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群
肇庆启聪学校,广东 肇庆 526020)
摘要:特殊教育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生活、回归主流社会,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教育作为社会“连接器”对培育听障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剖析培育听障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性及当前听障生社会适应能力存在问题,从聋校烹饪教学实践出发,对教学模式进行探析,从而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听障生;社会适应能力
特殊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残疾学生独立生活、适应社会能力,尽可能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回归主流社会,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真正实现育残成才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听障生社会适应能力。本文从培育听障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和策略等方面, 对聋校创设听障生社会适应能力培育机制进行探讨。
一、培育听障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性及当前存在问题
据相关资料显示,听障生毕业后在就业方面出现了就业率低、离职率高、再就业困难等问题。原因在于听障生自身的缺陷,加之心理、智力、认知方面发展的不健全,导致用人单位不待见,使其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直接阻碍他们参与社会生活,在工作中受到同事排挤,无法适应当前的工作环境、工作环节以及工作强度,导致工作时间短暂、离职率高,这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因此,培养听障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聋校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以特殊学校职业教育烹饪教学为例,探究一套科学、有效的策略,有针对性地培育听障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培育听障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对策
(一)利用微课实现可视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听障生由于听力的缺失,很多知识的获取靠对外界的观察,利用微课实现可视化教学,使得学生在有限的35分钟里,实现高效学习,使学得快的学生吃得饱,学得慢的学生不被放弃。通过精心设计、制作微课,最终形成系列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微课自主学习、反复观摩、实践操练,学生对操作的要领理解得更加清晰,掌握得更加扎实,大大减少老师的重复工作,有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突破难点,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以活动为载体,创新为主旨,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技能学习活动
利用学校的对内对外交流活动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展示活动,教师确定学生参加的项目,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发挥,主要培养学生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的能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参与和开展专业基本功大赛、创意大赛以及教育教学成果展示等活动,比请专家进行点评,这都将成为学生日后学习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大大增强听障生的自信心,在校园这个小社会里磨炼,为日后进入大社会能够从容、自信。
(三)校园生活融合,提高听障生的交际能力
为帮助听障生更好融入社会,和其他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学生联谊,以专业活动为载体,以友谊第一、竞赛第二为宗旨进行一场聋健学生的比赛。这种校园生活和学习上的融合,一方面有助于健听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听障生帮助;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听障生与健听生的沟通、交往能力,同时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还能增强听障生的自信心,塑造健全人格,为不久毕业后更好的融入社会。若活动进展顺利、收获效果良好,可进一步推动听障生和健听生一对一帮扶结对的做法。
(四)创设课堂教学条件,打造标准化实训基地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职业技能、专业素养教育。
对于工作程序、工作技能、专业技术等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应该“怎样做”,通过实训让学生贴近经济环境、贴近生产实际,使学校教学与实际生产、岗位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地对学生灌输专业知识,培养专业素养,提升专业能力。[[[] 谭健敏.改革特殊学校课堂教学模式 提升听障生社会适应能力[J].科技信息,2013(05):289-290.]]听障生的迁移能力弱,对新环境的适应力差,那么打造星级酒店的标准化厨房至关重要,这使得学生在步入社会前便有了一定的实战经验。这一举措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习和工作能够有效对接,尽快适应工作环境,熟悉岗位工作,从而缓和听障生的就业压力。
(五)创设场景模拟教学,从就业到创业
结合听障生实际情况,创设教学场景模拟教学,像杜威所提倡的“做中学”的教学理念的体验。这样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及专业技能。学校可通过食堂供应一个窗口给学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从选料——制作——成品——供应——核算这些环节中,大大提高听障生的专业技能和培养听障生的统筹能力。在这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这就要求听障生团结协作、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提高听障生的应变能力。面对日后多变的社会环境,学生能够做到临危不乱。
(六)重视校企合作,提升听障生的专业技能
生产实习对于听障生而言尤为重要,听障生倘若没有学校为他们铺设企业这条实习道路,那么就业问题将变得更加严峻,尤其在三线城市里,听障生难以在无合作的情况下进入酒店工作。因此建立常态化合作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和企业的经常性联系是一种教学方式方法的合作活动,可邀请行业专家来校上专业技能课,学生到其企业进行实习,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模式,首先给了听障生一种安全感和自信心,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巩固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再者,良性的校企合作为学生开通了就业发展通道。这样的办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质的变化,不但学到了在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还有利于与人沟通交往,增强自信心,社会适应能力大大提高。校企合作办学,是聋校职业教育必走之路,它能推陈出新,形成创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七)建立校内外创业教育基地
为了充分贯彻特殊学校职业教育“育残成才”的教学理念,除了传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外,还应重视创业教育,传授给学生丰富、全方位的就业知识,为他们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创业教育涵盖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进行从事事业、创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基本素质教育;二是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教育。[[[] 刘合群,梁泽洪.百分百中职教育新理念[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184.
作者简介:
李超群,女,汉族,籍贯:广东湛江,生于:1993-12,工作单位:肇庆启聪学校,单位:广东省肇庆市,单位邮编:526020,职称:助理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烹饪与营养教育
]]为此,特殊学校职业教育可根据实际在校内建设模拟厨房,模拟餐厅等,从挑选材料——制作——成品——供应,以及服务均由学生合作完成,学校给予场地、装修、水电费的支持。这些场所可为教师供应早餐,也可用于接待嘉宾。学生凭借自己的劳动来获取报酬,勤工俭学。在这过程中,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学会节约原料;懂得分工协作,统筹兼顾;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爱护烹饪室卫生,自觉主动;学会学以致用,灵活运用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生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实现“教”和“学”的双赢。
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建立校外创业基地,主要面向市场。建立一个专门由听障和智障人服务的餐厅,听障生负责出品,智障生负责服务。积极招纳听障生参股投资并自主经营,学校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学生毕业后亦可在此就业。学生在此必定会有所启发,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
通过校内外建立创业教育基地,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这个大环境,提高专业技能、增加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实现育残成才的教学目标,必须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紧跟时代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必须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提升听障生的综合素质和培育听障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听障生凭借自己的本领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