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家乡话,谈谈家乡情 ——小学地方课程方言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7期   作者:杨淑君
[导读] 方言不仅是用于交流的工具,还是不同的文化
        杨淑君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平安中心小学

        摘要:方言不仅是用于交流的工具,还是不同的文化、历史与人文的特殊体现,它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不知何时,孩子与爷爷、奶奶等长辈的交流使用的是一种带有浓浓乡音的普通话,影响了孩子普通话的规范化,混乱的语言工具妨碍了孩子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学习方言是发展传统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情感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方言;传统文化;语言教学    
         
        年迈的太奶奶用方言让曾孙女那一下厨房灶台上的盐罐子,曾孙女在三个来往与家人多次的沟通后才拿到太奶奶所要的盐罐;近期村广播里在播放用方言表述的防疫知识的通知,村里好几位孩子完全听不懂广播所播放的内容,需要家长帮忙翻译方能理解······
        以上种种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班里大部分同学平常在家通常用普通话和家长交流,部分同学能听懂家乡话但不会说,甚至有小部分孩子连听也听不懂。同学之间交流全部用普通话,与长辈之间的交流经常是将普通话翻译过来的不伦不类的方言,或是用方言翻译过去不伦不类的方言交流着。那么,在普通话普及的现代社会环境,是否需要方言的存在,方言的存在是否有其存在的意义,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一、方言和普通话相互融合、优劣互补,促进语言教学
        1.让我们的普通话更标准
        一个地区居民交流的主要语言肯定是方言,方言的发声优它自己的规律。大部分的方言和普通话相比较,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的。本地区的学生普通话总是带着方言的味道,比如我们说的“浦江话”。一方面是大家生活在方言的环境下,平时会经常接触到方言,有影响普通话使用的氛围因素。另一方面主要是学生多方言的发音情况并不了解,因此在使用普通话是往往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语言发音的错误。从而通过方言与普通话比较学习,更多的了解两者之间发音的区别,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的学习。
        2.让我们思考问题的能力更强大
        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接受速度快、偏重感性认识的特点。普通话作为当今教学和人与人交流的主要方式,其确实有很大便利性,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对于学生学习而言,在某些内容的教学上方言却具有普通话所不能比拟的优势。这是因为方言具有亲切、通俗、朗朗上口等特点,其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欲望。此外,儿童期是语言的敏感期,适宜的方言教育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很有帮助的。
        3.还能让我们少写错别字
         孩子们从小学会用两种以上的方言,还会有另外的收获,长大后写汉字,可以轻松减少错别字。因为在好多方言中“在”和“再”、“得”和“的”、“蜜”和“觅”、“才”“菜”“蔡”“财”······发音都有区别。因此,两种语言的相互融合、优劣互补,不但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学习,更能帮助学生汉字的学习。
         著名语言专家钱乃荣曾说到,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
二、方言的传承,更是地域文化的传承
        方言是地域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一个地方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来的生活积累。
        例如:五年级第13课《绍兴莲花落》
        莲花落,也称"莲花乐""莲花闹,其内容多以扬善惩恶、吉祥纳福为主。用方言说唱,委婉动人,通俗易懂,生动风趣,音乐唱腔朴实流畅,娓娓动听;故事情节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所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课堂中让孩子们欣赏一段新年贺词,“新春好,新春好,送上一个大元宝。大元宝,买田地;小元宝,做生意。

元宝圆一圆,生个儿子中状元;元宝翘一翘,生个儿子呱呱叫。”孩子们在浓浓的方言曲艺中轻松快乐地感受着家乡的传统文化。
三、方言曲艺表演,激发浓浓乡音
        方言不仅仅代表了一个地方的特色传统文化,更是蕴含着一代又一代人对自己生活的地方特殊感情。
        例如:五年级第15课《金华道情》
        金华道情是用本地方言土话,“阿郎金华人”“我待兰溪人”“咱郎义乌侬”“自郎东阳侬”“阿既浦江能”,在金华唱金华话,到义乌唱义乌话,浦江艺人唱的是浦江话,听起来特别亲切。它的演唱内容贴近生活,很容易打动观众,它的唱词大多以说唱地方新闻为主,所以又叫“唱新闻”“劝世文”。老百姓劳动之余,听听发生在身边的种种故事,说说由此发生的情感共鸣,有一种遇见“知音”的亲切。
        课堂中让孩子们看看听听“唱新闻”,感受一下现场的氛围,了解过去的浦江生活、浦江环境,感知家乡的发展,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为自己的家长感到自豪。
四、方言的表达,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1.方言有效沟通的方法
        很多时候对某个事件、某种事物想要表述自己的想法时,却无法用普通来有效的表达是,方言往往能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学校开展《我来认认农具》活动
        琳琅满目的农具展示在展台上,无数的双眼发射出于以往不同得光芒,无数的双手指向了面前的各种农具,也有无数的小嘴发出这种感叹,可是孩子们无法用普通话有效的表达出自己对农具的认识。此时,学校门卫爷爷和老教师利用方言和普通话穿插、轮流,指引着孩子介绍自己所认识的农具,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各种农具和农作物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农具是时代发展的见证,它承载着过去、现在和将来,此时的方言连接着你、我和他。
        2.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方言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沉淀和风俗习惯形成的,是反映某地区或者区域本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辨别人们所属区域的重要依据,其具有很强的“故土情结”,古诗“乡音未改鬓毛衰”正是说明了方言对人的特殊情感意义。也正是由于这种特性,具有相同方言的人,不管是在何时何地相遇都能比较容易地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形成一种无形而又非常期待的安全感和亲切感。
        例如:童谣《逗鸡鸡》
        逗鸡鸡,逗虫虫,虫虫爬,逗蝴蝶,蝴蝶嘟啦嘟啦飞。像这样的歌谣是多少浦江人的记忆。这样的童谣在课堂上出现时,换起孩子们小时候的记忆,聊到了自己长辈也是这样教自己这样唱,这样的玩,再次感受来自家人长辈的爱。同时,老师的表演,也让孩子们看到老师不同得方方面面,感觉老师与自己是浦江人,是同一个地方的人,是和家人一样的亲人,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
        3.有利于思想感情的表达。
        实践证明,在表达思想感情和地方文化方面,方言比普通话往往更具优势。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很多人都是来自农村或者少数民族地区,受方言的影响比较重,普通话并不是很标准,并不能用普通话完整或者准确地表达某些思想感情或者意思,要求其全部用普通话来交流存在很大的困难。但是,如果使用其所熟悉和热衷的方言却能得到更为灵活的运用,顺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情感、感受、困惑或者快乐,使自己的感情得到释放,同时也让老师和同学更好地了解自己,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
         
         语言是一种共存共享的能力,没有优劣之分,雅俗之别。所谓雅和俗从来都是相对而言的,雅之所以为雅,是因为它经过文人的介入、规范、修饰和正统的倡导,而俗更多的是来自民问的原生态和自发力量的流传。但就其本质来讲,任何语言只要可流传和存在就有它的理由,片而地划分孰优孰劣是极小公正的,也是小科学的。所以方言与官方语言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化灿烂文明,使中华文化星现出博大精深、异彩纷呈及动态变化的形态。

参考文献
[1]陈雯. 汉语方言田野调查的分析报告,汉语言文字学上海师范大学2015.
[2]周兢,余珍有.幼儿园教师教育丛书.幼儿园语言教育[M].民教育出版社
[3] 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4] 邢福义.吴振国语言学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