等。
       教师在科学课堂中对德育内容的渗透,需要对德育内容进行充分地挖掘,使学生的智慧和行为能够通过德育教学得到提升,感受到德育的魅力,因此,教师在科学课堂中通过对德育的使用,能够使德育得到重构。
       参考文献
       [1]王子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微[J].教书育人,2014(03):32.
       [2]?蔡平.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析[J].东西南北:教育,2017: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