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科学意识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7期   作者:韦启先
[导读]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韦启先
        横县石塘镇古逢村委小学        530309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科技创新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动力。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创新精神显得非常必要。在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逐渐形成相信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尊重事实,敢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科学意识
        引言
        小学阶段是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意识的培养应着眼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将科学意识融入到小学科学教育中,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逐步使学生养成相信科学热爱科学的品质。农村地区不比城镇的经济发展,地区的观念更新较慢,科学意识较为薄弱。基于这样的现状,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科学意识。
        一、拓展知识,为科学探索奠基
        国家政策对农村小学给予了大力支持,许多农村小学已具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利用网络技术,把一些教学知识录入到手机中,然后让学生在家里通过手机进行实验的步骤,这样也让实验变得更加便捷,增加碎片化学习时间。当今的科技条件满足通过网络途径来获取更多的知识,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尽可能地弥补数学生在理论方面与城镇教育的差距,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形成良好的科学意识[1]。
        二、激发兴趣,培养科学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就要见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根据小学阶段儿童的发展规律,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但是他们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心。此外,小学生对于老师的印象、情感直接影响了他们这门课程的学习。如果学生对老师非常的喜爱,那么他们也会把自己的精力放到这门课程上,获得优异的成绩。科学这一学科是一门有趣的课程。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这些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十分有效的。在备课时,教师积极探索开发有趣、开放式、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三年级的课程《物体的运动》中,学生在学习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把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过程放到课堂的实验环节中,让学生观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从让学生对理论产生兴趣,从而通过观察提高理解,从而培育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勤动手,培养实践求真精神
        生活即教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时,应该创造更多丰富有趣,接地气的、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的无意注意长时间的保留在课堂上。根据小学阶段学生注意力发展的规律,教师在讲授课堂内容时要注意时间的把控,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统一。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设计富有挑战的问题,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

“学中做,做中学”是对教学做合一最直接的理解。在学校教育中,一方面我们要倡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动手实践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最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手能力,实现自主学习。在实际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是通过化学实验,还可以通过一些适合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其科学素养。
        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活动中,感受科学的魅力。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逐步培养实践探索精神和求真意识。比如教师在讲述动物的一生时,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养蚕的研究中,让学生直接地接触养蚕,了解养蚕的过程,在养蚕的过程中也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2]。
        四、勤学善思,保持质疑,培养探索意识
        教师在展开科学教学活动时,积极采取互动式教学策略。在师生互动中进行认知、情感与思维的良性互动,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培养和发展。教师与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方式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可以选择让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提问同学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等方式来进行。在学生和教师的相互对话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答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答疑,同时教师可以及时向学生反馈学生的课堂听讲情况加以及时的提醒表扬,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探索。
        教师在设置问题点时应考虑开放式回答,学生在教师明确的目标引导下进行思考和参与,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质疑和回答相关问题,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个体的需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见解,不打压学生的积极性,关注和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注重学生间的合作探索,合作学习学生开展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合作学习,不断要求学生拥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及时的帮助,与团队成员取长补短,增加学习优势,不断养成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优良品质。
        作业是学生在课后巩固学科知识的重要环节,布置恰当、适量的家庭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独立学习的能力。科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创作的空间。教师可以积极探索课堂学习效果的检测方法,创新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五、结束语
        农村地区科学意识较为薄弱,农村小学生的科技意识培养面临着困难和挑战。科技创新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动力。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文化品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体会科学的乐趣,逐步培养科学热情。此外,积极借用大数据网络不断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形成勤学善思,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不断了解科学精神,领悟科学的本质。
        
        参考文献:
        [1]赵亮. 长春市小学生科学态度发展现状与对策[D].长春师范大学,2019.
        [2]李文娟,王媛.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策略的研究[J].教育观察,2019,8(15):2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