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卜落小学
摘要:在诵读中感受儿童诗的韵律美,发展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在欣赏中体验儿童诗的意象美,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在创作中感悟儿童诗的语言美,提高儿童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绘画中感受儿童诗的画面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儿童诗;韵律美;意象美;语言美;画面美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阅读的诗歌,其语言优美、内涵蕴藉、富含想象。让儿童在诗的年华,多诵读诗歌、欣赏诗歌,让诗意和浪漫钻入心里,“是童年时代对儿童的最伟大的馈赠”,针对儿童诗的这些特点,我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摸索,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作了如下探索和尝试:
一、读诗,感受儿童诗的韵律美?
儿童诗短小,精练,有趣,内容浅显,语言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阅读时让人产生和谐快乐的体验。因此,在教学时,让孩子感受到诗歌的节奏、音韵显得尤为重要。
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如教学《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里面大量使用叠词,如果能让学生知道在叠词处加以强调和停顿,并注意朗读的音调和速度,就能帮助学生找到诗歌内在的韵律,在朗读中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朗诵恰当使用音乐能够给朗读以锦上添花的妙处,学生可以加上肢体动作拍手、拍桌子等来读,让诗歌朗朗上口。
?二、赏诗,领悟儿童诗的意象美?
“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声之诗”,儿童诗亦然。作为适合孩子欣赏的童诗往往截取生活中最典型的场景、画面,用鲜艳的色彩、形象的动作、生动的语言来塑造文学形象,传达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物我相忘的境界。
1.善用插图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配有相应的插图,借助图画来营造意境,将会大大提升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兴趣。孟浩然的《春晓》一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诗人谛听鸟啼,回忆风雨,猜想落花,把爱春和惜春深情,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诗句看似写景,实为抒情,情景交融,达到无由分解的境界。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从景入手,结合课件如第一句诗中抓住“春眠”、“不觉”,第二句诗中抓住“闻啼鸟”,第三四句诗中抓住“花落知”还是“知花落”等词语,然后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结合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基础合作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虽然只用了一幅简单的课文图片,却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不仅让他们产生了朗读这首诗歌的兴趣,同时也为其情感体验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展开想象
每一首诗歌都蕴含着丰富的画面,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儿童是极具想象力的,他们会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和解释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所以在儿童诗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合理且丰富的想象,会让学生与诗歌进行有效而深刻的对话,欣赏诗歌所描绘的奇妙多姿的画面。在教学《四个太阳》时,课的最后我请学生展开想象,如果你是个小画家,你会画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呢?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满脸兴奋。在教学中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插上翅膀,大胆想象,不但能深化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而且能体悟诗人所抒发的真挚情感。
三、写诗,品味儿童诗的语言美?
朱作仁先生说:“没有模仿就没有创作,模仿是创作的基础。在模仿中不断增加创造因素,在创造中难免留下模仿痕迹,即使作家也不例外”。学生在诗中徜徉一翻后,难免会有创作诗歌的冲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抒发自己的诗兴。
? 如在教学《动物儿歌》时,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句式,创编诗歌,如:“鱼儿水中练游泳,青蛙池塘唱得欢。青蛙稻田捉虫忙,蟋蟀地上练跳高。鸟儿树上搭房子,小蛇洞里睡大觉。”……学生俨然习得了诗的语言美,才能创编出这一首首朗朗上口的诗歌。儿童是诗,诗是儿童,诗人樊发稼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契合关系。”我们要放手让孩子去创编,不管是否合理,情真就好。孩子们会在一次次的创作中放开手脚,一个个惊喜便会接踵而至。让我们做童诗引领人,让学生爱上读诗,爱上写诗,在创编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四、画诗,再现儿童诗的画面美?
??王维说:诗既是画,画亦是诗。一首首儿童诗也就是一幅幅充满想象的儿童画。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将诗歌与绘画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一笔一笔描画中,在一色一色填涂中,对诗歌的内容,对诗歌的情感,有了逐渐了解,不需要太多的讲解,太多的分析,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感受那诗意的文字,诗意的想象,诗意的生活。
在教学《彩色的梦》时,我让学生自己读读诗句,然后画一画自己的梦,这样语文课堂上既充满了琅琅的读书声,又洋溢着学生自主学习的快乐。学生将自己自主阅读的成果通过绘画表现了出来,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儿童诗并不是一读了之,引导学生读诗、赏诗、写诗、画诗,在诵读中感受儿童诗的韵律美,发展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在欣赏中体验儿童诗的意象美,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在创作中感悟儿童诗的语言美,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绘画中感受儿童诗的画面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静华《童心与童诗》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树才《给孩子的12堂诗歌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丁云《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