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校合作中家长和老师之间关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7期   作者:曾海燕
[导读] 随着社会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观念的更新
        曾海燕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华南实验学校  广东   深圳   龙华   518100

        文  摘:随着社会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学生的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当学校和家庭之间建立起和谐、信任、畅通的沟通与合作通道,才能促进学生的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因此,开展家校合作【1】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学生良好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实践中,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离不开家校合作,在老师、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家长和老师的发展,有利于创造一个通畅、一致、开放的双向交流环境。
关键词:家长    老师     关系
        
        孩子的成长将家长和老师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就像一套“牛顿摆【1】”,当我们抬起第一个球,松手,它会撞击第二个球,第二个再撞击第三个。我们发现,这种撞击的力不会消失,它会一个接一个的传递下去。当我们给孩子施加一个影响或助力时,就像第二个静止的小球被抬起的小球撞击一样,哪怕这个小球被更多的其他小球挡住,它也会不加思考的向另一边摆动。下面我们用“牛顿摆”作为模型(以下简称“模型”),分析家长和老师之间不同的关系类型对孩子的影响。



        
        
        我们把摆球减少为三个,每个摆球分别代表着家长、孩子和老师,那么家长和老师的关系有这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关系,称之为反向型关系。
        在模型里,中间的小球代表着孩子,两边的小球分别是家长和老师,当家长和老师之间没有建立沟通一致、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此时,家长和老师间会在许多问题上出现分歧,甚至教育影响孩子的方向出现很大偏差,比如模型中的家长,他们朝着自己设定的前进方向给孩子助力,希望孩子在自己的助力下向前方
        
        
        
        
        
摆动,甚至被弹起来,飞得又高又远。老师也想助孩子一臂之力,促进孩子前进和成长。但是,我们发现,老师、家长站在了完全不一致的角度,所以,即使他们都倾尽全力,也无济于事,还可能使孩子不知所措,甚至止步不前的局面。我想,这一定是家长和老师都不愿意看到的。
        同学的孩子刚上一年级,她是班级家委会成员,有一次她跟我说起家长骑电动车戴头盔的事。开学初学校就上了一节生动的关于“骑电动车必须戴安全头盔”的主题班会课,给小朋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要求小朋友们回去告诉督促爸爸妈妈也要做到。第二天检查带头盔的情况,90%的家长和孩子都做到了。虽然老师每天放学前继续强调这件事情,但接下来的情况一日不如一日。调查后才知道,原来刚开始的时候,家长拗不过孩子,被迫戴头盔,但只要没有孩子态度坚决的监督,家长就一定不戴,认为很麻烦。时间一长,孩子发现他们改变不了爸爸妈妈,这时,他们心里开始矛盾:是老师说的不对?还是爸爸妈妈做的不对?孩子慢慢的松懈了。就这样,行为习惯回到了原点。
        第二种关系,称之为旁观型关系。
        在模型中,中间的小球代表学生,两边的分别代表老师和家长,图1里我们看到,家长正在全力以赴给自己的孩子施加助力,因为家长与老师间没有进行有效沟通,没有达成一致,老师难以配合家长的教育。


        
        
        
        
        
                          图1                        图2
        图2里老师正在不遗余力的教育孩子,家长可能正置身事外,把孩子的全部教育交给了老师。这种结果便是人们说的“5+2=0”,五天的学校教育,抵不过两天的校外影响。这就是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力效果不佳的形象描述。孩子价值观的形成,思想观念的培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续不断的、高度一致的影响。孩子上学前,完全受父母或家长的影响,孩子上学后,家长能对孩子产生直接影响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升级迅速减小。此时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良好合作,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不管是哪一方“旁观”,都将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对孩子的发展无益。
        第三种关系,称之为同向型关系。
        在模型中,我们发现,孩子和家长的位置变换了,老师、家长间形成了高度一致的默契,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同向而行,结果如何呢?下面的案例将会告诉我们。
        
        
        

        有位老师曾跟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她的孩子被留堂了,在回家的路上,孩子开心地告诉妈妈:“我今天留堂了。”妈妈其实早知道了,就问他:“今天是什么原因留堂啊?”孩子说:“我昨天没有朗读课文打卡。”妈妈好奇地问:“今天有几个小朋友被留堂了?”孩子弯着手指数了数,告诉妈妈:“有6个小朋友,可是后来就只有我一个小朋友被老师留下来了,老师让其他小朋友都回去了。”妈妈问他:“那是为什么呀?”孩子说:“因为老师一个一个问我们,什么原因没有完成作业,其他小朋友说完,老师就让他们走了,我一说完,老师就让我留下了。”妈妈更好奇了,就问孩子:“那你是怎么回答老师的?”孩子骄傲地说:“我跟老师说,我妈妈说了,一个小朋友不可能做到每天都完成好全部作业的。”妈妈哭笑不得,严肃地跟孩子说:“老师做得很对,如果我是你的老师,不仅要把你留下来,我还要批评教育你的妈妈。”孩子有些吃惊的看着妈妈:“为什么呀?”妈妈表情和语气都变得严肃:“如果妈妈说过‘一个小朋友不可能做到每天都完成好全部作业’这样的话,妈妈应该检讨,这样说是不对的,这样想也是不对的,每天完成好全部作业,是小朋友们很重要的事情。”自那以后,孩子再也不敢不完成作业了,如果太晚,早上天不亮就自觉起床,一定要完成。
        这个事例中的妈妈在对待孩子作业的问题上,要求孩子每天完成好全部作业,与老师要求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哪怕他可能曾说过可以不完成作业或让孩子误解可以不完成作业的话,他也及时严肃的纠正,并勇敢的进行自我批评,肯定老师的要求和做法。所以,自此孩子再不敢出现不完成作业的情况。试想一想,如果当时这位妈妈默认或肯定孩子可以不完成作业的想法,那结果会是怎样?孩子会认为不完成作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并逐渐坚定这种想法......
        从上面的三种家校关系中我们明显发现,家长与老师间的有效合作是多么重要,不仅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还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念的形成;不仅影响孩子的当下,还可能影响孩子的以后。所以,有效沟通是家校合作的纽带,只有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联系,才会形成教育的合力,才会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3】,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相取长补短,将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4】,才会使学生成长成才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闫丽萍 . 《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2】 法国物理学家伊丹·马略特
        【3】 王柏倩 . 有效沟通促发展 家校合作绽芳华 . 基础教育
        【4】 吕风远 . 家校合作将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 初等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